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致诗词点评(2)共8首

 

1、浣溪沙   立夏

天气困人日见长,柳丝袅袅柳花扬,梯田赶水插秧忙。

忍看红消春落寞,欣逢绿涨夏风光,新舂莜麦作羹汤。

 

点评:

    浣溪沙是豪放与婉约均可用之词牌,通常也以婉约为见长,此作规矩合拍。

立夏是暖春将逝、酷暑徐来的转接时期,是农村最忙的季节,所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麻又插秧”。此词把握住农村的几件农事,上片写雨水充沛之后的抢插秧,下片写收了麦子农家的即时嚐鲜,农事活动与时节变化的象征性景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了田园自然风光与农事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山村景象,特具动态之美,也衬托出诗人轻松闲逸快乐自在的心境,诗笔显得温润而轻快,尤其是“新舂莜麦作羹汤”一句,大有收获劳动果实之快感,而全词多处化入唐人、宋人的诗意,增添了词作的信息量和韵味,是其长处。

唯略感字词见熟,缺乏一种阅读的生疏感,也缺乏可以揭示时代气息的元素,这两样的欠缺,想要在如今海量井喷的诗坛作品中突围出来,极难。

 

2、大学毕业就业即景感怀(新韵)

不觉柳絮已随风,吹去繁华多少重。

辜负春光三万里,经年何处不匆匆。

 

点评:

大学毕业就业如今真是一道难题,因为扩招、因为大学教学质量的不如人意,大学生的身份不断跌价,想找份合适的职业实在是难。此诗写出了作者心中的惆怅与迷茫。但就业难不等于前途的暗淡。青春的活力是生命最可贵的品质,彷徨不可取,惆怅不可取,路在探索者的脚下而不在埋怨者的口中。因此,此诗的境界有待提高。

同时,七绝的写法不同于五绝,五绝可以一气而下圆净成章,七绝要有鼓荡摇拽的功力,通常在转的位置上荡开去,直至结句又收回来,诗方有出彩的效果。此诗显然没有转合的设置,风浪不兴,焉有奇景?

 

3、玉蝴蝶 · 咏絮

岁岁舞腰旋断,恨其今世,不似春红。命贱魂轻,谁惜聚散匆匆。更何堪,蜂嫌蝶弃,晓露冷,暗送愁风?梦成空。野川云泽,莽尽芳踪。       朦胧。凭谁记取,燕盟莺契,缱绻情衷。别路离亭,欲随烟淡怨还浓。是逢日,心期误了,叹此生,南北西东。漫从容。几多高志,难寄苍穹。

 

点评:

此词为咏物之作,围绕“柳絮”的形体特点及在时令中的可悲遭遇,层层递进,节节延伸,写出了柳絮对自己“命贱魂轻”乃招“蜂嫌蝶弃”、遂感叹纵有“几多高志”也“难寄苍穹”的自怨自艾,笔调悲伤而幽婉,颇能动人心弦。

景语与情语交织叠加,描笔与叙笔互有所用,情感绵延起伏、悲伤当真浓郁得无法化开,可知作者或许下笔情有所宗,是以满篇见之悲绪。可以说,这是古今咏柳絮诗中悲情之最浓郁者。

柳絮最早入诗,是作为春天的意象出现的,常是春光的象征,自从杜甫“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柳絮与轻薄和癫狂联系起来后,柳絮才成了负面的意象。到了理学兴起的宋人那里,柳絮的遭遇便更惨,已成“风流颠狂”的代名词。但明清两代,咏柳絮的诗词仍以欣赏的心态而多褒少贬。比较有名的诗句如“夕阳返照桃花岸,柳絮飞来片片红”以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据说陈晓旭当年得以出演林黛玉,那机遇就在于呈交的一张相片背面抄着一首小诗,那小诗就叫《我是一朵柳絮》,其诗悲伤但精神振作,比如说“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我要给大海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这胸襟,这见识,这报负,便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因为有一股健康向上的格调。因此,如果诗人没有李清照那样的悲凉遭遇,不必把一首咏物词写得如此惆怅。

此外,词作的上下片,最好别在一种情绪的原地踏步和回环往复上,或一片状景一片述情,或情景交织而先抑后扬,作者如能从一味怀“恨”抱“怨”的氛围里跳跃出来,词作的境界定然不同,但可不要老干体的那种凭空拔高。

 

   

4、岳阳楼

瞰湖枕鹗对君山, 四水三江去不还。

无语邀杯范公泪, 谁忧谁乐此人间?

 

点评:

此诗首二句把握住岳阳楼地貌景观主要特点,“四水三江”极言水域之纵横交错,起承之间已刻画出岳阳楼的无比壮观。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据说得名人咏诗最少的就是岳阳楼,而最出名的当是杜甫的《登岳阳楼》,其诗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景象最为给力。但大抵国人闻知岳阳楼又十有八九是来自范仲淹的那篇《岳阳楼记》。是以此诗作者游览了名楼胜景之后,下笔赋诗时便想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抒发的共天下忧乐的名句。在描述了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之后,以“谁忧谁乐此人间”的感慨拓深这首七绝诗的意境,不失为厚重之笔。

但问题在于第三句的文意表达有不够通畅的地方。“无语”是作者觉得有愧于古人,因为当今的人有几个能真正达到范仲淹的思想境界?这与结句相扣颇紧。但“邀杯范公泪”就有问题了,范仲淹会因为后代的人们无法象他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痛心疾首吗?我看不会,你自己崇高可以,但要说别人不崇高你就落泪,犯得着吗?那么是说诗人邀请范公喝酒而在古贤人面前为今人的不肖垂泪,那也不见得你有多高尚,即使你先忧而别人不忧你也不必伤心,因为品德没有强制看齐的要求。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是诗人为当今世上一小部分人乐而大部分人忧深感不平而伤心,但这与范文正公何干?况且结句的“谁忧谁乐”便已让人想起范公,第三句完全无需把他牵扯出来,因此用“无语邀朋期一醉”更为通畅而寓意更加合理。

 

5、湘西一瞥

水车红土一耕牛,翠壁清溪吊脚楼。

湘妹回眸对哥笑,深情长驻韵长流。

 

点评:

    此诗有竹枝词风味。首二句已将“湘西”乡土风貌速描成画,水车耕牛,红土翠壁,清溪山泉,竹楼民居,色彩清幽,颇具一方特色。后二句再将一特写镜头对准回眸多情的“湘妹”,让湘西的美好尽在湘妹的回眸一笑中展示出来,让诗人长久带走。“深情长驻韵长流”,美好而令人羡慕。诗作朴实而流畅,缺点则是没有现代气息。三十年前可以这样写,一百年前也可以这样写。如果能在结句上花点心思,嵌入一些现代气息,则诗作定然鲜活起来。

 

6、小梦柔浅

惊梦雨低吟,浅斟风消瘦。

鸿雁归无期,相思夜醒后。

 

点评:

此诗押仄韵,第三句尾有三平调、结句则有三仄尾,二三句又不粘,按此特征当判为五言古绝。

五言古绝贵简朴厚实,意趣幽玄。此诗题为“小梦柔浅”,当为述梦之作。然谓之“柔浅”,岂非未得其乐也未致其痛之泛泛痒痒者。

首二句文采飞泻,景趣横生,巨大的信息量仅用10个字便在纸上倾倒而出:正做美梦,突然惊醒,室外簌簌声响,原来下起了雨。回想梦里情状,心里好生惆怅,看来横竖是睡不着了,不如起来写点东西吧。一丝凉风袭过,冰飕飕地,喝点酒暖和一下也好。在酒柜前倒一杯白葡萄酒时,蓦然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那消瘦的身影,一时感伤不已,乃对着窗外吟下这首小诗。

妙!细节有了,景象有了,情感有了,景情事就融汇在这10个汉字里面,你不得不佩服汉字的神奇表现力。明代王世贞在赏识王维的五言绝句时说其诗的特点是“妙在愈小愈好,愈促愈缓”。谓其“一丈室中,置恒河沙诸天宝座,丈室不增,诸天不减。”五绝就必须有这种篇幅小容量大意境幽远的缩地术。

景语与情语都在首二句中出尽,这后二句便显得非常轻松,只把背景挑明了就可以。原来惆怅的是心爱的人久无音讯,思念不已呢。

这诗好,但意象太熟、太旧,还停留在初唐阶段。说是现代人写的,人家不信。或者信了会说有些假。为什麽?那原因是如今的“鸿雁”日夜都可以飞,无论你到天涯海角,它照样飞得到,不再有“归无期”之情形。如有,大抵只有一种情形,那就是情人玩失踪。他(她)把手机关了,把IPAD关了,把QQ关了。但他(她)自己会有别的“鸿雁”。是所以,老梦常说,你吟诗最要紧的是要有真情,而让人感觉出真情的办法是诗作必须贴近现实。比如你再象古人那样写离别折柳凄凄戚戚的情景便无人帮你流泪了,如今的交通条件,如今的通讯技术,完全变了,万里之外,ipad一开,就可视频对话,声音听得到,模样看得到,挂念的只是触摸不到实体而已。

“鸿雁”的意象,当然还可以用,但必须考虑如何把手机、电脑这些现代通讯联络工具的元素融汇进去,比如用“鸿雁查无踪”就比“鸿雁归无期”传递的信息要新一些。“归”是“鸿雁”的动物行为,“查”是人(作者)的行为,“鸿雁”的行踪可以查,这正是手机、ipad、电子邮箱这些通讯工具与传统书信的不同之处。是以改用一个字,旧的意象就用活了。

五绝用字最见工夫。此诗首二句笔力强劲,第三句转舒缓,结句再用力斩绝,本为正法。但结句“相思”可由“消瘦”及“鸿雁”领会而“夜醒”已被“惊梦”道破,便显得信息份量空而不足,未能神远。

   

7、七律 夏初访叶翠亮老师有作

花到荼糜乐昊天,根深叶茂自年年。诗成锦绣香盈指,笔走龙蛇气化烟。

久对碧萝侵院道,惯逢尘劫近神仙。太阳山下停云处,还待重来续墨缘。

 

点评:

此律既为访人之作,当出之真情者。但真情溢于笔端,也有诸多讲究。

叙友情者必见其性,颂师德者宜见己心。见其性者,乃知交往之深也,见己心者,乃显从学之敬也。此诗下笔,即择温润亲和之意象,表达作者满怀敬重之意的拳拳之心。花到荼蘼,喻指老师已人到老年(注意,蘼,原作为糜,当为笔误,糜与蘼,音同而意别,常被人写错,糜是腐烂,蘼是古书里说的一种花草。这种有香气的小花于夏季盛放,花开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便把荼蘼花开说成一年花季的终结。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园》诗曰:“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根深叶茂,形容老师品德高尚,生命力旺盛。体魄强健而开朗乐观,人到老年依然不见衰老,一年又一年,每次来拜访,都没有太大改变。首联描述的是老师的身体健康状态。颌联讲述老师的才华与成就。诗与笔,泛指老师在文化领域里的耕耘与收获。颈联再从整个人生际遇及处世态度等方面刻画老师的豁达心胸与高贵品德。久对碧萝侵院道,有闲看世态静观自然的悠闲心境,惯逢尘劫近神仙,则是历经各种灾难的折磨后不损心志的非凡境界。这前面的六句已把老师的高大形象树立起来,尾联再补充一下自己对老师的敬重之意,这诗就写得十分圆满了。

此诗以“访”后有感而作,围绕老师的形体、心态、境界、成就含情命笔,或描或叙,亦实亦虚,构思精巧可道者,首句由题目写入,“花到荼蘼”既扣住“夏初”又妙指人到老年,一箭双雕。中二联也工整有味,缺点是两联句式同构(节奏均为“二二一二”),缺少变化(均为“平行对”),句型稍见呆板。

 

8、空谷曾有兰

云中空谷衍春秋,曾有丛芝影自浮。

玉蝶临风飞欲起,琼脂带露馥还幽。

清阴已被喧声乱,冰魄因蒙浊雾休。

一自香氛归渺渺,缘山寻遍意惆惆。

 

点评:

此诗题目或来自“空谷幽兰”这一成语,或来自古代咏兰诗中的“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或来自张居正的“夫幽兰之生空谷,非历遐绝景者,莫得而采之”(《七贤咏叙》)。总之,这诗若非怀人,便为咏怀之作。因其结句有“缘山寻遍意惆惆”之语,似以怀人为是,但诗中没有其人的实体痕迹及与作者的任何瓜葛,是以只是一个假想人即理想之化身而已,终究是诗人的自我欣赏与终极追求,但也写得深婉幽远。

首联破题,以“影自浮”导出主角。首句象讲故事,类似“很久很久以前”,然后一丛芝兰就出场了。颌联先描述芝兰的高贵形态和美妙身姿,颈联即叙述芝兰遭遇“喧声”与“浊雾”的重重夹击而经受磨难。于是,香气散尽,花儿凋亡,以致人们再也寻找不到那清雅美丽而高贵的身影。尾联以一种惆怅而惋惜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对理想幻灭深深的感叹。原来,诗人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芝兰就是诗人乃至当代青年的美好理想。

此诗构思精巧,手法老到,对仗工整,显示作者有较深的诗词功底。

不足之处是炼字未精,诗中乃有生造词语之毛病。这种现象在许多诗友的诗作中大量存在,值得一提。此诗次句中的“丛芝”一词,如果笔者没猜错的话,应是“一丛芝兰”的缩略。但作者显然不明白,芝兰是兰花中的一种,但如将芝和兰单独拆开,则“芝”和“兰”是两种不同的花草。因此,“一丛芝兰”不能简称为“丛芝”,因为“丛芝”是“芝”而非“兰”。常见一些诗人多有这种生造词语的毛病。譬如将“栩栩如生”缩略成“栩生”,由“哑然失笑”造出“哑笑”,又如“雕斧”(将“雕琢”与“斧凿”拼凑)、“吹崇”(由“吹捧”与“崇拜”凑合)等等,容易让人笑话。写作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任务,下笔要有根,字词各有踪,如自己弄不明白一个字词的确切含义,最好不用,方免被人挑出毛病。

 

 

2012.5.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愈这首诗再三挽留,春天却来去匆匆
楝树花开,夏风徐徐来,诗词里的初夏美不胜收,消夏方式更为不同
五首宋代荼蘼花诗词,谢了荼蘼春事休(吴淑姬、曹原、朱淑真、张元干、曹勋)
十二首“送春”诗词,古人送春,意在惜春,更是意在珍惜大好华年
宋人写诗,如何“点铁成金”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鸿雁意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