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技法——烘云托月

                    

    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叫烘云托月。这原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就是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如画月亮,往往用云彩加以衬托,使之鲜明突出。画风是不容易的,借水波的荡漾,旗帜的飘扬来画风就容易了。在文章中,不去正面刻画主要对象,而是通过侧面描写主要对象周围的人物和环境,这就是烘云托月的写作方法。

      古典诗文中有大量烘云托月的例子。“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用五岳突出黄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明“沧海”和“巫山”的深广和美好世间无与伦比。民间文学中也有有趣的例子。一位秀才作诗表明自己很有才华,诗曰:“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在吾乡。吾乡文章数舍弟,舍弟向我学文章。”最终突出“我”。

    《三国演义》里著名片段“三顾茅庐”就运用了铺垫、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在诸葛亮出场前集中笔墨写司马徽、徐庶先后向刘备介绍诸葛亮的才华,刘备出访过程中又写了孔明的朋友、岳丈、弟弟和童子等人物形象,造成烘云托月的效果。另外,对卧龙岗周围环境的描写,荷锄农夫所唱的山歌,草堂上的对联,以及诸葛均所吟咏的诗歌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淡泊,高雅,宁静的意境,这对塑造诸葛亮形象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烘云托月又叫衬托、映衬。衬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被衬托的,是主,叫做主体;一部分是衬托的,是从,叫做衬体。一个主体的衬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用跟主体性质相似、相近的衬体来陪衬叫正衬。郁达夫《故都的秋》:“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用南国的秋来突出北国的秋。

用跟主体性质相反、相对的衬体来陪衬叫反衬,如:曹雪芹《红楼梦》写黛玉死时之悲,同时写宝玉娶宝钗之喜,婚娶的欢乐更反衬出黛玉之死的悲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在炮竹声响彻夜空、人们欢天喜地祝福的情景中死去。用新春佳节的快乐,反衬出祥林嫂的悲哀,更深刻地揭露出社会的黑暗来。《巴黎圣母院》中加西莫多“像可怕的东西,不像人,不像兽,不知是一种什么,比岩石还坚硬、皱缩和难看的东西”,而埃斯梅拉达“是一道阳光,一颗露珠,一只鸟儿的歌声!”光彩照人,美丽无比。前者的丑反衬后者的美。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指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其哀乐”。强调反衬的力量超过正衬的力量。

        烘云托月除了用同类或不同类的人、物烘托外,还有以下两种表现方式:

 一是借助环境烘托。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开头有一段描写:“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用阴冷的天气和“没有一些活气”的景象来衬托“我”心情的悲凉。

       二是运用独特的现象烘托。有一篇作文《邻居》,作者要表现的是这家男女主人都很懒,可他并没有正面描写男女主人,而是着重写他们的孩子。文中写了三件事:一是这孩子身上很脏,脖子上起了黑垢,指甲长长的没有剪过,衣服上尽是尿味;二是每天早上10点过了,这家人还没有起床,只是经常听见那孩子叫喊着要吃饭;三是那孩子常常被送到外婆家去不领回来。这篇作文就运用了烘托的笔法。

  高中生里有很多同学喜欢写记叙文,高考作文也有不少优秀的记叙文。要想把记叙文写好,考生应该从古典文学作品中吸收营养,尤其是学习、借鉴经典小说的笔法。在作文中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能使人物更鲜明,内容更丰富,文章更精彩。

                                        (选自本人专著《高考作文应试技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记叙文、议论文写作
记叙文的开头、结尾技法
中考作文技法 | 记叙文构思基本套路(四)卒章显志
写作方法|记叙文构思的三种技法
孩子作文不会写,写不好,只是没有抓住关键点
中考满分记叙文:16篇作文合集,孩子多看看,考试写高分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