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反思之九:教学活动的成本考量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是自学的习惯。让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后,仍然能够继续学习。也就是说,好的教学活动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叶圣陶先生的那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目前不少学校的某些教学规定在追求“规范”的前提下,实际上存在着不符合教与学规律的地方。比如说作文的全批全改,比如说对作业的“复批”。前者其实已经被事实证明是“徒劳无功”的,除了增加语文老师的工作负担外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因为好的文章是自己修改出来的,根本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老师采取面批的方式,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是可以的,但实在没有必要连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都给找出来。
作业的复批呢,也存在这个问题。学生做完了作业,老师批改了,用红笔标明了错处,学生改过来了,老师再用红笔打个对号。这样做的实际意义有多少呢?恐怕未见得就如有些管理部门所说的那样。
打个比方说,语文的字词检测和诗词检测。老师出一张试题,学生做完了,内容如果很多。老师批一个班的作业估计用时在一个小时以上,甚至还要多。批完了以后发下去,固然指导学生改正过来,学生也能够对相应的知识点加深印象。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养成了学生懒惰的习惯,对待作业也越来越不认真,觉得反正做完了也会有老师的批改,索性不再用心去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变个方式,立足于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后自查自改”的习惯,并且坚决抓好落实。道理很简单,一个学生自己检查和改正作业中的问题,用不了几分钟,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时间长了,他们会知道:在考场上,是不会有人在他们做错的情况下进行提醒并有犯错改正的机会的。
如此,与老师批改并复批的成本相比,就要划算的多,具有双重效益。一方面节省下老师的时间,用以教研教材,设计练习,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让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凡事不能绝对,有些作业,该老师全批并复批的时候,老师也要责无旁贷,只是教学中要采取理性的态度,充分考量好教学活动的成果。一句话:从实际出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作业展评活动总结
教学常规如果只检查,却不懂怎么总结反馈,那教导主任真就白当了
语文老师 五年级开学家长会讲稿
捕捉作文教学的契机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应从起始阶段抓起
东光县职教中心举行“作业为舞台,优秀成习惯”学生作业展评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