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通俗唱法靠前和靠后高位置和低位置
唱歌的理论五花八门,又要向前,又要靠后,又要向上,又要向下。
比如,有人说用声带唱歌,有人说必须把声带忘记了,用肚子唱歌。
相信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样曾经被唱歌的“前后上下”弄晕
经过多方考证和逻辑推理,总算把其中的原理搞懂,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实际涉及到靠前和靠后、高位置和低位置、发声位置和共鸣位置6个要素,非常复杂。
靠后永远是错的;
唱歌,总是气流和声音从下至上,从内向外。
由于声音总是从口中出来,所以唱歌的方向,必然是首先是靠前的,向后是必然错误的。
同时,由于高音需要超强气流,而气流必然部分会分流上冲鼻咽腔,形成头声。
所以,唱歌同时又是向上的。
(但声音从头顶或者后脑而出,是美声的错觉,几乎不可能的
向前是为主的,向上是为辅助。
两个方向的合力,造成了声音从“人中”(鼻子和上嘴唇之间)流淌而出的说法。
实际是一种错觉,真正气流和大部分声音总是从口中向前推出。
[在美声唱法中,鼻腔是打开的,小部分气流可以从鼻腔而出;而大部分气流和声音从口而出。
此外,由于美声唱法的力量极大,脸型大幅膨胀,声音可以从面罩渗透而出。
而在通缩唱法中,鼻腔通常是关闭的,并且唱高音往往也需要关闭鼻腔,因此气流和声音都是从口中而出,
2. 靠后是错觉,实际是咽音
美声的咽音,会增强力度。
如adam labert,林志炫,但在一般的流行歌曲中显得偏硬,并不好。
当然这取决于审美角度的不同。
为缓解超强气流的回旋冲击对嗓子的危害,超高音是必然要求进入鼻咽腔共鸣的。
通常把这个叫“高位置”,也能稳定嗓子的状态,进而稳定高音。
一些人通过拼命张大口,释放气流的压力,也比较常见。
由于咽腔共鸣是在里面的,给人一种“靠后”的感觉。
但在流行唱法中,这样强调会导致有些过于闷,如曹格、萧敬腾的方式。
高位置”发声的错误
有些人的高音非常厉害,但他们的发声位置是错的。
发声位置永远是声带,而不是鼻腔、鼻咽腔或者上丹田那里。
发声和共鸣的位置是不同的。而通缩唱法中,并不太强调共鸣,因此主要是研究发声位置。
4. 正确的说法是“从后向前”、“从下向上”
很多人初学唱歌,发音停留在唇齿一带,认为这是靠前,这是错误的理解。这是白声。
所谓靠前,这个词其实不是很恰当。应该是“从后向前”。  发音的位置是声带,一定要从这个位置发音,所谓“歌唱家的嘴”实际是在声带上。相对于一般人在前面发声,确实这是“靠后”了。
但如果在发音的同时,把声音的方向内收,那个就是大错特错。
或者假想把声带发声的位置后移,这也是错的,必须一开始就从后面开始。
十六个字总结:
从后向前,从下向上;向前为主,向上为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共鸣与位置 【转载】
浅谈《声乐》课中的头腔共鸣
浅谈哼鸣和半声练习在合唱发声训练中的重要性
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
发声技巧
帕瓦罗蒂谈歌唱的方法——口咽共鸣是人声共鸣的扩大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