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京岁时记——正月元日(五)

旧京岁时记——正月元日(五)

                                                  清代及民国

       清代京师,元旦日值得一说的是满人神秘的祭堂子。

                                                      关于“堂子”

满洲“堂子”神秘有三,一是堂子所祀何神说法不一,二是仪式封闭不许外人看,三是满人对堂子讳莫如深。昔年旧京坊间有“三不问”之谚,其中之一就是不问堂子。问满族人“堂子”如同打听人家隐私,不仅自己失礼而且招人家反感。堂子虽然不祭祀天地日月祖宗社稷,却十分要紧。元旦日,皇帝在接受百官朝贺之前,必定先亲自诣堂子行礼。如此,祭堂子可谓清朝国祀。既是国祀而又多不为人知,遂生出种种传说。清人笔记中常提到祭堂子,却鲜有详述其所以然者。

比如光绪朝翰林吴庆坻《蕉廊脞录》说:“我朝祀典,有祭堂子典礼,载在《会典》。所祀何神,不得其缘起;先大父《养古斋丛录》,亦谓传闻异辞。尝闻之罗质庵郎中文彬,云:‘堂子在御河桥西,屋三楹,不甚闳敞,中无神位,无陈设。祭之日,无祭品,但有香炉一事,元旦皇上亲诣行礼,焚香于炉而已。’其香与外间常用香异,俗呼达子香……钦定《满洲祀天祀神典礼》所载亦未详。”

吴庆坻是浙江钱塘世家,七代为宦。其先大父(即祖父)吴振棫是嘉道间名宦,官至四川、云贵总督。吴振棫所著《养古斋丛录》说:“顺治元年,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元旦必先致祭于此。其祭为国朝循用旧制,历代祀典所无。又康熙年间定,祭堂子,汉官不随往。故汉官无所知。询之满洲官,亦不能言其详。”

比吴振棫早一百多年的康熙朝翰林查慎行(原名査嗣琏)《人海记》说:“每岁元旦昧爽,未谒太庙,先上堂祭,乃邓将军庙也。在朝门之巽隅(东南方向),庭列剑戟,自车驾外,从侍皆匍匐而入,非亲昵者不得随行。按邓讳子龙,南昌人,万历中副总兵。”

查慎行认为满洲堂子祭祀的是明朝将领邓子龙,却未述其始末根由。关于邓子龙,《明史.邓子龙传》载:“(万历)二十六年(1598),朝鲜用师。……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义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人跃上朝鲜舟,直前奋击,贼死伤无算。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

邓子龙原本明末将领,他与满洲的渊源有两种说法。一、邓子龙战死之后,官民认为他神勇有灵,就在朝鲜专给他修了座庙。清太祖努尔哈赤起事时有一次战况危急,便祷告于邓子龙庙。邓子龙果然显灵,让太祖转危为安。随后太祖便在辽阳也修了一座邓子龙庙,元旦日必诣庙恭奠致敬,否则宫中时有祟事。二、努尔哈赤建满洲时经常微服至辽东侦察形势,一次被明朝卫所官兵缉拿。邓子龙一瞧努尔哈赤气象非比寻常,便私自放了努尔哈赤。太祖感谢邓子龙旧谊,遂立堂子祭祀。

清末进士满洲人金梁《光宣小记》认为:“盖堂子祭天,兼祀多神,祝辞颇繁,听者遂多传误,如祝辞有‘佛哩佛多俄漠喜吗吗’,义曰福幼之神,则误为‘万历妈妈’矣,其实神为福幼,迎以杨枝,意即汉俗送子观音耳。祝辞又有‘喀腾怒延’,本蒙古神,以先世有功而祀者,则又误为‘邓将军’,皆无稽之说也。”

另有一说是,堂子所祀并非邓子龙而是明朝大将刘綎。《明史.刘綎传》载:“(刘)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綎死,举朝大悚,边事日难为矣。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清人传说,刘綎以勇闻天下。战死之日,口中咬死大清兵卒一人,双臂夹死二人,双脚踩死二人。太祖在远处遥望,惊诧刘綎为天神下降。满洲立国后,刘綎常在宫中作祟,太祖便设堂子祭祀以禳之。

满族是金国完颜氏后裔。努尔哈赤平定长白山一带各部落之乱后,筑城池建政权,定名满洲。其地域为明朝建州卫治下。满洲的“祭堂子”始于清太祖立国“金”之天命年间。《清史稿.太祖本纪》:“(天命)三年戊午二月,……上伐明,以七大恨告天,祭堂子而行。” 自此成满洲祖制。崇祯皇帝在奉天殿冲文武百官拱手作别九个月后,清世祖顺治帝自京师正阳门入主紫禁城。顺治皇帝刚一落脚,即“建堂子于燕京”(《清史稿.世祖本纪》),位置在长安左门外(今台基厂北口)。康熙十二年(1673)诏令,祭堂子汉臣不得随从。

按存世文献所载,满洲祭堂子内容有三项。一是祭天神。二是祀诸神,包括弥勒、菩萨、关帝。三是祭祀邓子龙。其中前两项较为肯定,惟有邓子龙不作确论。《清史稿.礼志》说:“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沈,有设杆祭天礼。又于静室总祀社稷诸神祇,名堂子。……或谓祀明副总兵邓子龙,以与太祖有旧谊,故祔祀之。”《清史稿》关于祔祀邓子龙用了“或谓”二字,与乾嘉时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所载大致相同。昭梿说:“相传为祀明将邓子龙位。盖子龙与太祖有旧谊,故祔祀之。”同光年间满洲人震钧《天咫偶闻》载:“太祖笃于旧谊,祔祀于社,亦崇德报功之令典,非专为祀邓而设也。”

关于祭堂子,乾隆十四年(1749)皇帝曾诏言:“堂子致祭,所祭即天神也。列祖御宇,稽古郊禋,燔柴钜典举必以时。堂子则旧俗相承,凡遇大事,及春、秋季月上旬,必祭天祈报,岁首尤先展礼。定鼎以来,恪守旧制。考经训祭天,有郊、有类,有祈谷、祈年,礼本不一。兵戎之大事,命将先礼堂子,正类祭遗志,礼纛即祃也。或在行营别有征讨,不及祭告堂子,则行望祭,其诚敬如此。夫出师告遣,凯旋即当告至。”(《清史稿.礼志》)

乾隆皇帝这段话和史家之言似乎都没把祭堂子理由说透,读来总觉得不够解渴。中国古代各种祭礼内容极其详备,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凶礼等无所不包。以上所述祭堂子内容并未超出此范围,专设堂子而祭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并不明显。道咸间大学士柏葰之孙崇彝所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说:“满洲祭祀典礼,《大清会典》中自有记录。即近人所著《天咫偶闻》中,所记亦甚详。是否如此,以予非满洲人,不敢断定。”崇彝是蒙古旗人非满洲旗人,他对祭堂子的一些说法似持保留态度。

    满洲祭堂子之根由肇始或许因年久而湮没失传,也可能有难言之隐,以致满洲后人或语焉不详或讳莫如深或压根儿不知。总之不十分明了。

                                                        祭堂子

元旦日皇帝祭堂子现场事宜全由满人操办,内务府负责抓总。吏部、太常寺、太仆寺等衙门一律回避。清代职官有“堂子尉”之制,设满洲堂子尉八人,其中正七品二人,正八品六人。专事祭堂子仪卫。

堂子内建有祭神殿、拜天圆殿、上神殿和立杆子石座。祭神殿南向,内供奉菩萨、关帝等诸神像龛。拜天圆殿北向,在此行祭祀天神。上神殿居东侧,南向,属祔祀之位,相传里面供奉的就是邓子龙。立杆子石座在圆殿正南庭院中央。所谓杆子是堂子所祭神杆。杆子系松木,长三丈,围径五寸,上面留九层枝叶。元旦前一个月采伐于延庆。杆子上装饰黄幡彩绳,缀五色百缕丝绸布条儿及纸钱二十七张。中国古代祭祀社稷有松柏木之说。《初学记》引述《尚书.逸篇》曰“大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松、柏、梓、栗、槐五木是上古祭祀太社太稷之制。古代凡都城均有祭祀社稷场所。依“左祖右社”旧制,京师紫禁城右侧专有社稷坛。满洲祭松木杆子有可能取“大社惟松”古意,但目的似乎并非祭祀社稷。

腊月二十六日,内务府司员提前从大内坤宁宫请出菩萨、关帝等神龛,由专门护卫仪仗送至堂子祭神殿安奉。从这天起,堂子各殿即开始烧香摆供。祭神殿供品是打糕、搓条饽饽九盘,酒三盏。圆殿摆供盘三盏一。腊月三十日,将神杆安奉石座。祭神殿与圆殿内铺红地毯,院内甬道铺棕。并备齐礼乐、酒器、胙肉等祭品等。

元旦日五更,皇帝乘舆出宫,陪祀王公满大臣随扈。文武汉大臣于午门外送銮驾,不随行。皇帝一行直奔长安左门外之堂子街。至堂子,皇帝下轿由中门入,拜祭诸神及杆子仪式立刻开始。祭杆子时司礼官献酒、举神刀,乐署奏弦拍板抚掌,歌“鄂啰啰”。皇帝行一跪三叩礼。然后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满洲一品文武大臣依次拜谒行礼。圆殿拜天祝词为“钮欢台吉、武笃本贝子”,不知典出何处。礼毕,皇帝于殿内升座,赐王公大臣等炕前坐。礼官进胙糕、福酒。皇帝受胙分赐各王公而食。礼成,皇帝起驾还宫。内务府吏员撤案卷幔,请下诸神像龛原路送回坤宁宫。

大内距长安左门外的堂子不过二里多路,连来带去也就一个时辰。拂晓前皇帝回宫先至奉先殿祭祖,再到宁寿宫给太后行礼,最后至太和殿受百官拜贺。辰刻(早七点),皇帝回乾清宫接受家人拜年,乐部作乐。升御座,垂帘。再作乐,后宫嫔妃依次向皇帝行礼。三作乐,东宫皇子在殿前行三跪九叩头礼。四作乐,公主、郡主于殿内行礼。五作乐,皇帝移驾西暖阁,文武百官齐聚午门内,遥望毓庆宫行两跪六叩礼。礼毕,百官散班。

光绪庚子事变后,交民巷台基厂一带划为外国兵营,满洲堂子搬至南河沿南口路东。直到末代宣统,满洲元旦祭堂子之制始终恪守。

元旦子时后,京师民间满洲旗人在家里也祭堂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标题
北京九坛八庙之—堂子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征战历程(三)
漫谈老北京的九坛八庙(组图)
探秘‖东交民巷的“皇室管理机构”之堂子
南宫奏稿巻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