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清华“终身校长”,手握巨额庚子赔款,却靠妻子卖糕补贴家用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许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却不一定熟悉说话之人。他就是梅贻琦,清华“终身校长”。

梅贻琦为人沉默而内敛,敏于行而慎于言,时人称他为“寡言君子”,叶公超用“慢、稳、刚”三个字形容他。

他在清华担任校长时,奉行教授治校,除了看文件,几乎不做任何指示,每次开会,教授们吵成一锅粥,问他意见,他总是慢慢悠悠地回答:“吾从众”。会后校长负责把各项决议执行到位。

清华学生模仿他的口头禅,给他做了一首打油诗:“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听起来似乎是个没原则的老好人。实际上他坐稳清华校长的位置,可不能说是容易。

当时的学校,管不了学生,特别是清华,连着赶走好几个校长。有句话说,“教授是神仙,学生是老虎,职员是狗。”

爆发冲突在于,国民党推行党化教育,硬性规定要上“党义课”,接受军训。结果清华大规模抵制,“党义”课无人去听,军训无人去参加。校长提出辞职,学生们去贴了个通告:“本校无人表示挽留”。

接着又来了个校长乔万选,刚到校,学校一面大旗迎风飘扬:“拒绝乔万选”!逼着他当场签字画押:“永远不存当清华校长的野心”,灰溜溜地走了。

然后,就来了梅贻琦,这位“大概或者也许是,恐怕仿佛不见得”的校长,一干就是三十一年。

曾有人问他为何学生偏偏支持他,他说:学生们倒这个,倒那个,可能没人愿意倒霉(梅)吧!

以上只是玩笑话,事实上,梅贻琦为清华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当时人心惶惶,学生无心读书,他痛心劝告:若非上前线,你们该做你们每天做的事,绝对不应该少做,不做。

他刚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就放弃了前任校长享受的免交电话费、免费雇佣家庭帮工、免费拉两吨煤等几项“特权”。清华握有巨额庚子赔款基金,算不上缺钱,可他一个月的工资只能维持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能吃上青菜豆腐就算不错的了,申请给教师、困难职工的补助金,自己又分文不取。迫于无奈,夫人跑去摆摊卖“定胜糕”补贴家用。

无损公而肥私,有损私以利公。1942年,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费正清来昆明,拜访联大的金岳霖、张奚若、钱端升等人,梅贻琦请其吃饭,本来完全可以用公款报销,他却举办家宴,一顿饭花了一个月工资。

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搬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实际管理责任基本落在梅贻琦肩上。当时的“云南王”龙云在资金、人力、用地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龙云女儿没有考上联大附中,他亲自来拜访梅贻琦,希望破例录取。梅贻琦回答:“我可以安排教授为你女儿做家教,让她明年再考吧。”当然,家教费用还是要给的。

龙云很生气,结果后来得知梅贻琦自己的女儿也没考上西南联大,只能去了燕京大学,才对此释然。

1962年,梅贻琦因病去世,家中几无积蓄,只有一个皮箱,里面是整齐利落的庚子赔款基金使用账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贻琦的十个冷知识 1、梅贻琦被誉为是清华大学的“终身校
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地摊经济学》理论介绍
最伟大的摆地摊的人
(转)最伟大的摆地摊的人
伟大的摆地摊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