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宝钗好事做尽,为何依然难以摆脱虚伪世故的骂名

宏观上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好事做尽,坏事做绝的人。红楼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大观园里薛宝钗作为《红楼梦》的一个重要角色,十二钗之一。同时,薛宝钗是个深知居安思危的人,忧患意识很强。而大观园里一众姊妹起诗社、赏冬雪等,使得大观园容易给宝钗一种不真实的幻觉。薛宝钗好事做尽,为何依然难以摆脱虚伪世故的骂名?这要先从薛宝钗的身世说起。

薛宝钗的身世

薛宝钗是男主角贾宝玉的姨表姐、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恪守妇德,是名副其实的“冷美人”。父亲早亡,有一母(薛姨妈)一兄(薛蟠)。宝钗进京主要是为了备选“才人、赞善”之职,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文再未提及。进京后与母亲、哥哥一起住在贾府。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据推测,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但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目标,贾宝玉又无法忘怀林妹妹,婚后一二年即出家,回到青埂峰。薛宝钗只好独守空宅,抱恨终身。

薛宝钗做过的好事

宝姐姐帮助过岫烟,湘云,香菱,林妹妹,可是,我却看到不少的读者指责薛宝钗,为什么不帮助更需要帮助的刘姥姥。。。。。

其一,夏金桂入门后,经常暗地里欺负香菱,最后薛姨妈还要卖了香菱,还好宝钗即使出手,说就留着香菱服侍她好了,这才免了香菱再受苦,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其二、惜春被贾母要求画一幅大观园的缩略图。原说只画这园子的,后来却叫连人都画上,就象`行乐’图似的才好。惜春自感无力完成,但是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薛宝钗第一时间又来到了惜春身边,为她解决问题

其三、薛宝钗她帮助探春分配大观园的承包工作,探春建议花木让莺儿的娘的管理,宝钗马上拒绝,觉得影响不好,出主意让分给茗烟娘,因为她是莺儿干妈,两家又交好,可以互相帮助,又不会显得薛家“外戚参政”。

薛宝钗的结局

可怜的尤二姐,可惜的尤三姐,大观圆里明着好似好事做尽,暗地里却坏事做绝,都仗势欺人,以致连累贾政。黛玉死了也好,免得被欺侮。螃蟹咏,三个人,斗嘴,二打一,薛宝钗受到夹击,于是,超常发挥。宝钗始终都是这么样真心待人,实实在在,没有一点虚伪。被他照顾过的人,心里都念着她的好。邢岫烟被许给薛蝌为妻,也先看中宝钗的品行,才看中薛蝌的。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骗婚闹剧中,她任由家长将嫁衣披在自己身上,没有一点怨言。以至当她已身为宝玉的合法妻子,而宝玉却自己的方式怀念黛玉时,她所想到的也只是如何才能使他恢复正常的心智,以考取功名,让她得到梦寐以求的夫贵妻荣的结局。怎奈宝玉是情根深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终于也遁却了红尘。留下宝钗,独自品味着“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的凄凉。

剖析作者意图

自古以来,许多的爱情故事正因为凄美才得以传世的,其实这就是佛家八苦中所说的“爱欲不得苦”。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呢?就是宿命。不是大家都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吗?

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象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旧时的礼教所毁灭的过程。

冰川凝绝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你的爱心付出被当成理所应当之时,那就离被骂不远了,现在社会中这样了例子多不胜举,譬如孙俪资助学生事件等等。人会有孽根性,觉得世上有救世主,但是真正去做善事就不能让受助者觉得世上有救世主,人还得靠自己,别人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个人浅见

红楼梦中,宝姐姐是帮助别人最多的,但也是被质疑最多的,正应了一句话:做的越多,被挑剔的就越多,如果薛宝钗能穿越到现代可能我们会特别喜欢她,用现代的话说她不矫情有自知,对待爱情完全是一副是我的终究是我的,不是我的想得也得到的一种随缘的坦然,能拿的起也能放得下的洒脱。温柔懂事,处处为人着想说话做事都舒服怡人,完全是个知心大姐的形象,想不让人喜欢都难吧。真希望我们这个社会,对做好事的人给一种肯定的态度,而不是对做好事的人给以怀疑的态度、指责的态度,不要让做好事的人反而受伤害。也许这就是薛宝钗好事做尽,为何依然难以摆脱虚伪世故的骂名的原因了吧,欢迎各抒己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知世故而不世故,唯有宝钗和刘姥姥
第11集 | 薛宝钗圆滑世故 林黛玉心直口快 注定了不同命运
宝钗前期与湘云那么要好,为何后来又远离了她?
才不外露,《红楼梦》里的标榜女子,无人不爱、却被视为虚伪!
薛宝钗好事做尽,为何依然难以摆脱虚伪世故的骂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