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何不潇洒走一回(上)
1
呼喇喇,天上掉下个李太白。
是的,我一直觉得李白就是位“天外来客”。去研究杜甫的家族,向上,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可李白呢?连他的父亲都是个迷。
李白父亲的大名第一次出现是在李白的墓碑上。“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碑文上记载,李白的父亲名为李客。但碑文上又说因为他到了域外,是客人的身份,所以才叫“客”。原来叫什么,并不知晓。一下子,李白的父亲到底是什么身份,历朝历代的专家学者们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有人说他是罪犯,逃亡域外;有人说他是隐士,隐居域外;有人说他是商人,经商域外;还有人推翻了以上所有说法,认为李白的父亲本来就是西域胡人,后来客居中原才更名为“客”。
这还仅仅是名,姓氏就更值得探讨了。不管是隐居还是经商,哪怕是流亡,在那个时代能到国境之外,绝不是一个平头百姓能力之所及的。《新唐书》中就认为李白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太祖的九世孙,与李唐皇室为同宗同族。还有一种更富传奇色彩的说法,认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或者弟弟中有一人是李白的祖父。这样一来,结合之前的“流亡”“隐居”之说,让人不得不去猜想李客是“玄武门之变”所殃及的池鱼。
总之,李白的父亲跟西域就这样难舍难分了。好吧,李客去了西域也好,从西域来到中原也罢,四方辗转,李白又出生在哪呢?有人说,李白出生在陇西成纪(甘肃天水)。这大概是来源于李白祖上是西凉太祖的说法,因为西凉太祖本人是陇西人氏。也有人说,李白号为“青莲居士”,所以他的出生地应该是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江油。这时,杜甫又来扰乱视听,他说“我与山东李白好”,呵,李白又成了山东人。可是李客如果真的在域外生活那么久,李白就不能出生在外国吗?可能的。郭沫若先生就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就提出了李白出生在碎叶的说法。碎叶,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如果还嫌不够乱,我们再来看看李白的名字。
相比于他的身世,关于李白名字的说法则浪漫许多,这似乎更符合李白的气质。唐人李阳冰在为李白作品所作的序言《草堂集序》中写道:“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白母亲生他的那天晚上,梦到了太白金星,所以他的名和字均来自这个神奇的梦。关于这一点,李白的碑文上也是如此叙述。太白金星,古人又称文曲星,如果那个梦是真的,那么李白后来成为一代诗歌巨人,便也是天注定的了。
民间传说生怕李白的人生不够传奇,也来添砖加瓦。说李白的母亲梦到长庚星而生李白,所以他的字为“太白”,可直到李白七岁时,父亲还没有为他想好名。有一天,李白的父亲看着窗外春日芬芳便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叶林红霞落,……”此句刚一出,李白随口接了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从此,李白有了大名。
李白之所以让人着迷,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本身就是个迷。迷一样的身世,造就了他谜一样性格,进而,又有着迷一样的经历。李白的一生,并非真的如仙人一般远离喧嚣,正如贺知章为他取的那个雅号——谪仙人。李白脱俗的气质和才华让人觉得他就像一个上天贬谪下来的神仙,可是,谪,罚也,他到人间是来品尝苦难的。所以,李白的人生中也有寻常人的苦恼和忧愁,只是,那些苟且都幻化成了他浪漫到骨髓里的诗,种种不堪都败给了他那颗潇洒飘逸的心。
2
不管李白到底出生在哪,反正到公元705年的时候,五岁的李白已经在四川的茂林翠竹中开始求学了。一直到二十五岁,他才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走出剑门关的那一刻,李白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了三个终极愿望——出仕,游侠,求仙。
理想是灵魂的奢侈品,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混沌和迷茫中度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更不用说理想。而李白,他一下子就为自己定下了三个人生目标。然而为什么是这三个?当然与李白的天性以及他这二十年来经历有关。
大概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读书人都有一个匡扶天下的梦。治世为指点江山之臣,乱世为收拾山河之将,赢得生前身后名。李白亦不例外。又因为他“十岁观百家”,“百家”之中必然有“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李白当然也渴望能够在政治上一展自己的才华,所以他的第一个愿望是出仕。
然而李白在少年时又不仅仅学了“百家”,宗教也是李白那一时期的必修课。古代的文人中,有太多人都是在少年意气时走进这个世界,又在被这个世界伤得体无完肤后逃离这个世界。李白不是。在他十八九岁青春正当年时,李白就走进了大匡山,边读书边修道去了。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戴天山即大匡山。诗中的竹幽溪静、鹿野钟轻,分明是那一干人等归隐之后的风格,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首去拜访道士不遇,只好在两三棵松树下派遣忧愁的诗,确实是李白二十岁之前作的。难怪,别人出道时要么轻狂孤傲,要么内敛持重,而李白,是道骨仙风的。求仙,不是真的要去当一个神仙,而是他期望着可访遍所有的道教名山,做一个飘逸到云里的人。
拿我们今人与李白对比,如果“百家”是相当于语数外这样必修课,修道则类似于书法、棋类,亦或者乐器,是修身养性的。我们今天还有一些家长很看重孩子体能的培养,女孩子学学跳舞,男孩子打打篮球,等等。李白也有这方面的学习,他学的是剑术。
据统计,在李白所有诗当中,提到过“剑”以及剑的别称的,有超过一百首,占到了总数的的百分之十。可见,成就李白的不只有酒,还有剑。
李白的游侠精神还不仅仅体现在他会剑术。在他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李白最初漫游天下时,有一个叫吴指南的朋友陪伴着他。两个人走到湖南的时候,吴指南不幸病故了。朋友的突然离世使得李白悲伤不已,身穿孝服,伏在尸体上恸哭,像自己的家人去世了一样。李白的哭声不仅感动了周围的人,也惊动了山上的老虎。人们见到老虎纷纷逃散,李白却坚守不动,气势上压倒了老虎,老虎只好悻悻离去。李白把朋友的尸首埋在湖边,独自去了南京。若干年后,李白再次来到朋友的坟前,由于过分想念,李白扒开坟丘,看见朋友的筋肉尚存,便拿出宝剑剔掉筋肉,将尸骨包好随身携带,日夜不分。
一个真正的豪杰,除了盖世武功,更为重要的是江湖义气。从这一点来看,李白,配得上那个“侠”字。
李白的理想是如此美好,做一个经邦济世的人,做一个不理尘俗的人,做一个豪迈仗义的人。可在那样一个社会,实现一个已属不易,何况是三个?李白这条追梦路是那样坎坷,又是那样充满了风霜雪雨。
3
文人书生们走出去大抵是要剑指长安,在科举考试这个战场上厮杀几个回合的。李白却不然。自始至终,李白都没有走进过那个影响古代读书人长达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场。关于李白与考试,后世说法不一。有人说,李白生性桀骜不羁,不愿被那一纸试卷所左右,所以他不去参加考试。也有人说,李白远离科举,是与他的身世有关。在唐代,商人的身份极低,商人以及商人之后,都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如果李白真是李唐王室的族人,父辈曾因某种政治原因而流亡域外,那他就更没有参试的可能了。
尽管后一种说法有理有据,我依然相信是第一种。如果真是因为身份受限,那么日后李白进宫朝见唐玄宗时,玄宗为他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这又作何解释?当然,这是二十年后的事情。
李白不岌岌于应试,所以也没有念念于长安。那么人生三大理想之一的出仕该如何实现呢?李白选择在游历天下增长见识的同时干谒诸侯,结交豪杰。
李白在未出四川时就曾访过一位来蜀地做官的大人物。这位大人物叫李邕,大李白二十六岁,是个为人正直的书法巨匠,只是有一点,李大人的脾气颇为古怪,为人狷狂。而我们的李白也非一届中庸之人,为人处世,有个性得很。一个自负好名,对年轻人态度颇为矜持;一个不拘细节,前辈面前依然放言高论,火星就这样撞了地球。结果呢,年轻的李白被扫地出门,为长的李邕就收到了这样一首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
大鹏鸟同风而起,扶摇直上,哪怕是在风歇时停下来,他的力量也足以震动沧海。时人见我发一些奇谈怪论都对我冷笑不已,可是连孔子都说后生可畏,大人你可不能轻视少年啊!李白用自信、自负、不畏流俗向繁文缛节宣战。这还不是真正的潇洒,真正的潇洒是若干年后李邕被奸人陷害去世,李白又作诗怀念这位老前辈。怀念他的才华,也怀念他异于常人的风度。
4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公元725年李白终于走出了四川。到了万里之外,看看江中的小船,看看船底的流水,不由得感叹是故乡的水把我送到这里,如今我只能怜爱这水,却再不能抚到故乡的山了。一生潇洒的李白也总有放不下的时候,那一丝凡俗心意便是对故乡的依恋。
之后的五年里,李白辗转在江苏、河南、湖北和江西几省之间,脍炙人口的诗歌一首接着一首从市井街巷、从酒肆茶楼、从名山大川、从荒野古道中传播开来。
在游历的荆楚和和江西之后,这一年的秋天李白来到了金陵城(南京)。金陵自古以来是江南重镇,达官显贵众多,上流社会繁华,李白认为这里一定有他出仕报国的机会。不巧的是,那一年唐玄宗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全国各地的官员们都忙于筹备工作,至于李白投谒的那些诗文,谁又稀罕去看呢?李白捧着一颗热心而来,却到处吃闭门羹,换作别人,大概早已心灰意冷。但李白不会,出仕不成他还可以去游侠,游侠受限他还可以去求仙。于是,李白把他的目光投向了山水风光,投向了百姓生活。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
一对热爱生活、对理想执着追求的青年夫妇形象就这样诞生了,之后的一千年,人们每每提到天真烂漫、单纯美好的感情,都会说那个词——两小无猜。
第二年,李白留下一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便辞别金陵,北上扬州。从扬州到苏州,再到杭州,最后又回到扬州。在一个萧条的秋日,李白病了。夜晚,卧病中的李白抬头看见天上的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常以夸张和想象入诗的李白,这一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浪漫的情感。
公元725年,李白来到湖北襄阳,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两人在才华上彼此欣赏,在性格上又志趣相投,一见如故。李白在孟浩然的家里停留十余天,两人才挥手作别。公元728年,李白听闻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两个盛唐时期的诗歌领袖在江夏的黄鹤楼上第二次紧握住双手,互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远去,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那渐渐远去的小舟,挥手写下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5
从公元730年到公元742年,李白两度进京,三次追寻唐玄宗的踪迹,却都一次又一次错过,一次又一次落败。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生生地,就被泼上了冷水。然而这十二年间,宋城、洛阳、襄阳、安陆、任城、太原、济南……,一座座城池却都因为李白的到来而放射出诗意的光芒;嵩山、崂山、泰山、香山……,一座座名山也是因为李白留下的那些不朽的诗句而显得更加苍翠巍峨。
李白是诞生在世纪之初的,公元742年,他也刚好四十二岁了。这一年,唐王朝也换了模样,唐玄宗的年号正是从“开元”改为“天宝”。这一年之前的唐玄宗拨乱反正,励精图治,是个不折不扣的英明君主;这一年之后的唐玄宗,怠慢朝政,宠信奸臣,终酿成“安史之乱”的大祸。李白偏偏在这一年走上了仕途。
李白奔走干谒了那么多年,为什么是这一年峰回路转了呢?一切都不是没来由的。李白笃信道教,在他的好朋友中也不乏道教弟子,与李白交情颇深的元丹丘就是其中一个。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也是位道教人士,虽未于李白谋面,但对李白的才华仰慕已久。刚巧这一时期的唐玄宗也对道教发生了兴趣,于是玉真公主和元丹丘两个人就应邀进宫,常与唐玄宗讲道。慢慢地,这位才情不输文人的皇帝就对李白这个早有盛名的全民偶像产生了兴趣。
公元742年的春天李白还在泰山上歌咏“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秋天回到任城家中便接到了京城传来的好消息。然后李白给家中的妻子儿女留下这样一首,便朝长安而去。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前一句“仰天大笑”里有对苦难一笑而过的乐观,后一句“岂是蓬蒿”中有对自我高度肯定的自信。是啊,人生充满苦难,如果不能如李白一般“仰天大笑”,短短一世便要在惆怅中度过;如果不能像李白这样自信,那可相信人,还有谁能?
古人常说“福无双至”,可李白的好运气在这一年却是一而再,再而三了。在李白初到京城还没进宫朝见的时候,又遇到了他人生的另外一个贵人——贺知章。对,就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那个贺知章。那一年,贺知章的年纪刚好是李白的二倍——八十四岁。在文坛上,贺知章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在政坛上,老人家早已是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面对比自己小四十二岁的李白,贺知章说出了此生最高的评价——谪仙人。两人把酒言欢谈诗论赋,好不开怀。直到结账的时候才想起两个人都没带酒钱,贺大人只好将身上佩戴的皇帝御赐的金龟来顶账。这一段“金龟换酒”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在玉真公主、元丹丘和贺知章三个人的大力举荐下,没多久,李白被任命为翰林院供奉。于是就出现了前文提到过的李白进宫时唐玄宗亲自步行迎接,宴饮时又为他亲手盛汤的感人画面。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尤静静:春风不改贺知章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贺知章:出走半生,我成了故乡的陌生人
一代诗仙李白
李白,绣口一吐半个盛唐?
从踌躇满志到寄情山水,李白一生起落却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