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笔记——【三十五】“点评”之点评

【三十五】“点评”之点评

《中华诗词》2010年第四期,刊登了杨逸明老师的一篇点评。原作是朱龙祥先生的《咏竹》:

门前翠竹漫山丘,更喜园中几簇幽。

横扫尘埃身可碎,直书翰墨志难酬。

未充栋梁支广夏,愿作人梯上一楼。

谁慕夭桃三日艳,松梅长伴傲寒秋。

老师对此点评道:此首咏竹,意思太多,不够凝练。东拉西扯,全想写一点,结果反而没有了中心。语言也显得较拙。前两句没有说出多大意思,第三句写扫帚,第四句写毛笔,但是均不到位。第五句写难充栋梁,第六句写竹梯、“上一楼”的说法也语义不明。尾联写夭桃,写松梅,均松松散散,未见精彩。

于是改为:

门前翠竹漫山丘,沐雨迎风影自幽。

制帚扫尘身可断,挥毫蘸墨志堪酬。

编来劲节梯千级,建起虚怀月一楼。

相伴松梅为道友,翩翩君子写春秋。

应该说,杨老师的批评,非常中肯与温和;改后诗作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截。尤其二、六句,立显风采。原“更喜园中几簇幽”,是写“作者”之“意”,是直赋,是陈述,现改为“沐雨迎风影自幽”,变成了状“竹”之形,写“竹”之“神”,形神兼备。而“建起虚怀月一楼”,比起原句,则更清灵、更富有神韵了!

然而,学生认为,杨老师的改作,似有迁就原作之处,尚未说细。例如,“身可断”“ 志堪酬”,似嫌稍“实”。中二联,“制帚……”“挥毫……”“编来……”“建起……”都是赋句,直抒胸臆,缺乏变化,不符合中二联“一虚一实”、“虚实相兼”的要求。使整诗缺乏灵气和韵味。第三联中,虽有“象”在(梯千级、月一楼),但仍属“意中寻景”,并不足取。

当然,点评他人作品,不能全部重写,老师自有分寸,仅以“均不到位”和“语言较拙”而轻点矣。但我们初学者,却不可不自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楼春】闭窗幽志
《父亲迷路了》杨志青
老师杨东志说 | 三叉神经痛
杨再春老师长锋羊毫狂草书法,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纪实《【清末四大奇案】杨月楼奇冤案(下)》
杨月楼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