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府及乐府诗简介(一)
乐府机关
先秦乐府
  早在先秦时,帝王就懂得采诗以观民风的道理。据《礼记·王制》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庙,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记述了帝王命令随行的采诗官采集当地民歌民谣,用来了解民风民情的事。在秦代就设立了乐府机关,1997年,七十陵墓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上面就刻有秦篆“乐府”二字,提供了秦代已有乐府的证据。
  秦乐府属于少府,主要是制作音乐,供郊庙朝会使用。由于史籍没有具体记载,也没有诗歌流传下来。

西汉乐府
  西汉朝初建,汉惠帝任命夏侯宽担任乐府令,乐府令是官府主管音乐的长官。乐府主要是为朝廷提供需要的音乐。
  汉武帝时,由于采纳了董仲舒所提倡的尊崇儒术的建议,需要大量制作礼乐促进教化。汉武帝便敕令成立了“乐府”机构,把乐府变成官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负责编制朝廷典礼所需的乐曲。
  乐府的任务,一是制作宗庙的乐章,以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二是收集民间歌谣,了解民间对朝廷的意见,以便采取对策。不管当时汉王朝采诗的目的如何,乐府在客观上起了收集和保存民歌的作用,使四散于民间紧靠口头流传的许多作品得以集中和记录下来,这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汉乐府设立了百年后,受到了挫折。汉哀帝刘欣即位,这位皇帝不喜欢音乐,尤其不喜好那些民歌俗乐,称之为“郑卫之声”。可是当时朝廷上下都爱好这种“郑卫之声”,据载,贵戚外家甚至“与人主争女乐”。这些风气令哀帝很不高兴,他便下诏把乐府里的俗乐罢去,只留下那些有关廊庙的雅乐。这次共裁革441个演奏各地俗乐的讴员。

东汉乐府
  东汉承袭了西汉的乐府官制。管理音乐的机关有两个署,一个是太子乐署,行政长官是太子乐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的名称西汉已有,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到了东汉,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负责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职责与西汉乐府非常相似。
  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魏晋乐府
  曹魏时,乐府诗的清商曲非常发达,为适应这种情况,朝廷在太乐、鼓吹(性质相当西汉的乐府)两署外,又增设了清商署。西晋沿袭其制。东晋、南朝宋、齐时,乐府有所简化,仅设太乐署,统管雅乐、俗乐。

南朝及以后的乐府
  南朝的梁、陈时,在魏晋太乐署外又增设鼓吹署。北朝的北魏、北齐,大致也设太乐、鼓吹两署。北周恢复依照《周礼》建立官制,设立大司乐、小司乐等官。隋代管理音乐设有太乐、鼓吹、清商三署。唐代减去清商署,把它并入鼓吹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胜高|采诗观风:古代中国的乐政与乐治
“乐府”的由来
汉武帝与乐府诗
乐府民歌中的“乐府”到底是个怎样的机构?秦朝初设汉朝大放异彩
汉代乐府诗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汉乐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