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门外谈诗》之第四十九:诗歌创新靠“草根”(之二)


 

诗歌创新靠“草根”

                    ---第二讲 汉乐府:造语之精,神工鬼斧(上)


   两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诗中既有对社会生活的实录,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又有对家庭问题的探索,如《上山采蘼芜》《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两汉乐府民歌现存数量虽不多,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显示出特异的光彩。

   两汉乐府民歌不仅是一幅幅丰富的生活画卷,同时也是优美的艺术珍品。正如清人陈本礼《汉诗统盏》所说:“其神工鬼斧造语之精,用意之奇,有出于《三百》、楚骚之外者。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汉乐府民歌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也较为完整,且能突出思想内涵并能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

   两汉乐府是中国诗歌史上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它与《诗经》和《楚辞》可鼎足而立。

   下面,我将从5个方面对两汉乐府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简介如下: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诗经》中的《国风》虽然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它反映社会下层生活的特征并不十分显著,没有具体深入地反映下层民众的艰难与痛苦,《豳风·七月》虽然反映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但它只是概括性的陈述而没有具体深入的描写。可喜的是两汉乐府民歌中的许多诗篇,读来就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妇病行》,诗曰: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

    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诗中写一个妇人久病不起,临终前再三嘱咐丈夫要好好养育孩子,不要打骂他们。她死了以后,孩子们无衣无食。父亲到市上去乞讨,碰到熟人,同情地给了他几个钱。回到家,见小孩子不懂母亲已经死了,还一个劲儿地哭着要母亲抱。《妇病行》描写的是下层老百姓们的普通生活,这是那种充满苦难与辛酸的生活,这样的好诗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本诗的前九句(开头至“思复念之”)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嘱咐。那位临终之际的母亲,她对于自己孩子的那种死不瞑目的牵挂,真是催人泪下啊!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本诗开头从病妇方面落墨,单刀直入,直叙其事。病妇久病不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她要把丈夫叫到床前,留下临终遗言了。“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病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了。临终托言,已不堪悲;未语先泣,更见酸楚。这几句酿足气氛,先声夺人,读者已然可从那“翩翩”长调中,想见病妇内心之深痛了,可又想进一步了解她悄焉动容、魂牵梦萦的是什么?写到这里,诗人的笔锋从诀别之凄惨场面,转入诀别之悲切言辞:“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寥寥五句,慈母爱子之情,尽在其中。其中“累”字,并含有病妇将入幽冥之自伤、拖累夫君之自歉,平平写来,凄然欲绝。“饥”字、“寒”字,虽指来日,而往日的饥寒,亦可以想见。“行当折摇”四字,更见得长期贫苦的生活,孤儿本来已极为虚弱,倘再使其饥而且寒,他们也很快就会天折的啊!这一切,自然在病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永诀之时,便自然交织成忧虑与惊恐,发而为嘱托之辞了。两个“莫”字的紧承,语气之强烈和专注,就像是一道“命令”,而在病妇临终时的迫切请求之下,又可看到她那款款深情的脉脉流动。病妇即将经受幽显隔绝、无缘重见之苦,也就愈加系念留在人间的幼男娇女。“思复念之”四字,病妇唠叨再三,更将殷殷嘱望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临终之时,什么都可放下,唯独自己的孩子却委实难割难舍。这既是母爱深沉的表现,也是劳动妇女善良品质的自然流露。情真语真,字字皆泪,令人歔欷感叹不已!

                          

                                     



   病妇死后,家境如何呢?

   “乱曰”以下,从病妇丈夫方面落笔。

   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饥寒交迫的悲惨画图:寒风凛冽,孤儿啼泣。父亲欲抱孩子上市觅食,却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他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抱时无衣,襦复无里”句,就“寒”字而言,直笔写穷,映衬前文。母亲生前无使“饥寒”的愿望,已经落空一半,而另一半也未必见妙。“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关门堵窗,或可挡风避寒,防止禽兽伤害孩子。母爱由言语泄出,诀别之辞何等切切;父爱则由行动导出,关切之情何等拳拳!着一“舍”字,父亲那欲离不忍,欲携不得,忧郁徘徊、悲伤绝望的动态心态,跃然纸上。诗中的“舍”实为不舍,实出无奈,下文因而逗出:“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父亲求人为儿买饵(糕饼之类),正是为了抽身回家伴儿,这又从侧面暗示了不“舍”。一般说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父亲路遇亲友,竟呜咽不止,久坐不起,若非伤心至甚,安能如此!“对交涕泣,泪不可止”二句,同意反复,一唱三叹,将悲伤之情,更进一层。怜念子女,自伤孤孑;悼怀亡妻,诸多情结,尽在这一把辛酸泪之中!

   主妇一死,留下孱弱儿女一堆和债务一摊,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梁崩柱摧,不能不涕泪俱下,肝肠寸断。悲伤已极,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一抑一扬,诗意翻跌,令人为之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探怀中钱持授交”,为此段结束之句。由哭诉悲伤转为乞友买饵,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探”字宛然可感父亲“怀中钱”那温热的气息,以及那“持”字的凝重和“授”字的郑重。

   父亲道逢亲交,涕泪未尽,匆匆赶回家中,所见又是什么呢?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父泣子啼,雪上加霜,触目惊心。此中之“啼”,缘于饥,缘于寒,更缘于思母。一个“索”字,将孤儿号啕四顾、牵衣顿足,急要母亲的神态宛然画出。“徘徊空舍中”句,既写出了父亲疾首蹙额,徒呼苍天的凄惶之态,也反映了室内饥寒交迫,家徒四壁之状。

   “空”者,空在无食无物,也空在无母无妻。儿啼屋空,由听觉而视觉,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而又浓。末句“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的绝望呼叫,戛然结束全文。此句意为孩子的命运将同他妈妈相似,还是抛开这一切,别再提了,语极凄切。其实“行复尔耳”之结局,父亲未喊出,读者已然可从诗中描写的场面中得出了。而“弃置勿复道”句,更是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勿复道”,正是道而无用,言而愈悲之故。从“对交啼泣”,向亲友哭诉,到欲说还休,气结难言,令人产生更有深悲一万重之感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全诗至此,大幕急落,黯然收束。至于结局,前已有病妇托孤、父求买饵、孤儿索母这一幕幕经过充分酝酿的情节,后已有“行复尔耳”之悲号,答案尽在其中,无须作者再拉开帷布了。

   这首《妇病行》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等细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全诗沉痛凄惋,真切动人,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之突出表现。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汉乐府诗
汉乐府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汉乐府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异同
乐府诗 汉乐府
汉代乐府民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