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风词笔 香冷入瑶席

  嘉州布衣/文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首词《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夔。
  
  这首词用今天的语言“翻译”过来大概是:我对你的爱,就像东流的肥水一样没有尽期。早知今日,也许当初我就不该爱上你、种下相思。正月十五日灯节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中见到你,比在画中看到你更悲哀,因为梦醒之后,马上你就消失了。在黑暗的夜里,忽然间山鸟的啼声把我惊醒了。

春天还没来,树木花草都还没有绿,我的两鬓已经先出现了银丝,我和你分别时,悲痛得几不欲生,分别了几十年,如今就当年离别的悲哀都被消磨得“不成悲”了。相亲相爱的两个人,真的不要分别太久。谁曾想,年年点着红色莲花灯的夜里,我在想念你,你也一样在思念我。
  姜夔是个什么样的词人?他和词中所写的合肥女子有一段怎样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南宋词人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
  姜夔这个人,为人清高、孤傲,有才华的文人大多如此,柳永如此,温庭筠如此,姜夔也如此。
  姜夔出生于湖北,他的父亲曾经是汉阳知县。可惜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幸去世,家庭顿时陷入困境,姜夔是依附着出嫁的姐姐为生。所以,很小就体味了生存的艰难。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诗文就写得不错,加上有音乐天赋,精通曲子。可是,他的运气实在太差,一生都没有考取进士。
  姜夔一辈子没有取得功名,布衣终老。在那个时代,这个男人肯定不能算成功男人,他一生飘泊,寄人篱下,靠给大官家当门客来讨生活,靠朋友资助度日,是一介清客。南宋有一种风气,官宦喜欢附庸风雅,社会上流行江湖游士,就是说一个文人,考不上进士,如何谋生呢?如果诗词写得好,有才华,就会被喜欢附庸风雅的官宦请过去做门客。
  姜夔这个人在词坛成名比较早,也曾经得到不少人的赞美。他的同代人张炎在《词源》中这样评价姜夔:“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推崇很高。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诗人萧德藻,就特别欣赏姜夔的才华,不仅为他解决了住的地方,还亲自做媒,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后来,一些有名的词人比如说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这些人就是通过萧德藻认识的。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都推赏他。姜夔死后,连棺材钱都拿不出,还是这些词坛的朋友筹资安葬的。
  可见,姜夔的一生活得是很不容易的,尽管如此,他对年轻时的在安徽合肥遇到的一个女子,却终生不忘,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丝毫没有影响对这个合肥女子的爱恋和思念。合肥女子这个说法来自于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夏先生在《白石怀人词考》一文中,将这个女子称为合肥女子,他把这短故事叫做合肥情遇。
  姜夔爱这个合肥女子到了什么程度呢?萧德藻把自己的侄女介绍给了他,就在他去结婚的路上,他想的还是合肥女子,而不是新娘子。他写的还是想念合肥女子的词。因为他跟那个合肥女子是在正月十五日灯节前后分别的,所以,姜夔一到正月十五,就想念远方的她。上面那首词中“元夕有所梦”,写的正是这种心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一段少年的爱情,却给他的老年生活留下永远的缺憾和悲哀。正月十六那天,他又写一首词,仍然还怀念合肥女子。
  
  鹧鸪天.十六夜又出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凄凄。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他说,两边的珠帘垂下来,上千银色的蜡烛凄凄地燃烧着火焰。东风历历,轻吹在脸上,在一个红楼下面,有哪个人知道我就像当年的杜牧之一样?杜牧怎么啦?杜牧也有过和他一样的经历,那个女子在扬州,杜牧说过和那女子相遇的经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当年也有过风流爱情,但最后没有和那女子结合,因为再次见到那个女子的时候,人家已经是“绿叶成荫子满枝”了。你说这样的见面有什么意思呢?杜牧就不应该去见面,把当年那份美好的感觉也破坏掉了。有的时候,相见真的不如怀念。

姜夔接着写道,欢乐正是时候,夜明白我的思念与寂寞吗?明天春天又会来,小桃枝会发芽、开花,鼓声渐远游人渐散,也许惟有天上的月亮知道我的惆怅。
  很明白,他在思念合肥女子。用一句流行的表达爱情往事的诗来比喻,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话来自元稹的一首爱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首,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五首》之四)写得太好了,但是,元稹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忘情负义人。大江大海都看过之后再看小池塘,那简直不叫水了。元稹的诗来自于孟子:“观于沧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门者难为言”。看过大海之后,别的水很难再让你感慨。在圣人的课堂上游过学之后,再听其他老师讲课,那感觉很难好了。
  回来看看姜夔对那个合肥女子执着的思念,就只能说,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那个合肥女子等姜夔未至,无奈只好跟别人结婚了。他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他和合肥女子离别的时候正是正月的季节,梅花开得正鲜艳。他看到梅花就在怀念一个人,什么“又片片吹尽也”,梅花一片片地零落了,“几时见得?”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她呢?他总在写梅花盛开的词,总在咏梅花,什么《望江梅》之类的,都是在怀念那个女子。

姜夔和辛弃疾比较熟,他跟辛弃疾还有过诗词的来往,相互间也有摹仿对方写作风格的作品。

  
   “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廿四桥。”
  
  这是一首诗,不是词。这首小诗比较好理解。这回写的可不是那个合肥女子了,而是一名叫小红的歌女。能歌善舞的小红是他用两首词换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
  姜夔这个人精通音乐,这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光宗绍熙二年(1191)的一个春天,他到杨万里家拜访,喝茶、聊天、清谈。杨万里让下人用琵琶弹奏久已失传的《醉吟商朝渭州》古调,姜夔安静地听完,马上作了笔记,并且向杨万里请教了该曲的品弦法。他兴奋不已,回到住处反复琢磨,填词编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经杨万里举荐,认识了范成大。
  因为姜夔不是什么官员,所以想去哪里就去了。反正他也不用向谁请示。但这个人穷是穷,却不俗,喜欢风雅的事情。所以,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他突然来了兴致,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就是范成大。
  范成大为什么叫石湖居士呢?因为官做得比较大,一直参政知事,但这个人有个癖好,就是一生酷爱梅花,晚年还专门潜心整理了一部专著《梅谱》,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梅花的专著。这个范成大为什么和文人圈内的朋友交流赏梅的雅趣,就专门在石湖置业,买地盖了一大片庄园,他自称为石湖居士,被人叫他范石湖。据说,范成大当年置业的地方就在吴县(今苏州)的范村一带。

   姜夔去拜访范成大。赏梅游览后,二人把酒对谈,范成大说,你能不能给我写两首新的曲调。姜夔自度歌咏梅花的新曲,创制了《暗香》、《疏影》两曲献给范成大。

暗 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奴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译文:以往的月色,算来没几次照我。梅花边吹着笛子,唤起美人伴我,不管清寒与攀枝摘花。何逊而今渐渐老了,都忘了少年春风词端笔锋,今怪那竹边几枝梅花,暗香袭来不得又让我命笔。
  江山国家正是宁寂无生机,叹思绪能否寄出,只怕遥不可及,夜寒又积雪。酒杯她在为此哭泣。红萼无言,但无法忘怀。常常记着那携手同步漫游的地方,千树梅花落入西湖冰凉水中。又见一片片被那西风吹尽。

疏 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译文:长有鲜苔的梅边上,点缀着洁白的小花,有只翠绿小鸟,在梅枝上与梅作伴。犹如异乡相逢,附近黄昏,无言以对,自己倚靠修长竹子。昭君不习惯远在北方胡地沙漠生活环境,但一定在暗暗思念着家乡的江南江北,也很想打扮一番,带上佩环,趁着月色之夜归来,犹如此朵梅花依偎修竹下。
  你们还记得那深宫旧事吗,寿阳公主正睡时,梅花飞近蛾眉。莫要象春风,不管盈盈死活,该早安排金屋藏之,还是看见梅花一片片随波流去,又只怕怪我笛声吹出的是哀曲,等待那时,重新寻觅梅花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范成大一看,喜不自禁,马上命家中的青衣女小红唱此词。小红不仅长相清纯、歌唱得也好,音节清婉美妙。让姜夔听得大呆。范成大选择了“君子成人之美”,慷慨地把婢女小红赠给了姜夔。
  姜夔抱得美人归,经过垂虹桥时,天忽然下了大雪,姜夔站在船头,兴奋地赋诗:“小红低唱我吹箫”。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姜夔的这首诗,淡远蕴藉的笔墨描画出烟霭深沉的旅行,而这“韵最娇”的“新词”便是《暗香》《疏影》二首。沈祖棻云,“《暗香》《疏影》虽同时所作,然前者多写身世之感,后者则属兴亡之悲,用意小别,而其托物言志则同。”小诗流露出的才子词人姜夔于音乐中的那丝陶醉与忧郁,使人不禁想去赏析这首“读之使人神观飞跃”的《暗香》,走进笛里梅花,走进姜夔的清刚幽冷之境。

  《暗香》、《疏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关于这两首词的题旨,过去有许多说法,以为是姜夔怀念合肥情人所作。实际上,这两首词也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的是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古代咏梅的诗词很多。但是,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对林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宋词人姜夔因作品获赠美人
【宋代词人列传】—姜夔
一段箫声,几处暗香
当初不合种相思
冬至の歌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继苏轼之后又一艺术全才,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