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咏花诗的技巧表现(续)

五、以禅入诗,诗富禅趣 
  有唐一代,是禅的黄金时代,唐代文人,习佛参禅已成风气,他们的诗中,多能述禅境的奥妙,禅理的意趣,将宗教观念与情感,化为诗的语言来传达,深宏了诗的内容,丰富了诗的表现方法,也提高了诗的意境。王维是最明显的例子之一(注一)他经常对花习禅,以禅入诗。所谓的「以禅入诗」,具指诗家把禅意引入诗中,用禅来深远诗的悟境,使诗灵趣盎然,超出「理」、「言」之外。清沈德潜说:「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注二)唐人的咏花诗作,能以禅入诗,得理成趣的,可以王维的诗作为例: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卷一二八) 
  这首诗意境清幽空灵,「人」和「自然」达到了妙合无垠的禅悦境界。花开花落,道无不在,机用不停。辛夷花纷纷开落,既不执著於「空」,也不执著於「有」,何等「任运自在」!诗人王维因花悟道,似乎看到万物自然本性的永恒存在,在此种智慧的灵光下,物与我本无差别,物即是我,我即是物,这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首诗因富有禅意而达到深广的境界,因此包含无限的意蕴。故胡应麟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也。沈德潜也说: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齐己〈题东林寺牛莲〉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秋风明月下,齐日影堂前。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卷八三九) 
  大士是菩萨的通称。白莲生於空池,一如菩萨前身,清纯洁净,不染俗尘俗性,诗僧齐己,深悟佛学,所以咏莲花诗中,寓含宗教哲学的意味。 

  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卷一三二) 
  粲公院在洛阳长寿寺中。诗人李颀言初荷清净不染外物之品,来自天生,「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二句,带有佛教「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涵。 

  白居易〈京兆府新栽莲〉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来不得地。焦页 卒页 府门前。(卷四二四) 

诗佛王维集中屡屡提到莲花,如:「得世界于莲花」〈青龙寺县壁上人兄院集序〉,「青眼慕青莲」〈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但都不具「在泥不染」性质。香山居士「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之咏,佛家以莲花为高洁不染的新形象,至此初透端倪。(注三) 

  李商隐〈题石莲花寄楚公〉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鶖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卷五四○) 


  姚曰:「白石莲花必楚公庭中供养之物,故题此以寄求法之意。」言此石莲,常得亲近佛灯,而我之梦寐皈依,不迥在空庭苔藓之间,承事几杖也。但佛灯所照,大千世界,浩浩茫茫,非寻常小智之人,可以徼幸得法,虽智慧如舍利弗,非佛亲为授记,不能得最上乘,证真罗汉果。钝根如我,不知何以得出沉冥耶?」纪曰:「前四句有姿逸之致,而二四句尤佳,后四句嫌禅偈气。」〈诗说〉义山斯时因病耽禅,可於言外参悟。 

  张蠙(观江南牡丹) 
  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群芳尽怯千般态。几醉能消一番红。举世只将华胜实。真禅元喻色为空。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卷七0二) 

谦光〈赏牡丹应教〉(谦光,金陵人,素有才辩,江南国主礼之) 
  拥衲对芳丛,由来事不同。发从今日白,花似去年红。艳异随朝露,馨香逐晓风。何须对零落,然后始知空。(卷八二五)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空」的具体表现,无我无实的境界,就是绝对空性的世界。在此世界中,今日的色,即是昨日的空;昨日的空,即是今日的色。花谢了又开,开了又谢,又岂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可得!

白居易〈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欲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由此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卷四三六) 
  残花,代表的是生命的凋谢,白居易是唐代文人习禅的代表,在思想上、人生观上和生活上,他努力地把儒与释调和起来。因此他的诗作中,常表现一种任运随缘、悠优自得的情趣。在中唐诗坛笼罩著一种「尚奇风气」的时候,白居易却以「平易浅俗」的诗,走出一条新路,这种成就,与他的精神境界应是有关系的! 

  诗与禅渐相融合的结果,使唐人的诗作,除了体裁与内容不同於六朝以前的唐诗之外,在内容、意境上,更饶别趣别调,「禅」真是为唐诗添上花锦了。 
附注: 注一: 《佛教与中国文学》一书云:王维参禅有得,…把它们用之於诗作之中,也就丰富了诗歌艺术,特别是在具有深厚韵味的意境的创造上,取得了较大成绩。 
注二: 沈德潜说:「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说诗晬语》卷下,见《清诗话》页五五五。 
注三: 见陈洪〈佛教莲花意象与唐宋诗词〉一文,一九九二年江海学刊第一期。 

六、反常合道,翻奇出新 
  人情世故,常情常理,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经常缚人的手脚,苟有违反悖逆,即被视为「反常」。可是佛教禅宗,却有「反常合道」的主张,以鼓振修道者破除「旧习」的勇气。惟「反常」的前提,贵在「合道」,否则便系乱谈。禅宗「反常合道」的主张,后来却成了古典诗歌的表现技巧之一。 

  清吴子乔论之云:「子瞻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此语最善,无奇趣何以为诗?反常而不合道,是谓乱谈。」(注一) 

「反常合道」,表面上看似不合逻辑,不近情理,感受上却很神似,前人有称之为「无理而妙」的。「『反常合道』於诗歌意象的选择,构成关系,语法结构及其产生的感觉形态诸环节上,都有各自不同实践手段和艺术门径。」(注二)「反常合道」的实践手法,如词性的活用,出奇的联想,常字新用,不合理的夸张,运用语法的反常;都是使诗境新辟,诗趣新奇的技巧表现。唐人写咏花诗,也常运用这些表现技巧,如: 

  张籍〈惜花〉 
  蒙蒙庭树花,坠地无颜色。日暮东风起,飘扬玉阶侧。残蕊在犹稀,青条耸复直。为君结芳实,令君勿叹息。(卷三八三) 
  《全唐诗》录张籍诗四百多篇,题作《惜花》的有三,另外,看花、咏花之作,不下十首之多。其中有叹息、有爱怜、也有依恋,赋予花以生命,与诗人一道悲喜哀乐。此篇虽也有对落英的惋叹,但篇末诗人笔锋一转,通篇由低沈变为昂扬,使人感到信心和希望,与一般写落花的作品相比,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胸襟和眼界。所以,清人沈德潜说:「翻出一意,浅人不能道。」《唐诗别裁集》 

崔道融〈槿花〉 
  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东风吹桃李,须到明年春。(卷七一四) 
  槿花朝荣暮落,历代文学家描写槿花,常用它来形容世事多变,或时间短暂。这首诗却一反常情,赋予槿花以蓬勃朝气,生命常在的形象,给人以奋发、创新的启示。清人吴雷发说:「落想时必与众人有云泥之隔,及写出却仍是眼前道理。文辞能千古常新者,恃有此耳。」(《说诗菅蒯》)(注三)。这首诗对於文艺创作也是深有启示的。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吹花困懒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湿久飞迟半日高,萦沙惹草细於毛。蜜蜂蝴蠂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卷二二三) 
  王嗣奭分析说:「公於舟中闲看,却於无情中看出有情。桃树临江,花落自然入水,见水中花影,使谓其『潜勾引』。花值冲风,自然飞起,却谓其『妒而倒吹』,吹落舟楫,湿而不动,便谓其『困懒』。此时水勾引不去,风倒吹不起,便谓『水光风力』之怯。…此其皆从静中看出,都是虚景,都是设想,都是巧语,故自谓新句。」(杜臆卷十) 

  主观想像改造后的天地,处处是有情世界,常情所认为「无情」的,感情都将它改造为「有情」了(注四),这也是「反常合道」的表现手法之一。 

李商隐〈临发崇让宅紫薇〉 
  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卷五四○) 
  「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两句以无理之言来反衬自己的情深,在感觉上,就更深刻了。

严恽〈落花〉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卷五四六) 
  诗,往往是不可以常理论的。「尽日问花」,问它「为谁零落为谁开」,若是真个如此,便会被人笑为痴汉。而诗不仅可以如此写,甚至还有必要如此写,这就不能用常理去衡量了。 

  于邺〈白樱树〉 
  记得花开雪满枝,和蜂和蝶带花移。如今花落游蜂去,空作主人惆怅诗。(卷七二五) 
  「和蜂和蝶带花移」,看似不通,其实作者是说「人把花枝带回家裏后,又惹来许多蜂蝶」而已,诗是不能用常理判断的,这首诗看似荒谬,却饶意趣。 

  司空图〈红茶花〉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卷六三三) 
  把牡丹贬为「不是花」,固然未免失于偏激,但山茶花的艳丽高出于牡丹,却是客观事实。只因唐代「世人皆爱牡丹」,称为花王,才造成了牡丹独霸的局面。此诗一反世俗偏见(注五)。引起读者的惊愕,也造成反讽的效果。 

李益〈牡丹〉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卷二八三) 
  从来咏牡丹的,都不及此诗之奇。而此诗运思之奇,又在于跳出物象,从人事方面落笔。种花的主人,不是不爱花,也不是牵于什麼客观原因,而是在他的眼中,另有一种比牡丹还美,比牡丹还更具吸引力的「花」。这是什麼花呢?作者没有说破,但读者一看便知,主人为了求取功名,离家远去,在他看来,最美的「花」还是这一种-「功名富贵」。于是,牡丹就甘愿送给别人欣赏了。 

  杜甫〈早花〉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卷二三四) 
  甫常因花开之早而引发「人生易老」的感伤,而本诗结句却语出翻新,增进一层,写出诗人以忧乱为重,不暇忧老的心境。运思新奇,运用出奇的联想,也是「反常合道」的一种表现手法。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尽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卷四三九) 
  山寺高寒,花期推迟。四月才盛开桃花,这种物候不同,原是常事,作者也不是不知道,但却从「春尽何处」提问,以「转入此中」解释,便觉著想新奇,饶有意味。 

  郑谷〈十日菊〉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卷六五) 
  十日菊是重九次日的菊花。诗贵立意,发前人所未发,历来来文人墨客,多写九日的菊花,郑谷偏偏另辟蹊径,借十日菊花,发「愤世疾俗」的言论,面目一新,后人难以为继。 

  牡牧〈紫薇花〉 
  笑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卷五二四) 
  「桃李无言」,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司马迁用它来歌颂李广的高洁品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意谓桃花李花开得鲜艳绚丽,引得人们纷纷前来观赏,以致树下踩出了小路。杜牧一反其念,用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极有新意。按:「反常」必须以「合道」为前题,方能构成奇趣;诗的「反常合道」是设想入奇,使人有「曲折」之感,而再三玩味。 

以无为有,以反常为正常的表现方式,正是所谓的「反常合道」;诗的反常合道,往往能造成两种效果,一是诗人运用他敏锐的觉察力,以新鲜活泼语言,写出许多日常语言所不能表现的事物,使读者在惊愕之中,享受诗的美感;一是他可以跳出习惯的联想,自定一套主观的推理方式,造成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的呈现。这种乍看「出人意外」,细看又「入人意中」的表现技巧,隐然预期了现代诗的技巧诗风。 

附注: 注一: 见清吴乔述《围炉诗话卷之一》收於《清诗话续编》页四七五艺文印书馆,一九八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
王维最具禅意的8首诗,读一首悟一个禅理
唐代咏花诗的技巧表现
唐朝最入禅理的诗人,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也是人生理想的追求
海峡两岸好文章——独爱诗中花
王维一首充满禅理的诗,心烦时读读,让心静下来,静享岁月安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