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铸词鉴赏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钓船归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简析首句中“净”字的表达效果。

2.探究本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解答:

1.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2.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参考译文

绿色纯净春意浓深恰好漂染衣袂。

这盎然的春意环绕触近柴荆门扉。

湖面上水波溶溶漾漾,白鸥翻飞,

我和白鸥都忘却心机为春光陶醉。

行人南来北往只我无为独自老去,

离别忘故朋友渐渐稀少令人生悲。

夕阳西下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归。

湖水中鳜鱼游动一条条分外肥美。

南歌子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解答:

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

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杵声齐(古捣练子①)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①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就是裁剪衣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裁成衣。

1.简要概括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2.试赏析前两句中“莹”和“齐”的妙处。

3.最后两句与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

解答:

1.本词中刻画的是为戍边丈夫制作征衣的思妇形象。

2“莹”与“齐”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进行描写,“莹”,指砧石表面已被磨得光滑晶莹,说明年深日久。“齐”则说明捣练操作熟练,与同伴合作协调。这两个词集中体现了思妇劳作的艰辛。

3.采用了层层深入(更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极言戍边之远。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之地更远,把思妇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加曲折、深入。

思越人

紫府东风放夜时②,步莲秾李伴人归③。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④,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⑤,寥落星河一雁飞。

1.这首词上片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本词上片忆旧,下片写实。请从往昔对比的角度,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解答:

1.运用了对偶(或对仗)手法。“五更钟动”对“十里月明”,“五更”句暗示笙歌彻夜,喧闹时间之长;“十里”句点出东京

处处繁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

2.昔日是笙歌阵阵、灯火璀璨,场面热闹,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往昔居于繁华的京城,如今独处暮春时节的天涯;昔日凤凰城阙佳人相伴,如今犹如一只孤雁,在稀疏的晨星中鸣叫着飞过;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有志难展,郁闷孤独,怀才不遇的情感。

如梦令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注】①鲤鱼风:九月风。

1.本词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景有虚有实。“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是虚景还是实景?

2.请结合全词赏析“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解答:

1暮春(初夏);虚景。

2.诗人用“凝伫,凝伫”的叠词(反复),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态之痴,从而表现相思之苦; “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出主人公怅惘失意之情。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夜如年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注】本词作于北宋,北宋政治羸弱,且常被少数民族侵犯,作者也十分关注社会及国运。捣衣:把布帛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棉软以便裁缝。此处为捣寒衣、战衣。破除:唐宋人口语,消除,除去,消磨。

1.诗前面写“万杵千砧捣欲穿”,后文却说“不为捣衣勤不睡”。既然夜不睡不是因为捣衣,那是为了什么?请简析。

2.作者在末句说“破除今夜夜如年”,站在作者角度,试推测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时内心的思想情感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答:

1.前文写“万杵千砧捣欲穿”是表明为了远在边疆的亲人准备寒衣,但准备寒衣也不必一夜不睡;
后句写不为捣衣,表明,女主人公还有一层对远征家人的深切痛苦的思念之情。
这思念的痛苦无法排谴,只能借这“捣衣”来消磨时光,打发这夜晚难过的时间,减轻心中思念的痛苦。

2.作者的思想感情有:

(1)表达对夜里捣衣难眠的思妇的同情及借思妇对千万远离家乡在战场上长年征战战士的同情

(2)对因大宋政治的软弱而造成的“思妇难眠”“捣声沉重”的一系列社会现状的愤慨。

(3)由此景已久而产生对国运的堪忧  

天门谣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①牛渚天门:牛渚,牛渚矶,濒临长江;牛渚矶的西南方有两山夹江耸立,人们谓之天门。牛渚、天门,是金陵的门户。②新阿滥:笛子曲。《中朝故事》载骊山有鸟“阿滥堆”,唐明皇采其鸣声,翻为笛曲。

1.“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上描绘牛渚之险。《蜀道难》中与这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说这首词的下阕“月下长江写得绝妙”,请简要赏析下阕在写法上的特点。(

解答:

1.空间、时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2.写夜景,又通过声音来写景。在绝壁之上,悠扬悦耳的曲子回荡在夜空中,应和着呼呼风声,又从西州城方向传来历历可数的打点声,正是这些声音,共同组成了大江边高山上空旷寂静优美的境界。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此二句化用汉乐府丧歌《薤露》中“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解答: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之情。“原上草,露初晞”,借景抒情,暗示夫人逝世不久,感叹人生短暂,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来写人。作者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现出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2.比喻。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叶凋零,一片萧索;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受了失伴之痛吧!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减字浣溪沙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仍然写景,但景中有情。试简要分析其中的情。

解答: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初春庭院晚景图。杨柳初黄表明是初春时节,霞光消隐、暮鸦归巢是傍晚时分的景致,“楼角”暗示作者观察的是一户小院人家。

2.下片写的是室内之景,景中有情。“笑捻粉香归洞户”中的“笑”字衬托出少女的惬意之情,“捻”写出少女对梅花爱不释手、用心玩赏的心态。接下来两句写少女回到房中,想到自己形单影只,又见窗外东风吹起送来寒意,因而内心更觉“寒”。诗人正是借助这些景物来揭示独处深闺少女内心的隐微活动,寄托对少女的同情之心。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词的上阕写诗人目送佳人心生遐想。两处化用了前人的诗文,请你写出其中一句的出处或原句。

2.赏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句修辞手法上的特色。

解答:

1.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洛神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无题》

2.设问结束,一问三答,以草、絮、雨三个喻体写闲愁之多,之纷乱,之绵长。

水调歌头·台城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注】①陈后主沉湎酒色,宫中宴会,令八妇人襞(bì,折纸)彩笺作诗,十客唱和,稍慢则罚酒。②“回首”二句:鸳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盖的鸳鸯瓦;井中蛙,陈亡,后主偕二妃躲入井中,隋军扬言欲下石,后主惊叫,隋军用绳索把他们拉出井外。

1.结合词作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片进行赏析。

解答:

1.上片通过偏安江南的六朝君主奢侈豪华、陈后主亡国的史实的描写,表现了词人鲜明的态度和强烈的爱憎之情。下片化用唐人诗句,由咏史转入抚今,表现沧桑巨变、兴亡之感,抒发了作者对北宋朝廷奢侈腐化的不满和批评。通过昔盛今衰的对比,表达了对某些人奢靡的批评,抒发了作者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苦闷。

2.对比。二、三句用生动的史实铺叙六朝最后一个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第四句与二、三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的勾勒出被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走投无路,最后连做井中蛙也不得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词人对这些群丑的愤怒与鄙弃。

菩萨蛮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①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注】①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神人,向神人请求顺风运柴,后遂其愿。“樵风”后指顺风。

1.试赏析上阕“无端更借樵风送”中“无端”二字的妙处。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的情感变化。

解答:

1.(1)“无端”指无缘无故、没有来由,词人借“无端”一词埋怨天公凭空吹来无情之风,使船速和离别加快,离愁加深;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希望船行缓慢的想法,使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蕴藉、缠绵凄恻。

2.下阕以设问“良宵谁与共”起首,写出词人想到别后之夜的孤寂、落寞,顿生凄苦之感:“赖有窗间梦”,梦中的相聚只能使自己稍感宽慰而已;“可奈梦回时”表现了美梦终是短暂的,令人遗憾和无奈;“一番新别离”,将梦醒当作新的离别,使思念之苦倍增,更加令人不堪忍受。

惜余春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1.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

解答:

1.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

2.“春归”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3.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眼儿媚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和季节。

B.“做弄许多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

C.“半竿”“两行”“一叶”,连用三个数量词,别致新巧,情趣盎然。

D.“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通过想象,表达离别后无尽的思念。

2.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答:

1.B(“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与词意不符,“做弄”意为“有意弄出”,这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荻花仿佛有意弄出许多忧愁的样子,使词人见了更添愁闷)

2.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解说词句,要点:“醉”、“解除忧愁”。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解说主旨,要点:“离愁之重”、“深厚情谊”。

浣溪沙

秋水斜阳演漆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西楼,指苏州观风楼。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你认为上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2.结合全诗,赏析“只无人与共登临”一句。

解答:

1.①远近结合。由远及近,先写远处的斜阳,流水,山林,再写近处的村落。

②以声衬静(视听结合)。几下捣衣声打破了秋天的宁静,突出了秋景的孤寂。

③寓情于景。萧瑟的秋景里,蕴含了作者孤独的感情。

2.①这句是全词的“词眼”,有画龙点睛之妙。②点明别后登临,物是人非的凄凉伤感。

踏莎行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回塘: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从诗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     )(填入一种花卉名)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

B.因为“绿萍”,所以“莲舟”不能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于被人阻碍。

C.“骚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历史上屈原似的文人墨客。

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情,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3.“断无蜂蝶慕幽香,线衣脱尽芳心苦”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答:

1.荷花

2.C.(A.不是“渲染”,是衬托。  B..不是“绿萍”,是“涨断”。D.不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

3.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诗人借助对“蜂蝶”、“红衣”的描写,想象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但是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却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里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

罗敷歌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①。目断书鸿②,平淡江山落照中。谁家水调③声声怨,黄叶西风。④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注】①丝桐:指美妙的音乐。②书鸿:传书的鸿雁。③水调:曲牌名。④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

1.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秋风”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解答:

1.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诗句所具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婉的意境,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

2.前四句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四句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180首宋词!(91-180)
宋词第11讲
纳兰词解说(31首)
初中课内诗歌阅读赏析(选择题)
词牌《鹧鸪天》中的意象塑造
【古韵新声】云水禅心||莲心欲绾,天涯无处不知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