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被赐金放还:没有根基、缺乏人脉,再牛的人也不能长久

作为盛唐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人生遭遇值得今天很多人说道说道。

他的文学表现力确实是千百年来无人匹敌。飘逸的风格,夸张的想象力,独特的创新想象,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生的仕途经历却如此的坎坷,说来也不禁让人唏嘘。

公元742年,李白大概42岁的时候入朝,因为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谓是志得意满,对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甚至在那首《南陵别儿童入京》当中,他还嘲讽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甚至包括当时的妻子刘氏(“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不得不说,李白当时确实诗名很大,所以才引起了唐玄宗等人的注意。但是这样一个牛人,在京城只待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赐金放还”。

说好听点是赐金放还,说难听点,那就是被皇帝赶出来了。

从他被赐金放还的原因来看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李白没有根基。

就像是再美丽的花朵也离不开大地的衬托一样,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和根基,家族的势力和帮助不够给力,失去了才华的积累和自我定位,再牛的人也没办法在盛唐的长安城混下去。

一、家族缺陷:身为富二代,却当不了官一代

古代中国最讲究的就是门第观念,包括平常的结婚一直到现在一直在讲究门当户对,就说明门第观念在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影响之深刻。今天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在盛唐李白所生活的时代了。要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曾经流行过九品中正制,那完全是豪门大宅士族势力把控朝堂当中的一切。

唐代虽然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但统治者对家世、血统观念却很重视。尤其是对于士农工商这样四个阶层的分别可谓泾渭分明。唐代法律明确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及风疾、使酒,皆不得入仕。”

经商的人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也是不能够当官的,所以李白想去科考当官这条路堵的死死的(李白父亲是个商人),他自己没有办法。所以他要想处理当官必须要别出心裁独辟蹊径,那就是找人引荐。

李白出生在一个商人的家庭,家境富足,虽然没办法帮助他直接参加科举拿到职位,但是却能够让他周游四海,结交天下好友。事实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给他带来了敲门砖,奉诏入京就是最好的机会。

可惜门第观念之下,李白很快受到排挤,家族又不能够为他继续精于仕途提供强大的后盾,以至于两年之后,李白就被迫离开京城。

二、人脉缺陷:皇帝喜新厌旧,没了新鲜感也不再找李白

当年李白以诗名闻名于世,再加上唐玄宗周围很多人都钦佩于李白的才华,所以才让会下诏让李白入京。但是待入京之后,李白和唐玄宗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思进入到真正的权力中心,也没有真正和唐玄宗搞好关系,使得他在朝堂当中的政治根基非常薄弱。

在这一点,当初我们可以拿唐代最著名的宰相诗人张九龄作为比较。张九龄在唐玄宗作为太子的时候就是跟随者,而且是唐玄宗亲自选拔的人才,两人之间的情感自然非常深厚,这样的政治根基和情感维系,李白拿什么与之相比?

而且从李白奉诏入京的过程来讲,他很可能是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而公主不过是一个出家人,精力并不在这世俗的功名之上。她对于李白的举荐,不过是倾慕他的才华,给他提供了一个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短时间内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是大概率事件,毕竟让皇帝耳目一新。但同时这种概率也是随机的,情感的维系实在太过薄弱,如果有人存心从中作梗,李白很难得到继续和唐玄宗亲近的机会。

所以后来他被赐金放还,一下子就沦落出去,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到长安城进入到唐玄宗的朝堂当中。这显然说明李白的根基非常浅显,任何的风吹草动就能够把李白置于朝廷之外。

三、人脉缺陷:贺知章一走,李白犯了愁

我们知道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谪仙人,最早还是贺知章提出来的。贺知章对李白有知遇之恩。两人同为饮中八仙,贺知章要比李白大三四十岁。等到李白逐渐受到唐玄宗喜爱的时候,贺知章突然要告老还乡。

在饮中八仙当中,贺知章可以说是最欣赏李白才华的人了,他这一走,这个小团体几乎可以说是名存实亡,而李白也失去了在政坛上最大的靠山。

贺知章在政坛上的成就非常有限,但是他的职位非常高。正三品的太子宾客,和中书令和吏部尚书是同一个级别。这样的地位是非常深厚的,如果他一直在位,可以给李白提供源源不断的政治帮助。他早早的就离开了,李白的靠山倒了,赐金放还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帮他说情,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了。

四、没有根基,偏偏对自我定位有偏差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李白之所以没有根基,还是因为他对自我的定位存在问题。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己追求的目标,他们最希望做到的就是能够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李白自身也有着非常强烈的政治抱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以为辅弼,使襄区大定,海县清一。”

这样的政治抱负非常的宏伟,但是他只有报国的热情,没有报国的才华。再加上当时唐玄宗的身边很多的治国能臣,能治国能写诗者大有人在,什么能够轮到李白的出场?

唐玄宗之所以诏令李白入京,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树立一个招揽贤才的名声。历朝历代皇帝都很注重招揽人才,李白诗名这么大,唐玄宗自然捡个便宜何乐而不为?另外一方面,玉真公主等唐玄宗周边比较重重要的人的推荐,唐玄宗也是也卖给他们一个面子;另外一个的是唐玄宗本身也非常好奇,这样一个在江湖之上博得大名的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白刚刚入朝之后,他的才华和谈吐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引起了唐玄宗的好感。所以把他留到身边,让他写写诗写一些歌颂生平和吟唱风月的诗歌(唐诗《清平乐》都在此时所作,“云想衣裳花想容”更是传扬千古),偶尔的时候也能够拟定一些诏书放在身边,当一个刀笔小吏也用得非常舒服。但是这样的人生经历和李白心中的想象和追求差别太远,而且李白又不是那种能够俯下身来全心全意伺候别人的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样矛盾就出来了。过了新鲜劲,唐玄宗意识到,李白也就只会写诗,有那么几把刷子,三板斧过后,也没什么新意。更何况,皇帝要的是一个花瓶,不是请的一个祖宗……(参考贵妃研墨、力士脱靴)。

由此来看,一个人的根基非常重要。家庭的根基,自己的一生积累也就今天所说的这种人脉,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之前只知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这天下知不过是知道一个名而已,大多数都在朝堂的倾轧到中变得默默无闻。

因为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太多因素的支持,包括家族的势力,包括个人的积累,包括这一路上结交的人脉,都是在为自己之后的成功铺路,垫台阶。

李白的失败是注定了的,一方面他的政治才华非常的有限,否则两年的时光并非没有给他机会,只是他自己没有表现出真正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政治才华;同时他也是一个高傲的人,不甘心像那些钻营人一样,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的职位,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什么代价都付的出。

五、有酒友有诗友,却没有盟友

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这一路当中,积累的人脉都不过是在诗坛之上的人,有酒友,有诗友,而唯独没有政治盟友。你看他结交的那些人,杜甫、孟浩然,哪一个不是在仕途到中受到挫折的?杜甫一辈子穷苦,孟浩然一辈子都没考上科举,好不容易见了唐玄宗一面还惹得皇帝不高兴。

和这样的人为伍,李白哪里能够在这坛上真正有出头之日?

再牛的人没有了根基,未来也必然是一无是处。曾经是李白是这样,今天的我们也是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人生就该轰轰烈烈一场
李白杜甫有才华有机遇又热衷进取却最终仕途不顺,这是为什么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会对大诗人李白“赐金放还”
唐代诗人千千万,为何李白独占C位?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李白结交天下名士,他的赞歌铺满盛唐,却只有这三人是真正知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