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札记】鸡应该给谁吃?

    家里来了客人,鸡应该给谁吃?有这样两种选择,很耐人寻味:

    1、给客人吃。《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其夫人刘氏病逝后,蒲松龄在《述刘氏行实》一文中回忆他和夫人刘氏一起生活的日子时,说过这样一句话:“非燕宾则庖无肉。”⑴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蒲松龄家的生活非常贫苦,一日三餐根本见不到“荤腥”,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才能买些肉之类的东西热情加以款待,似乎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一家人才能借客人的光打一次牙祭,贫苦的程度可想而知。蒲松龄夫妇生活的固然很贫苦,可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而欠缺了人情礼数,他们活的是做人的尊严。所以,鸡应该给谁吃,如果让蒲松龄夫妇选择的话,毫无疑问,他们会把鸡留给客人。

    2、给亲人吃。东汉人茅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庄家人,知名人士郭太很赏识他。一次郭太在茅容家住宿。第二天早上,茅容杀鸡做饭,郭太以为是为自己准备的,没想到,饭做好后,茅容把鸡端给了母亲,却用粗茶淡饭招待郭太。此举不仅叫郭太肃然起敬,他由衷地赞赏茅容道:“卿贤乎哉!”⑵无视客人的存在,把鸡端给了母亲,此举非但没有让客人感到不快,还得到了客人的称赞,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百德孝为先,友情再深深不过母亲的恩情。这是一个很浅显的伦理道德,很多人不是不懂,但是在现实生活里,又有多少人能像茅容那样以“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的深情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恐怕寥寥无几。这似乎也正是郭太由衷赞赏茅容的原因所在吧?

    贫苦人家平常过日子最高兴也最犯愁的是什么?就是家里面来了客人。高兴的是亲情友情的温暖;犯愁的是想招待好客人,却没那个能力,招待不好,又怕怠慢了客人。对于富裕人家而言,一只鸡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贫苦的人家而言,一只鸡要换成钱可能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把鸡留给客人吃,端上桌的是香喷喷的鸡肉,奉献出的却是一家人全部的真情。所以,对于蒲松龄夫妇的选择,我充满敬意。

    纵观中国历史,有很多人包括很多辉煌的大人物、聪明人,他们叱咤风云,但最后却摔了跟头,究其根由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从其自身因素讲,实在是因为他们聪明的已经不知道哪头重、哪头轻,连最基本的常识性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作为庄家人的茅容不懂得哲学,他不知道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他只知道:我娘是我的天,什么也大不过天。所以,他把鸡端给了母亲。选择,有时候就这么简单。

     注:

     ⑴《述刘氏行实》(《蒲松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250页)

     ⑵《后汉书》卷九十八《郭太传》(《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237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名贤,茅容孝笃长厚
明代奇案:哥哥贪婪,让妻子在食物中做手脚,却成就弟弟一桩好事
夫人劝慰蒲松龄
《孝行弥笃感化禽兽》及《围炉夜话》外二章
《资治通鉴》192:“假儿子”会时常打电话,真儿子才很少打电话
八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