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丘孤塔映斜阳

                ——《江南行》之十一

       

    虎丘山高仅30多米,面积20公顷,其实乃一土丘而已,高不概云,深藏无影,之所以名动天下,盖因近在苏州城郊,有旖旎的古迹、伟大的建筑、香艳的传闻而已。更兼得历代名人雅士品题诗咏,加之神话传说之渲染,以致享誉“吴中第一名胜”,苏东坡称“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海涌流辉

    远古时代,虎丘曾是海湾中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

      


       人们来到虎丘,未踏进头山门,就看到隔河照墙上嵌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进山门后,只见一座仿古石拱桥,这就是是1956年凿通虎丘环山河时所建的“海涌桥”,桥的石栏杆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12只。

            

      拥翠山庄月驾轩内立有清代学者钱大昕书写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在历代文人笔下,更可见虎丘与海的渊源,“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顾瑛)“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王鏊)

            


  
               

                人文荟萃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吴王阖闾的离宫。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征调10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3000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宋代学士朱长文认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并说:“然观其岩壑之势,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阖闾因之以葬也。”清乾隆表示赞同:“本来岩壑擅天成,虎踞偏称金气精。”相传,吴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东吴孙权,曾先后来此探宝求剑,结果都一无所获,徒劳而返。

      


       唐代宝历元年(825年),54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吏,便领导苏州百姓自阊门至虎丘开挖山塘河与运河贯通,沿河边筑了一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事后,诗人写有一首五律《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虎丘山下溪流映带,碧波潺缓,远远望去恍若海上仙岛;从此水陆称便,游人络绎不绝。

             


   

     自此以后,虎丘成为苏州一大名胜。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凭借着虎丘这个舞台,演出了许多威武壮丽的史剧,从而留下无数宝贵遗迹,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

           

                东南奇观
 
    除了虎丘的人文景观声名远扬外,虎丘的自然风光也使人流连忘返。“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冈岭起伏,古木荫翳,名胜遍布,池壑生风。”正所谓“虎丘吴小山,东南称奇观”。这里有3绝9宜18景之胜,其中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

       


       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是著名的“中国斜塔”。该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八面七层,塔高47.7米,塔身最大倾角为3度59分,是世界第二斜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矮6米;塔尖偏离中心2。34米,是比萨塔的一半;虎丘比比萨塔早完工390年,古朴雄奇,早已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神秘莫测;试剑石上山石阶的东侧,有一块从中间裂开的大石块,旁边的一块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三字。相传2500年前,吴王阖闾为了争天下,召吴国铸剑高手干将、莫邪采“五山之精华、六合之精英”,在苏州相门外开炉生火,治炼三月,始终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莫邪奋勇纵身火中,炉中金铁销熔,终于铸成了一对雌雄双剑。

              

 

        千人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坪,平坦如砥,高下如削。石头呈暗红色,是因为硫纹岩中含有大量铁质的缘故。旁有生公讲台,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曾在此讲经说法,下有千多人聆听,故称千人石或千人坐。生公讲经讲到妙处,天花乱坠,白莲盛开,顽石点头,精诚所至,足以感人。

            

 
  

       自古以来,虎丘也是繁华的商贾之地。尤其是明清时期,这里商贩聚集,酒肆林立。清明踏青和山塘庙会时节,虎丘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小像,与薛幡毫无相差。”“薛宝钗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她哥哥,不禁笑了起来。”这一段对虎丘捏像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勾划出了当年虎丘集市的热闹情景。

            


    
                 

                含真藏古

    虎丘古迹众多,除了云岩寺塔之外,就要数二山门即断梁殿了。断梁殿建于公元1338年,它的主梁是由两根木料拼接而成,在两端设计了一排造型优美的斗拱来托住悬挑出的大梁,解决了受力的问题。殿两侧对联“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描述了虎丘历史上的盛况,房屋鳞次栉比,画船来来往往,话语声、卖花声组成了一幅繁华的市井图。

      

 

    断梁殿正梁上,朝南悬挂着“大吴胜壤”的巨幅匾额,画龙点睛地表述了虎丘在苏州诸多旅游景点中的重要地位;朝北悬挂着由现代学者梁漱溟书横匾“含真藏古”。这四个字出自顾恺之1600多年前的《虎丘序略》这四个字,暗示着虎丘有真山真水真人真事,都有据可查。虎丘还有古墓古泉古寺古塔,仍有迹可寻。

        


        二山门里,原来有两尊金刚力士的塑像,现只留有元代和明代的青石碑刻4座,记载着虎丘的历史,轻敲碑石,咚咚作响,所以也称为响碑,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过了二山门,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可以看到路的西侧有一块圆卵形的石碣,刻有北宋吕升卿所书的憨憨泉。石碣前存一眼古井,平时用铁盖盖住。古井四周是用花岗石砌成的栏杆。相传,憨憨是梁代一位和尚的名字,他是个双目失明的孤儿,到虎丘寺当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有一次在这里因满地青苔滑了一跤。他想既有青苔一定潮湿,或许就有泉眼,便用扁担在地上挖,终于找到了泉眼,并用泉水治好了眼疾。从此取名憨憨泉。千百年来,憨憨泉水沏虎丘白云茶,一直是虎丘寺僧侍奉贵宾的佳品。

            

 

        枕石,试剑石以北的山路一侧,有一块圆卵形大石块,形状象一个大枕头。相传晋代高僧竺道生倚此石看经,困了以此当作枕头休息。因此,人们称这块石头叫枕石。

            


   

       真娘墓在虎丘上山之路的尽头,真娘,也称贞娘,本名胡瑞珍,北方人。唐代安史之乱时逃难来到苏州,无依无靠,被迫堕入妓院。她善歌能诗,才貌出众,是苏州的一位绝色佳丽。当时有一青年王荫祥重金贿赠鸨母,欲留宿于真娘处。真娘投缳自尽,以死守身。王荫祥大为震惊,厚葬真娘于虎丘山,并于墓上建亭纪念。当时的苏州刺史白居易为其写了墓志铭,叹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流连。难流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如今只墓草青青而已,红颜薄命,千古同悲!

            

 

        冷香阁是品茶观景的最佳埸所。在其庭中植梅三百株,每逢仲春,红苞绿萼,疏影暗香。阁之上下都是五楹,东、西、南三面环以廊,高爽幽静,别绕清趣。

            


        第三泉位于千人石之西,深二丈许,壁间取苏东坡“铁花秀岩壁”句意,摩有“铁华岩”大字,相传“茶圣”陆羽曾在虎丘寓居并品评此泉为天下第三,岩间筑亭,为文人品茗雅集之所。

            


        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群鸟绕塔盘旋,蔚为壮观。

            

   预告:下期发表《江南行》之十二《诗韵钟声寒山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吴中第一山虎丘
虎丘,吴中第一名胜
如果你书读得少,就不要去虎丘。
你有多久,没有去过虎丘了?
虎丘
吴中第一名胜——虎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