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的老对手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于是他写下一首诗,通篇充满讽刺
大图模式
苏轼和王安石斗了一辈子,主要还是由于政见不合,其实早年间两人的关系不错,特别是在文学上惺惺相惜,但是后来的王安石在政治上远远超过苏轼,受到了宋神宗的赏识,并且是拜相全权主持变法,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关系,苏轼一直是反对王安石变法,对于他来说祖宗之法那是不可变,可是王安石却是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办事又是雷厉风行,为此苏轼非常的气愤,写下过很多的诗讽刺王安石。
大图模式
虽然苏轼处处反对变法,但是对于王安石来说并不受影响,毕竟当时的宋神宗也是极力支持王安石,所以苏轼与那些反对派无论如何劝说,那也是无济于事;不过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最终还是折戟沉沙,并没有进行下去,王安石也被罢了相。不过宋神宗太过于欣赏王安石,当他的变法之路走得异常艰辛的时候一直是默默支持,后来第二次拜相,再次主持变法,这时的苏轼更是无比的气愤,写下过很多的诗讽刺王安石,其中的这首《花影》,那就写得很有趣。
《花影》宋代: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大图模式
苏轼这首诗写地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的王安石依旧是意气风发,虽然第一次拜相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也处处碰壁,可是他给人一种越挫越勇的感觉,无论反对派如何攻击,他也是依旧坚持自我,还是要将变法之事一直进行下去,正是这样的一种坚持,开启了第二次的改革。对于苏轼来说王安石再次拜相,无疑使得他内心更为痛苦,当然这也只是由于苏轼无法理解,他的反对也只是君子之争,并没有其它的恶意,而他写诗也只是抒发一下内心的苦闷。
大图模式
王安石自然是君子,那么苏轼同样也是,两个君子之间的较量,我们可以看着是一场公平的竞争,谁也没有错,只不过是两人的理念不一样,王安石是希望变法,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理想,可以让北宋更加强大;而苏轼的看法是变法不可行,历史上很多的例子都没有成功,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做好本分的工作,那自然能够让北宋强大,对于理念的冲突,也使得他们最终成为了对立面。
苏轼的这首诗写得很有趣,也很是有讽刺,从而也正是说明了他在文学上已经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却又是令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充满了浓浓的讽刺意味,这样的作品也最是能够体现出苏轼是一直反对变法,在这首诗中写得也是极为巧妙,他借景抒情,以此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大图模式
第一二句便是写出了新意,也很是唯美,只是那么淡淡着笔,却又是令这两句显得别具一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整个亭台上的花影,那是一重又一重,让人看了心烦意乱,不知道这种花影,它什么时候才能够自行消除?我明明是叫了好几次家里的仆童来打扫,他们也认真打扫过几次,可是依旧还是扫不干净,那地面上还是有一重厚厚的花影。
第三四句则是再次进行了讽刺,并且显然是要更加深刻,“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刚刚太阳落山了,那花影也逐渐消失了(在这里正是指王安石原本是被罢了相,可是又再次被启用。),可是到了夜间由于天上有了一轮明月,升起的月亮,那花影又是层层叠叠地出现了,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彻底地消除?
大图模式
苏轼的反对,以及王安石的坚持,也令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糟糕,而这首诗也最能够体现两人的关系,毕竟对于苏轼来说,他不愿意变法,所以在这首《花影》中,他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内心的感受,还有对于王安石的讽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公已觉十年迟——简说王安石
王安石和司马光苏轼互怼了一辈子,虽为政敌却互相欣赏各自人品
傲慢无以至高,谦虚以至千里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王安石二度出任宰相,苏轼直接写诗怒怼,将王安石嘲讽得体无完肤
苏轼著名的前赤壁赋,为什么写在中元节,想表达怎样的思想?|王安石|苏轼|中元节|前赤壁赋|宋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