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红楼梦》看古代的清明习俗

在唐以前,清明只是一个节气,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用来指导农事活动,东汉文学家崔寔在《四民月令》里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事。这里的清明指的就是节气。

后来逐渐发生变化,因靠近三月三日上巳节和寒食节两大节日,唐以后逐渐成了以清明为主,涵盖了祭祀、踏青等活动,集祭奠先人与踏青游玩于一体的传统节日。

《红楼梦》里也写到了清明,虽然原文没有太多笔墨,但曹公如椽大笔,寥寥几笔,就将古代清明时节的习俗都写出来了。我们不妨一一来看。

习俗之一:祭祀

祭祀是清明时节的主要活动,自古至今,从未间断。

宋代的高翥在《清明日对酒》里说: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记述的即是清明这天,郊外到处祭扫的人群。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写的也是清明时节,人人出城祭扫的情形。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里也写到了两次祭祀,一次是贾府的公开祭祀,原文说: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

铁槛寺是贾府家庙,从原文可知,每年清明节,贾府子孙都会去家庙祭祀,宁荣二府都要参与,且还要准备许多香烛纸马以及酒馔器皿,以备祭祀之用。

我们知道,此前的贾府春节,也有一次祭祀,这次是在贾府宗祠,由贾母领衔,这个家中的祭祀,主要是对祖先牌位的供奉,而清明祭祀,则要到城外的铁槛寺去。

还有一次险些引起小风波的私祭,即藕官对菂官的祭祀,因两人关系要好,且又是戏台上的夫妻搭档,因此在菂官死了以后,藕官专门在清明为她设祭。

但在过去的富贵家族,私祭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小厮丫鬟之间,不仅不吉利,且极易引起灾祸,所以当藕官偷偷为菂官烧纸钱时,被婆子发现,就要告诉上面去,还好被宝玉拦下了。否则,藕官可能就会被赶出园子。

古人尚礼,清明祭祀是生者对逝者的祭奠和怀念,主要是子孙对祖先的一种缅怀,即便平时再忙碌,再不孝,在清明时节,去扫墓祭祀,表达对先人的孝道,却是必不可少的。

习俗之二:斗百草

斗百草是古代清明节非常盛行的一种游戏,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里记载:三月三日,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

由此可知,斗百草的习俗来源于清明时节的踏青活动。红楼梦里宝玉生日一回,也在清明前后,即写到了香菱和小丫头们斗草的游戏。

六十二回里说: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从原文可知,斗草名目繁多,最终以谁的最好最多为胜。宝玉在祭奠晴雯的诔文中也曾提到: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芳枉待。可见斗草是他们这群青年男女常玩的游戏。

斗草分文斗和武斗两种,文斗多是闺阁女子所玩,红楼梦里香菱和丫头们的斗草即是文斗,即比谁采的花草花样多,谁知道的花草的名目多,谁就胜出。武斗多是男孩之间的游戏,即用草茎互相拉扯,最先断的输,最后断获胜。

清代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记载:古人已有此戏,以吉祥而少见者为胜。闺人春日为之。资料也记载,宋代就很流行女子斗草,到了明清时期,更为盛行,这一点从诗词或小说中都有反映。

明代画家仇英有一幅《汉宫春晓图》,里面就画到了古代妇女斗草的情形。清代画家金廷标也有一幅《群婴斗草图》,画的是一群孩童在郊外斗草的欢乐场面。

柳永的《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里有: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晏几道《临江仙》里有: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晏殊《破阵子》里有: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里有: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从《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以及名人书画和诗词中,都可见斗百草的游戏,可见当时斗草是一项全民娱乐。

习俗之三:打秋千

现在我们说的荡秋千,即是古时的打秋千,亦是清明节最流行的活动,有着非常有悠久的历史。

隋炀帝主编的《古今艺术图》里记载: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戏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立春日……又为打球、秋千之戏。

红楼梦里也写到一次打秋千,同在宝玉生日一回,原文说:佩凤偕鸳两个去打秋千顽耍, 宝玉便说:“你两个上去,让我送。”这个情节与《金瓶梅》中吴月娘等人打秋千,女婿陈敬济在旁推送非常相似。

荡秋千的形式也分两种,一种是立秋千,一种是坐秋千。立即是站立在秋千之上,坐即是坐于秋千之上。《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这里的“竖秋千”应该就是“立秋千”。

明清时期,打秋千之戏,非常盛行,不仅《红楼梦》《金瓶梅》中有记载,《警世恒言》《拍案惊奇》等明清小说中均有关于打秋千的记载。清代画家陈枚的《月漫清游图》就有古代女子打秋千的画面。

古代诗词中也多有关于打秋千的记载,如杜甫《清明二首》: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见在唐宋明清时期,上至皇家宫廷,下至市井民间,打秋千都是一项极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尤其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清明时节,于秋千架上打几回,真有飘飘欲仙之感。

习俗之四:放风筝

风筝据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本身就是一个扎风筝的高手,所以红楼梦里有一回就专门写到了群芳放风筝。

提到风筝,很多人会把它与探春的命运联系起来,探春的判词、灯谜中都提到了风筝,这是她远嫁的暗示。除此之外,曹公还写到了各式各样的风筝。

七十回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正值清明前后,黛玉提议大家放风筝去晦气,就写到了花式多样的风筝,如大蝴蝶风筝、大红蝙蝠风筝、美人风筝、大螃蟹风筝、大鱼风筝、软翅子大凤凰风筝、七个大雁风筝等。

风筝又称为鹞子、纸鸢。红楼梦里提到,放风筝有去晦气的讲究,这也是清明时节最受欢迎的娱乐项目,尤其在清代,风筝的花样、做工、风靡程度极一时之盛,集古今之大成。

清代郑用锡《小孙放风筝》里有:昂藏意气入云烟,喜放风筝到九天。要识扶摇能直上,全凭一线手中牵。清代王竹修《美人风筝》里有:彷佛倾城体态妍,好风送汝上青天。乾隆帝也在清明时节写道:轻云暖日仲春天,杏酪风筝节物骈。

由此可见风筝的受欢迎程度。不仅仅在于它能去晦气,更在于它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以及在扎糊风筝时所体现的技术水平和画风筝时所展现的艺术天赋。看似小小的一个风筝,却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的大智慧。

以上几种习俗,可以说是古代清明时节最为盛行的文娱活动,除此以外,还有猜枚、蹴鞠、斗鸡、掷骰、打双陆、戴柳、流觞赋诗、走马射箭等各式各样的活动,比之今天略显冷清单调的清明,不得不感叹一声:还是古人会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古人过清明小长假,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告诉您!
“清明”,烟台民俗知多少
《红楼梦》中的清明节习俗
古人是如何过清明节的?一文带你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清明习俗知多少,老传统“五大习俗”,做好五件去除霉运全家幸福
清明节习俗,你知道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