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天佛国--普陀的那些寺(事)儿

普陀山是佛教名山,自然离不开佛文化,所以无论是否有佛缘,带着一颗恭敬之心,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在此行走,才算是完整的普陀之行吧。

普陀山的诸多景致,都是那么的净。这座普济寺前的牌坊,是三大寺中最有沧桑感的一座,它不喧闹不炫耀,只是静静地屹立着;不谄媚不嘲笑,无所谓走过的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碑: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菩萨的崇敬。即使是封建社会,权力在信仰面前,也还保持着起码的敬畏之心。我们都知道,没有了敬畏之心,为人处事将会失去底线。


普济寺又称前寺,是普陀山第一大寺院,重大的佛事活动都在此举行。整个寺庙修筑在山势比较宽阔平坦的地带,又是普陀山的中心位置,所以它也是普陀山香火最旺的寺庙。

普济寺前的海印池建于明代,据称池水为山泉所积,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所以又称“莲花池”。现在御碑亭、八角亭和普济禅寺形成的中轴线将海印池一分为二,隔为东西二池。◎海印:是说如来之智慧海,如同大海无风之时,澄波万顷,晴天无云,列宿星月炳然印现。澄停清净,至明至静,顿现一切众生之心念,同时亦现三世一切法门。


海印池上有三桥,相传分别代表“福、禄、寿”。中间一座桥面平宽,正对普济寺正门,桥南有御碑亭,亭中有汉白玉御碑一尊,立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是雍正帝所书,记载普济寺兴建和普陀山历史的御书。 

大圆通殿,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殿堂宏大巍峨,堪称“疏朗博大、宏伟巍峨,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故有“活大殿”之称。

大圆通殿即观音菩萨正殿,“圆通”是观音的代名词,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之意。殿上供奉的毗卢观音圣像高达8.8米,是国内不多的男身男像。两旁端坐着32座观音应身像,展示了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的各种形象。再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共33身,这种塑法是普陀山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普济寺东南的多宝塔,因为得到元代太子宣让王和江南诸藩王的资助,故俗名“太子塔”。建于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是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元代石塔。它与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宫惟一存世的宫殿建筑九龙殿、杨枝庵中根据初唐著名大画家阎立本绘的观音画像刻成的杨枝观音碑和佛顶山上稀世物种鹅耳枥树,合称为“普陀四宝”。


佛塔高18米,是五层方塔,三层塔身与双层塔座,全由太湖美石砌成。上三层四面均凿龛雕佛,其独特的宝箧印式造型为全国罕见。塔外的墙是波浪式的,线条非常流畅,颇具动感。以前多宝塔不对外开放,这两年建成了普陀山博物馆,可以顺道游览了。博物馆在停车场旁边,不收取门票,可随意参观,最著名的翡翠观音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蔚长海设计雕刻,值得看看。

佛家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而莲花则“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圣洁、清净的象征。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而观世音菩萨则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



一路上地砖皆有莲花,行人一路踩过,意为步步生莲。在南天门景区的路面上,或客运码头的人行道上都铺设着刻有莲花案的石板,那几百块石板上的莲花图案没有重复的。


除了海印池中满池的莲花、石板路上的莲花,山中各处的栏杆也雕成不同莲花形状。

旅行中的探索,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新的视角。


护栏上也有这样的石狮,不知是否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想学观世音菩萨倾听世间疾苦,却又偏偏法力不够,只是个个地长成了这等招风大耳的模样。


现在去佛顶山山顶的慧济寺,可先乘一段小巴(单程15元)至岛北的索道站,再乘缆车上山。小巴干净有空调,且不设站位,上车买票,票价5-15元不等。虽由司机个人承包经营,但管理也较正规,中途不得上下客,需在各景点车站排队候车。另外,普陀山上的交通只有小巴,没有其它交通工具(岛上不让买私家车及摩托,居民出行都用自行车)。


索道建于19975月,全长1,050米,上下高差205米,总投资3,800多万元。投资要有回报,所以原本可通行小巴的盘山公路被禁止通行!上山就得乘索道(单程40元,往返70元)!当然,自觉坚毅、坚忍、坚韧不拔的话,也可选择从连接法雨寺至慧济寺的香云路爬上去,约40分钟的路程。


从小巴下车,莫急着上索道,这里有一段很美的无名海滩,一个弓形的大弧线,是其他海滩无法比拟的。


索道站对面山头有一片宏伟的建筑,是新建不久的宝陀讲寺,被称为第四大寺,采用北方明清宫廷式建筑风格,以讲经弘法为主,不烧香。整个寺庙没什么人,对于人满为患的普陀山众寺院来说实在是个奇景。观其全貌,居中仿故宫的太和殿式样,左右两边厢房为江南园林风格,西北侧的圆顿戒坛是天坛模样,走到寺中高处,有仿洛阳龙门石窟的石窟佛像,最上面的觉得像黄鹤楼。如此集中国名建筑于一身,还以为进了那家的主题公园呢。耗资上亿,还不收门票。


宝陀讲寺很大,好在一路都有回廊座椅,走一段,歇一段,吹阵风,还是不错的。


这座寺庙依山而建。每上去一层就有不一样的感觉。越往上走游客越少,爬到最高处,远望,一览全景,视野极好。对面是普陀山上唯一的塔,气势恢宏。


普门万佛宝塔建在宝陀讲寺西南侧的山坡上,与宝陀讲寺遥相呼应,构成完美的建筑群格局。据说这塔是普陀山上唯一有门槛要求的地方,须请了佛物供奉才能入塔,而能供奉于塔中的佛物都价格不菲,所以一般人无缘此地。

万佛宝塔采用清式仿木结构宝塔形式,里面供了十来种造型的观音宝像一万尊,都是由信徒们自行出资供奉,由佛塔内的僧人负责打理。中国人一般都说,九乃数之极,意思就是最好的,不能再多了,再多就不好了。因为“满则溢”,“满”和顶峰都意味着接下去是衰落,所以一般都不会用10100100010000这些数字。君不见,作为建筑中最高级别的故宫,只敢建9999间半房子,也就是应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意,故意留下半间不造的。


从索道上可见宝陀寺的全貌,还能俯瞰周边的海岛风光。


经过佛顶山牌坊,通过一条林荫遮天、布满青苔的石板路,几经转折,才到深藏于林内的慧济寺。路间有“入三摩地”石刻题字,出自明代书画家、文学家董其昌之手笔。笔法洗炼,苍劲有力。“三摩地”乃梵语音译,意指人脑中“消除一切杂念归心如一”的精神境界。董其昌在普陀山长达三月,书写的碑铭、桥名、路名和庵名多达十余处。只可惜后人保护不善,至今只有 “入三摩地”、“盘陀庵”和 “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 石刻对联三处存世。

“佛顶山顶佛”是郭沫若老先生以普陀山的佛顶山景点出的上联,有位不知名的能人,以这里的景点对出了下联“云扶石扶云”。这种以普陀山一景为题,正反颠倒读都一样对仗工整的对联,似乎只能是偶尔拾得之,暗自感叹,民间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慧济寺建于明代,坐落于海拔283米的佛顶山上,是整个普陀山海拔最高的寺庙,因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佛家的最高领导释迦牟尼佛,故也称佛顶山寺。各大殿的屋顶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各色琉璃瓦盖成,据说能在阳光下形成“佛光普照”的奇景。另,该寺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各殿堂不是纵向排列,而是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横向排列,其布局为其它禅林所少见。


慧济寺的大雄宝殿左侧有观音殿,殿内供奉送子观音,欲求子的朋友,此殿千万不要错过!这观音殿要从大雄宝殿经过一道圆门弄堂才能到达,一般不容易发现。殿内有坐北朝南和坐南朝北两尊观音像,背面的那一尊的白玉送子观音,据说是全普陀山最灵验的。


慧济寺并不在山的顶尖上,周围有树木遮挡,而佛顶山顶峰的天灯台,虽是普陀山全岛的最高点,肯定是视野绝佳的,但那儿是军事哨所,无法靠近。好在,现在新开辟了一处空旷的观景台,可鸟瞰舟山群岛之海天风光,很赞。


这里凭海临风,俯瞰莲花洋洋面波涛微耸,令人心旷神怡。大海的宽广气象连同周边诸岛,形成海天佛国独有的壮观景色。

值得一提的是长于慧济寺后门西侧的鹅耳枥树,被称作普陀四宝之一。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于1932年来普陀山进行植物考察时发现,后经著名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鉴定,认为是一株新树种,定名普陀鹅耳枥树,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据传是缅甸僧人种下,原产地缅甸也绝迹了,现在全球仅存这一棵。


坐索道单程上山后,建议从佛顶山另一侧的香云路走下山,全程有石级1088层,约二华里。下山比较轻松,还可多看几个景点。路上看到的香客,也是一道风景。朝拜者,不止僧人,也有平民百姓、时尚达人、达官贵人,在菩萨面前,每个人的跪拜都是平等的。

香云路中段的拐弯处,有方形巨岩矗立路侧,岩面刚健雄浑的“海天佛国”四个大字出自明代名将候继光手笔。每字一米见方,书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石因题得名。已成了普陀山的的代称。说到海天佛国,大家就知道说的是普陀山;提到普陀山,大家想起的就是海天佛国。此岩上又叠一石,石上刻着“云扶石”三字。普陀山上,云扶石、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合称普陀三奇石。

看“云扶石”,要到“海天佛国”的上方观赏,才能体会到海山间那种“云扶”的感觉。可惜许多人只是聚集在下方留影拍照,再向上走的时候反而就忽略而过了。这里有山泉水,很是甘甜,现在洞口被当地人一封,用不知从何收集而来的饮料瓶灌装以后,当仙水来卖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为提升当地的旅游经济,普陀除了大门票以外,各个名门寺庙均另外收费,小巴和索道也是要价不菲,加起来已是很贵,食宿费用又是超高。然而,还敢在菩萨眼皮底下行坑蒙拐骗之事,岂不正应了“灯塔的底下是最黑暗的”这句话。


下得山来,接近法雨禅寺的这段林荫道很是漂亮。所谓内行看门道,出行要看人行道!


我们总会祈求许多东西,但是无论求再多,终究要以心中之精诚才换得来内心的平静喜乐。

时间的浪涛在我背后奔驰而来,日益迫近。

时间就像是影子,很少会有人低下头来仔细观望。

音可观乎?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普陀山全岛可谓“处处皆景”,当然在有心人眼中,清风明月、白云霞光,流泉净水,无不与佛心相通,又是“景景皆禅”了。所以,或清休疗养,或细细感悟,都是极好的选择。


                                                                                                            谢谢观赏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天佛国走普陀
海天佛国地,普陀拜观音
缘记普陀山,两天一夜朝拜之旅,有种信仰叫佛在心间!(附详细攻略)
海天佛国——普陀洛迦01
海天佛国——普陀山 (上)
《行走浙地》普陀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