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两大诗人,白天同行晚上共眠,一首诗写尽两人友情
“李杜之交”是唐朝诗坛上的一大佳话。
公元744年的,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来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比他小11岁的杜甫。
两人一见如故,建立深厚的友谊,在临别之际,两人便定下了梁宋之约。
这年的秋天,他们如约到了梁宋一带,正好遇上了另一个大诗人高适。
三人把臂同游,对酒当歌,吟诗作赋,度过了一段很潇洒自在的日子。
而到了第二年的冬天,李白和杜甫在东鲁第三次见面。
据说这次的见面,是李白主动发起的。
当时他定居东鲁一带,听说杜甫来到齐地,便前去相会。
大图模式
而这次的两人除了吟诗作对,还探讨了炼丹求仙之事,可见两人还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
他们还一起拜访了很多名士高人,例如大书法家李邕、隐士范野等等。
两人白天同行晚上共眠,杜甫曾写下一首诗,道尽两人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名为《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全文如下: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这首诗是他们拜访隐士范野后所写,李白在家族中排行十二,所以杜甫称之为“李十二白”,而范野排行十,故而为“范十”。
在此诗中,杜甫描绘了两人拜访范野的情景,语出自然,情真意切,尤其是“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和李白的深情厚意。
大图模式
诗歌可大致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的是他和李白的交情。
李白常常有惊艳世人的诗句,在杜甫的眼里,他的才华就像南朝的大诗人阴铿。
而杜甫自己也算是东鲁的隐士,他对李白有敬畏也有关爱,就如自己的亲兄弟。
他们晚上喝醉后,常常盖着同一床被子睡觉,白天则常常携手同游。
这几句,将杜甫对李白的敬仰写到了极致。
特别是“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10字,可以看出当时的两人比亲兄弟还亲密。
难怪后来两人分别后,杜甫却一直怀念着这位老大哥。
大图模式
接着的六句是第二层,写的是两人拜访隐士范野的情景。
他们之前曾有过隐逸之约,却一直没有实行,这次见面后,便一起去拜访当时的名士范野。
两人来到范野的家里,一进门便觉心旷神怡,连旁边的小童也那样的清雅,见之忘俗。
他们和范野畅谈古今,一直到了夕阳西下,寒杵声渐起,夜幕笼罩着古城,仍不愿离开。
这几句不仅突出了范野住处的清幽高雅,更突出了李白和杜甫的高洁志趣。
他们能够成为知己,除了对诗歌的热爱,更多的是因为两人的志同道合。
大图模式
接着的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出了三人在思想上的共鸣。
他们从屈原的《橘颂》聊到了张翰的“莼鲈之思”,最后一起发出了“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的感慨。
他们不想讨论关于仕途的任何事情,只想要安静地享受着这份纯真的友情。
在这三句中,三个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心神相连的感情。
《橘颂》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屈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而杜甫他们吟咏着屈原的《橘颂》,也体现了他们对高尚品格的一种追求。
大图模式
“莼羹”说的是西晋的文学家张季鹰的故事,他在秋风渐起的时候,想念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便上书朝廷请求辞官回归故里。
“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一时传为佳话。
其实与其说他想念故乡的莼鲈,不如说是厌倦了官场。
而杜甫这里也是如此,他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抱负,可惜的是时不我与。
他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也是厌恶到了极点,此时和好友静静地坐着,不谈仕途,只谈风月,这样轻松愉快的日子在他困苦的一生中当真是不多见了。
大图模式
全诗写的很是清新飘逸,既展现了他和李白的非凡友谊,又突出了两人的高洁志趣。
尤其是“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让我们明白了,当年的李白和杜甫是何等地要好。
难怪后来的杜甫会用余生来怀念他这个仅见了三次面的老大哥。
- END -
:小编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小编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雨:光齐日月——屈原情怀,隔世之音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
杜甫崇拜李白的故事,是你真正该喝的鸡汤
古人“追星”的故事,是我们真正该喝的鸡汤
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题训练(人教版)
不太对等的友情——谈李白和杜甫之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