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荣也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却为何突然转而北伐契丹?
赵匡胤接管的后周虽然是五代十国时期比较强盛的国家,但它依然也只是众多割据政权中的一个,并且强敌环伺。宋朝立国之初的主要敌人当然是北方的契丹以及契丹所扶植的北汉,而宋朝的南方也有多达七个割据政权,它们分别是后蜀、南唐、南汉、吴越、南平以及武平军和清源军。素有“复汉唐旧疆”之志的赵匡胤最终选择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那么这个策略是如何制定的,又有什么优劣呢?
其实,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就已经听从了王朴的建议,指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所以他即位之后不久就先是对后蜀用兵,进而三征南唐,后来因为南唐联合了北方的契丹,企图对后周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柴荣才不得不转而向北进攻,但是也不幸在途中重病。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柴荣没有过早驾崩,他可能还会继续维持“先南后北”的战略,具体原因在下文讲述,我们先来看一下“雪夜定策”的故事:
赵匡胤称帝之后非常喜欢微服私访,除了去体察民情之外,他还经常冷不丁地出现在某位大臣的家门口。所以大臣们辍朝回家之后,都不敢脱掉朝服,换上便衣,唯恐哪天赵匡胤打个措手不及。有一天晚上,天降大雪,赵普认为赵匡胤不会再出门了,没想到,赵普刚准备宽衣的时候就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之后看见赵匡胤正在雪中站立,并说:“皇弟光义一会也过来。”
赵普问赵匡胤,天都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有兴致出来踏雪?赵匡胤说:“我周边都是别人家的地盘,所以久久不能入睡。”于是赵普说:“看来陛下您是觉得大宋国土太狭小了,现在战乱不已,正是您南征北战的好时机,只是不知道您有什么打算呢?”赵匡胤说:“我早就想收复太原了”,赵匡胤口中的太原就是代指位于宋朝西北方、疆域狭小但倚靠契丹势力频繁入寇的北汉政权。赵普却说:“这和我想的不太一样,为什么不先扫平南方势力较弱的诸国,然后再取北方弹丸之地呢?”赵匡胤说:“我正是这么想的,刚才不过是测试你一下罢了”。于是,赵匡胤、赵普、赵光义三人达成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共识。
此后,赵匡胤虽然曾经亲征北汉,但主要矛头还是对准南方,他在位期间,先后荡平了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五个割据政权,太宗赵光义即位之后又统一了吴越、漳泉,最终亲征北汉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在这段时间内,辽国的国力也正在巨幅上升,在太宗的几次北伐中,宋朝均以大败告终,从此彻底失去了主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与能力。
因此,后世常常怀疑,赵匡胤的“先南后北”是不是错了。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此时的契丹正是亚洲地区唯一的超级大国,以后周的经济、军事体量是非常难以与之抗衡的(周世宗北伐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并没有直接与契丹正规军直接交战)。打铁还需自身硬,赵匡胤如果决定与契丹铁骑交锋,就必须先让刚刚建立的宋朝从战乱的废墟中走出来,所以他必须先发展经济,积蓄力量。
而战乱时期发展经济最高效的手段就是从敌方直接攫取。所以柴荣和赵匡胤都有必要先对南方用兵:首先,南方政权分散且政局不稳。其次,后蜀占据的四川、南汉占据的两广、南唐占据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期以来都是经济最繁荣的区域。
那么,“先南后北”的策略是如何被执行下去的呢?面对南方七个割据政权,赵匡胤先拿谁来试刀?欲知后事如何,烦请关注下一讲《宋十八帝简编》之“灭后蜀孟昶罹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代十国的混乱使人印象深刻,故使人感觉唐宋之间相隔数百年
柴荣、赵匡胤的统一战争策略,已定先南后北,为何中途转向北伐?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534、赵匡胤雪夜定策图天下
读懂了《平边策》的战略思想,才能理解它为何能媲美《隆中对》
《世界军事战争史-104》宋初统一战争
北宋的统一之路:先南后北,步步为营,但却被辽国打断了步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