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可采莲】夏日炎炎,何不赏莲

【一】莲叶何田田

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去年夏天,把这首诗教给我们家女儿,她哈哈大笑:“东南西北,这也叫诗?!”但是,如此简单重复的韵律,却不知不觉就征服了孩子。“田田”,什么意思?繁盛、广阔,读起来从容舒畅,听上去也悦耳动听。


《江南可采莲》,这是乐府,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流行程度,可能不亚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小苹果》。高下如何,您来判断。




【二】采莲曲,采莲女

唐朝的诗人,受汉魏六朝影响很深,初唐尤其如此。很多唐诗都借用了前朝的题目、题材。例如,初唐王昌龄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船女们穿着跟荷叶一个颜色的裙子划入荷池,脸蛋儿跟荷花一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乱入池中看不见”,傻傻分不清楚啊!听到船女们的歌声,鱼儿们这才发现——有人来了!于是东南西北乱窜。

说到这里,老杨无厘头地想起前些年流行的一段舞蹈——《担鲜藕》。


【三】“全身都是宝”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菡萏、藕花。莲的“全身都是宝”,莲花可以观赏,莲蓬、藕可以吃,莲叶可以包东西、烤“叫化鸡”。


(叫化鸡)

采莲,首先是一项经济活动,然后才是文学活动。老杨相信,乐府诗和王昌龄诗中的采莲女,不会是去采莲花,而是采莲蓬。采莲花是“熊孩子”们干的事,只会讨骂。

采莲的场景看上去是很美的,但采莲人的工作环境其实是很不舒适的。“中通外直”的莲茎表面布满小刺,会把皮肤划出一道道伤痕。老杨儿时在皖东乡下,夏天经常呼朋引伴去荷塘玩耍,“熊孩子”挂彩总是难免的。

再如挖藕,往往是在秋末冬初,需要排干池塘里的水,挖藕人(得是青壮男子)穿上橡皮衣裤,样子就像一个宇航员,在半人深的淤泥里摸索,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把一米多长的藕给掏出来,还不能把藕给弄断了。莲藕末端的“藕头”,最为清脆爽口,但也最易受损,必须好生呵护。完整的藕,才能卖出好价钱。这个场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出现过,大家应该还有印象。



【四】宁静的夏天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映日荷花”才别样好看,这是光与影的杰作。古代的诗人、当今的摄影大师们,用无数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宋人擅长写夏天。比如上面两首杨万里的诗,比如赵师秀的《约客》、曾畿的《三衢道中》,还有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老杨以为,夏天是一个需要“小清新”的季节,而宋人和宋诗正好能对上这个胃口。

赤日炎炎,我们需要用宋诗来“静静”。



感谢晓光、皮哥、小鹿、海妹提供美图,部分图片据网络。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大诗兄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涉江采芙蓉——古诗词中的莲花
“十大名花”(八)
从哪吒到西施,荷花有着怎样的传奇 ——田兆元教授在古猗园江南文化讲坛的演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西汉 无名氏《江南可采莲》
关于荷花的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3 江南优质教学课件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