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方式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1.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歌分析】《陌上桑》是汉代乐府诗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描写了一个名为罗敷的女子巧妙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全诗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坚贞的农家女子的形象。《陌上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影响着后来的诗歌创作,也是其他艺术形式学习的榜样。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是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接受主题思想等的作用。
  
  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诗歌分析】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验。然而赵师秀这首小诗却写得神韵含蓄,余味无穷。诗的前两句是写景,既交代了时令,又描写了约会的环境。第三句是点题,同时引出下文对诗人动作的描写。第四句意蕴丰富的句子,历来为人所称道。
  
  【参考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三、动静结合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和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称的和谐画面。
  
  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诗歌分析】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去人只数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现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绘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朦胧而柔和。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从中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由近及远地描写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边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相联系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由衷心赞美夜的“静”美。忽然船尾传来“拨刺”的声响,使凝神暇思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实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参考答案】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躺在月照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四、虚实相生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空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
  
  【诗歌分析】诗的一、二句是写“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诗的三四句自然是写“今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两相比较,桃花依旧,人面难寻;物是人非,错过了时日,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来。据说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本诗的虚实关系属于前者。
  
  【参考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把读者带人无限凄美的意境中去。
  
  五、白描
  
  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情态面貌。
  
  例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惨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歌分析】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似乎不见作者的情感态度,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又充满字里行间,显示了高超的表现艺术。回答本题只要抓住题干中“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的提示语,自然就会联系到白描的手法。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悯农二首》,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决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1、动静关系 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

达情感。

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练习  兰溪棹(zhào)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1)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  鲤鱼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三天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
      

2、简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前两句是静景,写月色清爽皎洁,山水的明丽动人;后两句是动景,写出了多日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至,逆流而上,结句尤为传神,富有动态美,使人感到美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表达诗人喜爱之情。

衬托与对比

衬托——为了突出主体的人物或事物,用客体的人物或事物去作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正衬与反衬)

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同时突出两个方面,美者更美,丑者更丑,给人深刻印象。

两种手法的答题 衬托:用xxx衬托xxx,突出后者的xxx特点

 

 

对比:用xxxxxx对比,突出了作者xxxxxx的情感。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问题: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诗中用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身不由己,表达出他们渴望自由但不可得的悲哀。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

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1、区别概念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达技巧。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

2、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步骤

(1)找出用于对比或衬托的双方

  ()分析双方关系

3、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区别一:

  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

  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区别二:

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属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

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问题: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用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生活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烘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加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本诗采用了一种烘托的方法,除了诗的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读着这些句子,我们就会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部是蒙蒙的细雨。这种手法无疑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尾联中的“散丝”即雨丝。经过前面的铺写渲染,至此已经形成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一种浓重、压抑的氛围,诗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一个“比”字,将离别之泪与雨丝融在一起。前文写离别之情都还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这时却再也控制不住,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4、虚实结合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答题模式:

实写什么+虚写什么+虚实的关系以及作用

答:一二两句是实写,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秋夜下了一场大雨涨满水池,不知何时是归期的寂寥之苦,三四句是虚写,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的幸福欢乐情景,虚实相生,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思归的急切和 对妻子深切的思念 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千,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中实写淮河两岸的船、波浪、鸥鹭,虚写作者的情感。作者通过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浪接触也难做,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南北分离的痛苦无奈,渴望祖国能统一,人民能够自由往来。

白描  概念: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用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细节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8、观察角度的变化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仰视   俯视

色彩的渲染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又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

    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

①写景动静结合。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扬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

 以动衬静的写法。“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

 远景与近景交错。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

④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1)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4分)

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②强烈对比。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③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④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与“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答: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父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父的高洁情怀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睛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娶英宗赵曙女魏国公主,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颍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⑴上阙着力描绘初晴晚照的富丽园林,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3分)

 

上阙着力描绘园林楼台叠翠、杨柳依依、嫩荷无数的迷人春色,是用来反衬下阙词人的伤心怀抱,用乐景来衬哀情;上下阙跌宕顿挫,景与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全词结构变化有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备考:诗歌常用表达技巧术语清单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汇总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