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能19岁写出此诗,便注定了他命中不该平凡
《李太白全集校注》中记载,公元720年,19岁的李白前往渝州(今重庆)游玩,进见当时的渝州刺史李邕时,因为不拘小节,高谈阔论,使得李邕颇为不悦,对李白态度十分不友好。因此,李白在临别时写下一首诗《上李邕》以示回敬。
大图模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图模式
大鹏是庄子哲学中自由和理想的象征,诗人李白常以大鹏自喻。公元725年,李白首次在其作品《大鹏赋》中以大鹏自喻,而最后一次以大鹏自喻,则是李白临终前写下的《临终歌》。
这首诗的前四句,我们可以看出青年时期李白的胸怀大志,他把自己比作那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只用翅膀一扇,也能把沧溟之水一簸而干,可见李白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大图模式
李白画像
诗的后四句,是李白对李邕态度的回应,世人是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李白怎么也没有想到名闻海内的大名士李邕也会因我不同反响的言论,而笑我大言不惭。
因此李白便在诗的最后两句中,引用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大图模式
孔子画像
就连孔老夫子都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这里可见李白当时对李邕的讽刺,也是对世人不理解他的一个回答,字字显出少年的锐气。
这首诗表达出来的李白,拥有过人的胆识,敢于不屈服自己,不苟同权贵,平交王侯,这是李白的真正本色。而这些仅仅是19岁的李白所表现出来的,可见李白以后的不平凡,也早已命中注定。
大图模式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被李邕瞧不起,李白写下一诗回怼,狂妄至极,让人忍不住拍掌叫好
李白被人教训了,他一气之下写下一首诗,将此人一骂成名了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177《上李邕》
(临用)李白《上李邕》阅读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