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最牛的诗人,一首诗让一座城火了千年,真实含义却无人能懂

引言

杜甫在《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了他对国家战败的时局感到忧愁,以及对生逢乱世之中,谁都不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无奈,因此只能寄情于诗中。诗文不是刀剑,它们对争霸天下毫无意义,但却是留给后世的瑰宝,让后世的人们能在字里行间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01

没有人能想到乱世到来得如此突然。从万里外汇聚到长安的行商热闹的充斥着市集,这里有来自异域番邦的珍奇、有妩媚动人的波斯舞娘、有清亮透明的各色宝石琉璃,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梦幻。还有那高高在上、统治天下的皇帝,他把国家从武周的纷乱中拯救出来,为大唐开创了空前盛世。他在位的时间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二十九载开元励精图治,十五年天宝盛世辉煌。无数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这梦幻的盛世中,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此刻又该是多么美好?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但世间之事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盛世亦无永恒。大唐虽有最开阔的眼光、最广阔的胸襟,军队强盛,且有雄关险要无数,自开国之初打跑突厥人、高宗时期征服高丽后,几乎再没有来自外部的威胁,然而盛唐终究还是毁于内乱!这并非天妒,而是大唐自建立就埋下的祸根。

▲大明宫风景

隐太子李建成本来也是胸有大略之辈,奈何他的二弟李世民更为出彩,玄武门下果决暗杀兄长,逼父退位。李世民也的确有匹配野心的实力,在他的治理下,大唐扭转了对突厥的弱势,随后不断拓展版图。因为李世民不是赵匡胤,他没有得位不正的隐忧,所以也就没有玉斧划界的谨慎(赵匡胤曾以玉斧指大渡河说,赵宋江山到此为止),不怕国民逃去他国,甚至能用胡人为将。李世民的大气成就了大唐的胸襟。

▲武则天剧照

但是李世民在皇位的继承权上又太过草率。李世民早早立了太子,但仍鼓励儿子们竞争太子位,最后逼疯了太子李承乾,继位的是九子李治。开国两任皇帝都不是嫡长子,这在天下人心里都埋下了阴影。李治不愧是儿子们中最出色的一个,在他的治理下,大唐的根基进一步深厚,本来太宗晚年出现的一些隐患也被消除。但武家娘子实在是千古一见的“灾星”,她的入宫险些葬送了大唐。



▲武则天陵墓近照

高宗晚年时重病缠身,皇权被武媚娘所窃取,后来中宗继位也很快被逼退位,武则天竟然自己登基,惊掉了天下人的下巴。当时世人都觉得这只是李家媳妇儿在胡闹,闹够了就收手,却没想到就是这武媚娘疯狂到居然把国号“唐”改为“周”,几乎屠灭了李家宗室,几代皇帝为打压山东世家而扶持的新贵关陇世家也被她折磨得奄奄一息,而几次和原本弱小的外族的战争竟然都以失败告终。也亏得大唐家底深厚,不然真不够这“灾星”折腾的。

▲唐高宗李治剧照

大唐自太宗到玄宗,竟然无一位是名正言顺得来的皇位,整个皇室都被抹上了血腥的味道。其实对这一点当世大儒都有所察觉,但对芸芸众生而言,他们只看得到大唐的辉煌,却不知道“兴盛不过三代”的魔咒。所以,当时间来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时,一切变数来得是如此突兀,让人难以置信。

02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已经不想等下去了。他先用一批武将调动试探玄宗,得到玄宗的“同意”,于是愈发对自己的谋划有了信心。先前杨国忠说他谋反,他一直对这事耿耿于怀,于是谋反的名头就是“清君侧”好了,让天下人知道他安禄山就是要干掉杨国忠,仿佛谋反只是顺带的。

▲安禄山剧照

没有人想得到安禄山的攻势会这么凶猛。才一个月的时间洛阳就已经失守,这时候安禄山离长安也就只有一个潼关的阻挡了。李隆基却听信谗言,选择这时候诛杀潼关守将高仙芝和封常清。也许是国家不幸诗人幸吧,几年后杜甫再度途径潼关时想起旧事,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潼关吏》。但在当时,长安人心中只有对战争带来的无比恐惧。

▲潼关近照

张继很不巧赶上了这个乱世。他才刚刚金榜题名,题过雁塔,游过曲江,感受过“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万里尽传名”的赞誉,感受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惬意。本来他的梦想要在这里起航,本来他满腔斗志要在这个天下中枢一展宏图,可一切都被马蹄踏碎了。他只看见无数逃难的百姓,耳中只听见前方不停传来战事不利的消息和长安人惊恐不安的哭泣声。

▲张继铜像

03

他初到长安时不屑于攀附权贵,一身正气为世人欣赏。但现在什么功名利禄、什么争权夺利都显得是那么的可笑,乱世中人命如草芥,谁会在意曾经的辉煌呢?张继顺着大运河一路到了苏州。他此时脑袋仍是迷糊的,他想不通一个盛世为什么终结得如此仓促,甚至看不出征兆?他一身所学都是治理太平江山,而怎么跟刀枪去讲道理,书中没写他也不懂。他的人生就此失去了方向,迷失在这柔美的姑苏城,并在此作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姑苏城风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晚上,船在一个叫“枫桥”的地方停下来,张继也停留在这里。在孤寂的月色中,他抱膝坐在船头,独自感受这凄清。他也许想起了张若虚那篇被后世誉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是啊,这幅场景竟是如此契合诗中意境,天上月亮亘古长存,而人间却为了转眼即逝的名利争夺不休。这无尽的轮回,看起来真是对人性的讥讽!

▲姑苏城风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都说佛法最是空灵,仿佛长期居于佛寺、昼夜听僧人诵经,那口古钟的钟声竟然也隐约带着一丝禅音。佛渡有缘人。天下如此之大,钟声也只能传到姑苏城外、这枫桥江畔。对乱世感到无能为力的张继,终于在这钟声里得到了一丝安慰。然而,更令人遗憾且又令人惊叹的是,就是这首千年来无人能懂其真实含义的诗,却让姑苏城(今苏州市)火了千年,名扬四海,张继也因此堪称为唐代最牛、最厉害的诗人了。

结语

世上总有太多身不由己,人生也多半是不如意。很多时候人力是改变不了命运的,我们只能去接受,学会苦中作乐。最后送大家一句笔者最喜欢的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参考资料:

《春望》

《春江花月夜》

《枫桥夜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大唐最落魄的诗人,却写出史上最脍炙人口的诗,惊艳了千年
张继:作为诗人,他只存在一夜
《枫桥夜泊》:一次不朽的失眠
一场伟大的失眠,诗人一首诗就名垂千古,成就唐诗最著名之作
有哪些旅游景点是诗人的诗词成就的?
诗词赏读 || 张继《枫桥夜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