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之32·国风·邶风7·《凯风》是一首儿子颂母并自责的诗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

1.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

2.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树。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棘心:酸枣树出发芽时心赤。

3.夭夭:树木嫩壮貌。

4.劬(qú):辛苦。劬劳:操劳。

5.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喻子已成长。

6.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7.令:“灵”的假借字,善。这句是反躬自责的话,意为儿子没有一个成材。

8.爰(yuán):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寒泉:在卫地浚邑。水冬夏常冷,故名寒泉。

9.浚:卫国地名。

10.睍睆(xiàn huǎn):犹“间关”,清和宛转的鸟鸣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

11.载:传载,载送。

【译诗】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

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

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

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清脆婉转黄鸟叫,黄鸟叫来似歌唱。

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题解:七子感念母亲,自责不能安慰母心。

邶国原本是商纣王之子武庚的封国,后来并入卫国。邶国在朝歌地区,今河南淇县一带。朝歌原为殷商的首都,叫做"牧野"或"沬(妹)邦"。武王灭殷、占领朝歌后三分其地。朝歌北部是邶、东部是墉、南部是卫。邶风是邶国的风土之音,也就是汉族民间歌谣。"风"用曲折、机巧的方法来进行劝谏,能起讽刺和教化作用。诗歌的作者是一般老百姓,因年代久远和几经多人口头传诵,已难以考证。母爱是人的天性,母爱是无法磨灭和改变的亲情。歌颂、赞美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例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就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凯风》以旁衬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辛劳地养育子女的感人形象。由于长年操劳,母亲的身躯如同酸枣枝条随风弯曲,腰已弯、背已驼。而且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这种反常的情况和悲剧的命运,不禁令人对母亲寄予深切同情而对不孝子女予以谴责和鄙视。诗的末节以黄莺的啼声婉转动听来比喻、讽刺子女们嘴上说的比唱得好听,然而实际上言行不一或言而无信,或互相推诿而造成没有一人对母亲尽孝,导致老母在晚年时孤苦伶仃,无所依靠。

《凯风》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一说赞美孝子,二说七子孝事其继母,现代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此诗佳处,不在婉曲,正在平直。诗中没有过分的渲染、太深的寄托,有的只是朴素明白的描述,感情自然的流露。

PS:

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一说赞美孝子,二说七子孝事其继母,现代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

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

1,《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

2,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

3,而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

4,现代诗人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岂,豈,凯,凱】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与含义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诗解
诗经 | 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思享 |【诗经】邶风●凯风:永恒的孝子慈母
每日一学 2021-05-0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