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01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天,王羲之出门闲逛,看到有个老婆婆,坐在桥边顶着大太阳买竹扇。
他看了老婆婆许久,她的竹扇也无人问津。
王羲之心生不忍,便走上前说,自己可以帮竹扇题字,这些扇子就很快卖完。
老婆婆将信将疑答应了。
题完字后,王羲之告诉老婆婆:“别人问起时,你就说是王羲之写的,就可以卖更贵的价钱。”
说罢便转身离去。
果然,老婆婆照着王羲之说的来做,路人蜂拥而至,争相抢购,价格也更高。
不一会儿,一堆扇子就卖完了。
这老婆婆心中大喜,真想不到这孩子的书法,如此被人喜欢。
他日,利欲熏心的老婆婆,又捧来了一堆扇子找到王羲之,让他为这些扇子继续题字。
而王羲之看了,笑而不答,转身便离开了,留下老婆婆一脸的无奈茫然。
王羲之如果没有拒绝,以后这样的请求肯定会越来越多。
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会忘记,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没有人,生来就是为了帮你。
遇到难题,向别人请求帮助。
若是得到帮助,要心存感激;若是被拒绝了,也不必心生怨恨。
02
1918年,徐悲鸿到北大画法研究会任职,有幸结识了著名诗人陈散原。
陈散原是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曾辅佐父亲开办新政、提倡新学、支持变法。百日维新失败,陈散原以诗文抒发积郁心头的愤激之气,在京城久负盛名。
徐悲鸿与陈散原一见如故。虽然维新变法时的“陈公子”已是陈老夫子,但他国学知识渊博,诗、书、画俱佳,使徐悲鸿想起了去世的父亲,倍感亲切。
陈散原也欣赏徐悲鸿,认定徐悲鸿是可造之才,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交朋友。陈散原后代非同小可,长子陈师曾是著名画家,号称北京画坛首领,次子陈寅恪是著名历史学家。
1953年,徐悲鸿刚过世不久,有人带着徐悲鸿画的陈散原油画像到家中拜访。夫人廖静文见到这幅画,没有讨价还价,直接买了下来,捐给了纪念馆。
徐悲鸿生前曾对廖静文说过,自己很满意给陈散原画的油画像。所以,廖静文一听到是陈散原的油画像,尽管当时工资不到百元,他还是买了下来。
徐悲鸿第一次作画报恩,是在1924年的巴黎,中国驻法国总领事赵颂南夫妇曾经在公费断绝之时,给徐悲鸿送去五百法郎救急。
后来,又介绍徐悲鸿同新加坡华侨黄孟圭认识,让徐悲鸿有机会去新加坡卖画集资。所以,他在即将离开欧洲的时候,就决定给赵颂南夫妇俩作画。
03
《诗经》中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别人帮你,即使无法及时报答,也要心怀感激铭记。
曾读到过这样的故事。
饥荒遍地的小城镇,有一位善良的厨师,因为不忍心看见孩子们挨饿,他每天都会把做好的面包发给他们,并告诉他们:“我这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光顾这里以前,你们可以每天都来拿一个面包。”
孩子们一个个上前哄抢,很快,篮子里的面包就被一扫而光。
但一位小女孩吸引了厨师的目光,她总是默默等在一边,等人少了才去拿,每次离开以前,她都像个虔诚的信徒般,俯身亲吻厨师的手背,以此表达感谢。
厨师没有想到,在一个穷困的小地方,居然有这样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便决定,送小女孩一件礼物。
小女孩像往常一样把面包拿回家,却发现面包里掉出一枚硬币,她和妈妈都以为,这是厨师不小心掉进去的。
当小女孩把硬币归还给厨师时,厨师告诉她:“硬币是我故意塞进去的,在所有的孩子中,只有你,每次拿完面包后,都会亲吻我的手背,表达感谢,所以,这枚硬币是你应得的。”
生活中,没有任何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也没有任何人的施舍是义务或责任。
很多时候,别人帮我们,并不是对我们的义务,而是因为他们的善良或念着彼此的情分。
丹尼尔·笛福说:“我们老是感到缺乏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人这一辈子,最不能忘的就是别人的恩情。你帮我一次,我会记你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轶事———竹扇题字
故事慧丨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扇子传记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写的字可以价值千金吗?
高处渡人
一个人发财,是从“简单生活”开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