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碧云寺路为何称“煤厂街”

   位于香山脚下的碧云寺路近日将开启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条道路是游客进入香山公园北门的必经之路,因古刹碧云寺而得名,所以街道上的路牌上均为“碧云寺路”,然而街道两侧商铺和住宅院落的门牌上却都写的是“煤厂街”,这是为什么?碧云寺在元代时曾称“碧云庵”,明代为何又有“于公寺”之称?香山碧云寺内的金刚宝塔建于何时?关于碧云寺路花岗岩条石路面铺设的时间,有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50年代等多种说法,到底那种说法靠谱?

    碧云寺元代称“碧云庵”明代称“于公寺”

    清乾隆十三年碧云寺始建金刚宝座塔

    碧云寺路因地处古刹碧云寺得名。碧云寺已有680多年的历史,坐西朝东,依山临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是在金代玩景楼旧址上建造的,相传为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净业始构”,当时称“碧云庵”,是一座供佛的小庙。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御马监太监于经相中这块风水宝地,扩建成碧云庵,并立冢域于寺后山顶,将这里视为“百年吉地”,广植青松翠柏。因太监俗称“公公”、“老公”,所以碧云庵又被称为“于公寺”。明宋彦《山行杂记》中称:“(碧云庵)入门见殿宇,大约同卧佛(寺),而僧寮在两庑后,东西卑列,无幽遂境。”后来于经获罪死在狱中,他的生圹自然没能用上。天启三年(1623年),大宦官魏忠贤又相中这块宝地,将于经的生圹进行大规模扩建,以备自己百年之后享用,并将碧云庵改称“碧云寺”。魏忠贤擅断朝政,自称“九千九百岁”,当时甚至有“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说法。据传,魏忠贤曾命营造生圹的官员要照皇陵的规模兴建。《西山古迹考》记载:“(碧云寺)山门前置一对雕刻景致的汉白玉石狮,坟前排列两排石兽和文武翁仲,悉仿明皇陵,规模宏大。”《日下旧闻考》则称:“魏墓之前排列着翁仲、石羊、石虎、石麒麟,扶栏都用汉白玉雕刻”。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驾崩,朱由检继位,崇祯皇帝素知魏忠贤作恶多端,治其十大罪状,罢黜其官位。魏忠贤自知罪孽深重,自缢而死,未能如愿葬进碧云寺的坟墓,但其义子却把这里改为他的衣冠冢,并立了两块墓碑,刻上魏忠贤生前的全部头衔。

    清康熙年间,御史张瑗奉命前往西山一带巡视,发现碧云寺后面“峻宇雕墙,覆压数重,葱郁绵亘,金碧辉煌”,以为是前朝王侯的寝宫,走进一看,原来是恶宦魏忠贤的墓地。于是禀报康熙皇帝,建议“仆毁”。康熙皇帝遂传旨:“魏忠贤墓著交与该城官员,什毁铲平。”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大规模扩建碧云寺,在被平毁的魏忠贤坟墓旧址上仿照西直门外真觉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样式建造了一座佛塔,同时在寺内增建了行宫、罗汉堂、水泉院等。碧云寺建成后,乾隆皇帝亲自登上金刚宝座塔极目远眺,并题写诗句赞曰:“西山佛寺累百,惟碧云以宏丽著称”。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碧云寺被视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场所,1917年北京学界等发起对碧云寺残破、倾覆的地方进行整修,至民国后期整体建筑仍保存完好。

    碧云寺路原称煤厂街全长920米

    明清时期为京西煤炭集散地

    《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记载:碧云寺路“东西走向,东起厢黄南营,与香山路相接,西止碧云寺,长920米,车行道宽7米。原是土路,(上世纪)50年代将天安门广场石条移此铺砌而成,1965年命名,是沟通香山公园与碧云寺间的主要道路。”

    其实,这条古街始于明代,初为“煤厂村”,形成街巷称“煤厂街”。万历年间沈榜编纂的《宛署杂记》中有“寿安寺在煤厂村,唐建,名兜率,三易其名。宣德、正统年,高僧广霖募诸中贵重修,敕赐今名。内有石卧佛一、铜卧佛一,俱长丈有八尺,因相传为卧佛寺。”可见,今天的卧佛寺也属“煤厂村”管辖。

    明代时,京西门头沟所产煤炭都要从香山过街塔(今挂甲塔)山路运到碧云寺南侧不远的地方储存销售,此后碧云寺一带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窑,开采出来的煤炭也被运到碧云寺南侧道边的空场上,形成村落后称“煤厂村”。清代随着静宜园的兴建和西山健锐营的设置,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加大,煤厂的规模也不断增加,清末民初形成街巷,有了很多店铺,故称“煤厂街”。其东西两侧各设一座城关,凡在煤厂街内贩运煤炭的,均在此交税。如今西侧城关尚存,而东侧城关早已消失。

    据传有一年初冬,道光皇帝到香山赏雪后,带着两个太监换了便装出了东宫门。刚走到煤厂街西口,就听见有人在吵嚷,一问方知是昨天在一家煤铺买了百十来斤煤球,可到家一烧,不爱着,便找上门来。道光皇帝随手抓起几个煤球颠了颠,死沉死沉的,不用说,这是摇煤球时黄土掺得太多了。道光皇帝对掌柜说:“做买卖要讲仁义,以次充好,那可是昧了良心!”“我怎么以次充好了?这煤球不是在我这儿买的!”见掌柜矢口否认,道光不说二话,进了煤铺的院子,直奔西北角那堆煤球。他抓起几个煤球颠了颠、看了看,与买煤人所买的煤球一模一样,便问旁边摇煤球的,这煤球掺了多少土,谁让掺的?小伙计不敢隐瞒,如实说了。道光一怒之下,封了这家煤铺,随后令健锐营镶黄旗都统到煤厂街巡查所有的煤铺、煤厂子,凡以次充好者定当严办。

    煤厂街的煤炭交易一直延续到上世纪40年代末,但储存煤炭的场地和经营煤炭的店铺已大为减少。据多位八九十岁的当地老人回忆,那时煤厂街上有四五家煤场子,最大的一家位于街的南侧,掌柜姓史,山西人,大高个,满脸铁色,人称“史老铁”。还有一家较大的煤厂子在街巷的北面,距离城关百余米,掌柜姓杨,门头沟斋堂人。最初专门出售斋堂一带的煤炭,后来改为出售香山本地产的煤炭。他除了销售煤块儿外,还雇了两个定兴人,常年在煤厂子里摇煤球。后来,这几家煤厂子也相继关张,只留下“煤厂街”地名被沿用至今。

    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两次经过煤厂街

    为便于通行而铺成花岗岩石路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4月2日其灵柩移往香山碧云寺。下午4时20分,灵柩经过煤厂街时,沿街商铺纷纷悬挂白花、黑幛子,以示哀悼。到达碧云寺前,为了能将其平稳运入寺内,事先沿山道用木板铺成一条坡路,用几十丈长的麻绳系在灵柩前端,在庄严的哀乐声中,灵柩缓缓地被安厝于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

    1929年春,南京中山陵园落成。5月22日,在碧云寺举行了孙中山先生遗体改殓仪式。26日凌晨1时行奉移礼,随后由24名杠夫敬谨移灵。2时30分,孙中山灵梓出碧云寺大门,沿煤厂街缓缓而行,沿街商铺再次纷纷悬挂白花、黑幛子为其送行。经过煤厂街后,灵梓沿东西向的大道(今香山路)东行,经玉泉山、青龙桥、海淀镇进入西直门。再经新街口、长安街等地至前门东火车站,由专列将灵柩运往南京。

    孙中山灵柩移至南京后,碧云寺内曾举行过隆重公祭和哀悼仪式的殿堂被辟为“孙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先生重殓换下的衣帽及楠木棺封存在停灵处的石券门内,辟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以供民众瞻仰、缅怀。

    从市区去往碧云寺,煤厂街是必经之路,由于当时的土路高低不平,坡度较大,行人及车辆经过极为不便。为方便人们前往碧云寺瞻仰“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和开展纪念活动,于1953年对该街进行了改造。一是将街巷取直加宽,将临街的部分店铺向街道两侧迁移;二是由500位工匠历时半年铺设长方形花岗岩条石。每块长约1米、宽约0.5米。这些条石一部分是改造天安门广场时拆除下来的,一部分是清代从西直门到颐和园所设御路上拆下来的。当时还没有先进的起重机械,完全是靠“倒链”(一种使用简易、携带方便的手动起重工具)及人工搬动,用马车运至香山,然后自东向西沿煤厂街铺置,路宽7米,全长近1公里,如今其路面基本保持原貌。(户力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城关何以藏身于香山脚下
老北京的煤铺(专辑)
从摇煤球到蜂窝煤,老北京烧煤取暖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那些年取暖全靠烧煤
悦读 | 冬日也能过得热气腾腾,北京室内取暖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连载5:那些灰头土脸的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