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诗经】方伟|(四)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四)

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夯实周基的周文王


上一篇说道古公亶父率领周人由豳迁到岐下。

古公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泰伯,次子叫虞仲。到了岐山之下后,又娶了姜姓的女子为妻,又生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夫人叫太任,很贤惠。生个儿子叫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古公亶父很喜欢姬昌,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听到这话,知道父亲想立老三季历作为继承人,于是他俩就跑到荆蛮之地,并随着南方的风俗,断发纹身,目的就是要把继承权让给老三季厉。

孔子对泰伯、虞仲让天下给季历这件事赞叹不已,他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史记·周本纪》里只写了这一让,孔子说“三以天下让”,我不知其详,可能还包括古公亶父死,他俩甚至不回去奔丧,算又让了一次,也只有二次,“三”,多的意思,算啦,弄不清楚的啦。如果司马迁的记载是真,那么,泰伯、虞仲也真的很了不起。后来帝王家的子弟为了那一把破龙椅,你争我抢,乃至于血腥屠杀,无所不用其极。泰伯、虞仲,算是够哥们儿的了!

泰伯后来成为吴国的始祖。鲁国,是周公的后代。吴、鲁本一家。后来,鲁昭公居然娶了吴国的姑娘做妻子。以致有一个叫陈司败的人问孔子:鲁昭公知礼乎?弄得孔子很难堪。当然,这是后话。

古公亶父死后,因为两个哥哥都跑了,季历成了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季历死,文王继位,周家的兴旺发达的时期终于到来了。

对于一般的国人来说,可能不知道后稷,不知道公刘、古公亶父,但提起周文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因为《封神演义》一书在民间流传甚广,人们将它编成皮影戏、大鼓书,到处演唱。在民间,文王就是智慧的化身、正义的化身,被尊为圣人。

还是看司马迁怎么记载的吧。《史记·周本纪》说:“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包括散宜生、姜子牙等贤者,都归顺了文王。

这时候,有个叫崇侯虎(即崇国的侯,叫虎,文王当时叫西伯侯,叫姬昌)在纣王面前说文王的坏话:西伯侯招降纳叛,恐怕是要造反夺权吧?纣王就把文王囚禁在羑里。文王的大臣闳夭就给纣王又送美女又送宝物,纣王一高兴,就把文王放出来,并“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更要命的是,他还把崇侯虎给卖出来,说:“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这个纣王啊,怎么看怎么象后来那个傻儿吧叽的西楚霸王。项羽不仅放了刘邦,还卖了曹无伤。纣王哩,放了文王,也卖了崇侯虎。这一对活宝!

文王要夺纣王天下,当然要收买人心了,于是就“阴行善”,以致诸侯皆来“决平”,乃至平息了虞、芮之争。这事前面古公亶父一篇里曾讲过,从略。

文王既然有纣王的斧钺,当然要行诛伐之事了,不剪灭异己,怎么夺取天下?他首先伐犬戎,因为,一、犬戎曾把他祖父古公亶父撵的跑到岐山,此仇不报焉得为人?二,要向东与纣王一决高下,后院贵贱不能起火,犬戎既然能把古公赶得背井离乡,必然势力强大,若不先予剪灭,他也万万不敢对纣宣战。这和诸葛亮欲出祁山先平孟获是一个道理。打败了犬戎,接着就伐密。从《皇矣》这首诗来看,密是很嚣张很厉害,先打到周境,文王是自卫反击战。打败密以后,就该收拾那个倒霉的崇侯虎了,谁叫你尖嘴萝卜好出头的呀?不打你打谁?

经过这一系列的战争,周在西方的地位已经稳固。于是,文王又在丰这个地方修筑宫城,并率领周族举行了周家史上的第三次大迁徙:由岐下迁都于丰。

迁都的次年,文王就去世了。据说他九十七岁而卒,又说他在位五十年。这个不重要,重要的他是周家天下的真正奠基人,可以这么说,没有文王的励精图治,就没有周家八百余年的江山。

《诗经》里面关于文王的赞歌很多,但这一类歌功颂德的文字罗列多了,怕倒了大家的胃口,所以,就选其一篇,俾大家能了解文王那个时期的历史。

下面,我们就看《大雅·皇矣》这首诗。

皇矣上帝,(上帝多么伟大啊!)

临下有赫。(他的光明照亮下土)

监观四方,(他的目光观照四方)

求民之莫。(他不断访求下民疾苦,【“莫”通“瘼”】)

维此二国,(唯此殷商这个国家,【“二”,古和“上”难以区分,疑为“上”】)

其政不获。(它的政令得不到民众的拥护)

维彼四国,(忧虑到四方国家人民的生存)

爰究爰度。(上帝就认真考虑,决定要废掉殷商,重立新主)

上帝耆之,(上帝经过反复考察)

憎其式廓。(对殷商的张狂非常憎恶)

乃眷西顾,(他把目光投向西方)

此维与宅。(就把西岐赐给了我们周家)

以上是第一节,开篇赞美上帝的伟大英明,能够观照四方,洞察一切,关心民瘼,为生民立命。那个殷商,是坏透顶了,得不到人民的拥护,于是,英明的上帝就选择了我们周家。把拯救苍生,君临天下的重担历史的交给了我们!

是啊!既然要宣扬君权神授,首先得把上帝的马屁拍的山响。这样,普天之下就都知道周王是受命于天代天行道的,正义的大旗一举,挟上帝而令不臣,谁再反抗我就是逆天而行。历来统治者在这方面是如出一辙:夏启伐有扈氏说,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见《尚书·夏书·甘誓》)。汤伐夏桀,也是这么说的,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见《尚书·商书·汤誓》)。总而言之,我要夺你的天下,我就说你是烂透顶的坏家伙,只有我是好的,我打你是替民伐罪,代天行诛!

作之屏之,(砍伐山林清理杂木,【“作”通“柞”,“屏”通“摒”】)

其菑其翳。(去掉直立和倒地的枯木,【“菑”,zī,“翳”通“殪”】)

修之平之,(修理它剪平它)

其灌其栵。(那些灌木的小枝杈)

启之辟之,(挖掉它砍掉它)

其柽其椐。(那些柽树和椐树)

攘之剔之,(攘除它剔除它)

其檿其柘。(那些檿(yǎn)树和柘树)

帝迁明德,(上帝叫我们明德的太王古公亶父居住在这里)

串夷载路。(终于打败了嚣张的串夷,【即《绵》里面的戎狄】)

天立厥配,(上天又给我们太王选择了一个好配偶,【即《绵》里说的“爰及姜女”】)

受命既固。(我们太王受命于天根基稳固)

第二节,歌颂太王(即古公亶父)初到西岐时筚路蓝缕开垦山林的艰辛,也写到太王在这里娶了姜姓的女子,姜女是一个著名的贤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写他们甜蜜的爱情的啊?不得而知。

帝省其山,(上帝视察岐山)

柞棫斯拔,(柞树棫树这些不成材的杂木都拔完了)

松柏斯兑。(松柏栽的很直溜,【兑,duì,直立】)

帝作邦作对,(上帝命太王划定疆界建立国家)

自大伯王季。(从太伯和王季开始)

维此王季,(这个王季啊)

因心则友。(他天性善良非常友爱)

则友其兄,(对他的两位哥哥非常尊重)

则笃其庆,(他的美德使周家葆有余庆)

载锡之光。(这是上帝赐给他的无限荣光)

受禄无丧,(享受天禄永不断绝)

奄有四方。(并且逐渐据有四方)

第三节,笔锋转到赞美泰伯和王季。泰伯和虞仲能够友爱让国,王季能够尊敬兄长,广布德化,并且“奄有四方”,当然诗人没有忘记宣扬,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赐。

维此王季,(就是这个王季)

帝度其心。(上帝来考察他的心胸)

貊其德音,(他的美德遍布四方)

其德克明。(他的美德多么清明)

克明克类,(他能明察秋毫分辨善恶)

克长克君。(他又能当师长又能当国君)

王此大邦,(能在这个泱泱大国里称王,【“王”,读如“旺”,称王】)

克顺克比。(能使百姓亲附、顺从)

比于文王,(到了文王仍然是这样)

其德靡悔。(他能行德永远无悔,【“悔”,或解作“晦”,不晦,即光明,亦可】)

既受帝祉,(已然受到上帝的赐福)

施于孙子。(并且施及子孙受福无穷)

第四节,赞美王季德行美好,是真命天子。到了文王同样厉害,真个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一代更比一代强。谁敢跟我对着干,叫你年饭吃不成!呵呵,这样解不好听,但是,周人写这诗的用意就在于此啊。

帝谓文王:(上帝对文王说)

无然畔援,(不要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畔援”,盘桓意】)

无然歆羡,(也不要心存觊觎,不能打的先别打,【“歆羡”,觊觎意】)

诞先登于岸。(你要登到彼岸)

密人不恭,(密人对你不恭敬)

敢距大邦,(敢于抗拒你这大国)

侵阮徂共。(他又侵阮又侵共,【“阮”、“共”,当时小国】)

王赫斯怒,(文王一怒髪冲冠)

爰整其旅,(整顿军队去打仗)

以按徂旅。(对侵阮和共的密军给予迎头痛击)

以笃于周祜,(以此来增加我们周家的洪福)

以对于天下。(并且以此来安定天下)

第五节,写周文王和密国的战争。故事见前。

依其在京,(密人凭借地势高)

侵自阮疆。(侵了阮国又来侵犯我)

陟我高冈,(还登上了我国的高岗)

无矢我陵。(不许在我国的山陵上排兵布阵)

我陵我阿,(那是我国的神圣山河,绝不容密人来侵犯)

无饮我泉,(不许在我泉水里面喝水)

我泉我池。(那是我的泉流我的池塘,绝不容敌人来糟蹋)

度其鲜原,(文王就审度那片山野)

居岐之阳,(占据岐山之南的地方)

在渭之将。(在渭河之滨)

万邦之方,(他是万邦的好榜样)

下民之王。(他是万民之王)

第六节,写文王和密人交战。密人看来很强大很凶猛,占领了阮,又打到周境里面来了。不过,文王可不是古公亶父,他是不会任人宰割的。

帝谓文王:(上帝对文王说)

予怀明德,(我很欣赏你的美德)

不大声以色,(你不疾言厉色)

不长夏以革。(也不依仗刑具和兵革)

不识不知,(其实你是大智若愚)

顺帝之则。(你遵从上帝的意志)

帝谓文王:(上帝还对文王说)

訽尔仇方,(统一战线是法宝)

同尔弟兄。(联合你同姓的兄弟国,血浓于水)

以尔钩援,(准备好爬城墙的钩子)

与尔临冲,(准备好你撞城门的战车)

以伐崇墉。(去!讨伐那敢于说你坏话的崇侯虎)

第七节,先借上帝之口把文王赞美一番,末尾又点明和崇侯虎的战争。

崇侯虎说西伯坏话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了。他差点让文王掉了脑袋,有仇不报非君子!“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周文王哩,自然也要讨伐崇侯虎啦。所以,第七节末句说:“以伐崇墉”,崇侯虎在劫难逃了。

临冲闲闲,(战车冲门轰轰响)

崇墉言言。(崇城很快被攻破)

执讯连连,(抓来俘虏一串串)

攸馘安安。(割来耳朵一堆堆)

是类是禡,(于是就祭祀上天庆祝胜利,【类:通"禷",出征时祭天。祃(mà):师祭】)

是致是附,(招降残敌安抚百姓)

四方以无侮。(四方再也没谁赶来欺侮我们)

临冲茀茀,(我们战车多么厉害)

崇墉仡仡。(崇城那么坚固都不堪一击)

是伐是肆,(谁敢抗拒我打谁)

是绝是忽。(斩尽杀绝不留情)

四方以无拂。(四方有谁敢不服?)

第八节,写文王伐崇取得了胜利。攻破人家的城池,把俘虏的耳朵割掉一堆又一堆(即“馘”),好像也不怎么仁义啊!

《诗经》里面歌颂文王的赞歌还有几篇,如:《大雅·文王》、《大雅·棫朴》、《大雅·灵台》等,因为故事性不强,篇幅又较长,所以,统统移到最后,集中简析一下。

还有一篇《大雅·思齐》。是专门赞美“周室三母”的,即: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赞美“周室三母”,还是为了赞美文王之所以贤:祖母之贤,传给了文王的母亲太任。贤母太任生了文王,文王又有贤妃太姒辅佐,所以就成就其贤了。

另一篇《大明》,同样是赞美文王的,但后半涉及武王伐纣,武王伐纣是周王朝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须专章解读。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注解之小雅·文王之什《皇矣》
241 皇矣 | 诗经·大雅 | 儒家
《诗经·大雅·皇矣》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周文王编撰《周易》的时代背景
论语连载(208)《泰伯篇》第20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羑里之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