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伪古玉鉴别——伪汉代谷纹双龙玉珩

伪汉代谷纹双龙玉珩,宽92.42mm,高51.4mm,厚5.81mm。

谷纹双龙玉珩A面

谷纹双龙玉珩B面

谷纹双龙玉珩A面自然光下反光观察图

谷纹双龙玉珩B面自然光下反光观察图

从表面看,包浆厚重,灰皮、沁色层次分明,均有过渡,看上去很有一眼。但是,这是一件仿制的伪古玉。一件玉器上,同时伪造上几种入土特征,这类玉器极易迷惑初学古玉的朋友,下面我们就以“出土古玉鉴定四步曲”的方法,来剖析此玉珩为什么假,又假在何处。

首先,从入土特征分析:

沁色观察图

孔部特征观察图

眼部观察图一

眼部观察图二

作伪包浆观察图

一、包浆太过于刺眼,就是行里通常讲的“泛贼光”,缺乏熟旧感,且分布不够统一。在阴线和孔内无包浆,从60倍的放大图上看,阴线和孔内部很生涩,与表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珩的表面包浆却非常厚重,而且分布有成组、成片、细密的打磨痕,可以断定此珩的包浆是用高速单向旋转的抛光工具所加工,这种高速单向旋转抛光的特点是只能抛表面,而阴线内无法抛到,所以阴线内部会很生涩。从“作伪包浆观察图”上可以看到在珩的镂空处,包浆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分界线,可以断定此珩封过蜡,或是加蜡抛光,蜡液流出所致。

二、沁色无沁门,并且非常肤浅,分布在玉表。土壤内的显色物质要进入玉肉形成沁色,首先玉质要有绺裂或玉质疏松,显色物质才能进入玉肉,而且沁色的深浅、浓淡都会不同,往往沁门处沁色会越重,而绺裂和玉质疏松部位即是沁色的沁门。从60倍放大图上观察,沁色无沁门,只附于玉表,无深浅、浓淡的变化,没有层次感,应为染色。

三、阴线与表面的灰皮分布不一致。此珩的灰皮很像安徽、河南等地一些水坑的灰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珩的灰皮聚集在阴线内较多,而突起的谷纹上部却无灰皮,可以断定,此灰皮为氢氟酸加工,而且灰皮底下无沁色。

其次,从加工艺分析:

谷纹观察图一

谷纹观察图二

谷纹观察图三

谷纹观察图四

阴线观察图一

阴线观察图二

阴线观察图三

镂空工艺观察图

拉丝工观察图

一、阴线两侧垂直崩口过多、过密,且阴线内无包浆。这种痕迹特征,完全是现代高速单向电动雕刻机所为。古代治玉工具,均为慢速、正反转砣具,所造成的崩品比较稀疏,而且倾斜于阴线。

二、砣痕衔接不严谨。特别是在有的谷纹阴线上,砣痕软弱无力,深浅不一,有断砣现象。在谷纹的尾部最后一砣阴线过长,是其他砣痕的三倍以上,完全是一次性完成,虽然也是在仿古代砣工工艺,但没有仿到位。

三、拉丝工痕成组出现,且工痕完全平行。这是加工工艺上最大的破绽,这种痕迹是由现代的切割机所加工。古代的拉丝切割痕应是杂乱的,相互交错,疏密不一,在汉代,玉器拉丝切割完后,都会用砣棍之类的工具对镂空处进行横向打磨,以去除拉丝痕,所以在大量出土镂空工艺玉器的镂空处,往往会看到横向的打磨痕。

大家看一下真正的拉丝痕迹特点:

再次,从纹饰形制上分析:

此件伪玉珩为仿汉代,形制上最大的破绽在于谷纹上,同时有雕有直尾谷纹和弯尾谷纹,甚至有的谷纹头、尾部分的面积均等,甚至尾部大于头部,这在古代是绝不会出现的。谷纹是从云纹演化而来,直尾谷纹的出现,要早于弯尾谷纹,在同一件玉器上,出现两种谷纹,在古代礼制上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最后,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对此件仿汉代玉珩的入土特征、加工工艺、形制纹饰等方面分析,总结以下几点:

1、包浆不统一,为人工抛光;

2、沁色肤浅,没有沁门,为人工染色;

3、灰皮底下无沁色;

4、砣痕杂乱,接砣不严谨,拉丝工完全平行,为机器工;

5、谷纹形制混乱。

所以根据以上五点,可以断定此珩为仿汉代谷纹双龙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伪古玉鉴别1
商周古玉赏析
[转载]盘点古玉拉丝工艺
[转载]商周古玉赏析
玉器“拉丝工”辨伪
玉友们请注意!又一批高仿赝品来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