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乔争月:匠心 仁心 信心——阅读上海医院历史建筑 | 我爱上海——建筑可阅读系列活动报道
userphoto

2022.06.15 上海

关注

2022年5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的“我爱上海,建筑可阅读——历史·人文·美学·技术”系列线上直播活动第四期在学会直播平台“ASSC建筑频道Arch channel”、学会视频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视频号及上海日报Shine、“Qiaoshanghai”视频号同步直播,受到了广大市民和业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5500余人观看了本次直播,评论区发起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报业集团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主任记者乔争月发表了题为《匠心 仁心 信心——阅读上海医院历史建筑》的演讲。她表示,上海医学人文底蕴深厚,各大医院内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就是最为生动的证明之一,其中还有不少中国近代建筑大师的经典作品。这些医学历史建筑既展现了上海建筑历史中西合璧的风貌,又映射了独特的上海医学发展史。

演讲之初,乔争月分享了医院建筑的历史:有别于中医的问诊方式,西医更需要集中式的医学场所。建医传教是基督教的传统作法,西方人士来华建立医院的历史最早可以溯源到明代,1569年传教士就在澳门设立了医院。上海近代曾有300家左右西医院(截止到1949年),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创建期和发展期。

创建期:教会医院和西方人士创办医院为主

乔争月介绍了这个阶段上海的医院建筑的情况:从1844年,传教士William Lockhart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医院——仁济医院。至此,上海的医院建筑史正式拉开帷幕,仁济医院最早位于老城区的旧房屋中。1931年,在英国富商雷士德的捐赠下,仁济医院位于山东路的“新大楼”落成,这栋面向华人的慈善医院展开了现代化医院的新一页。

大楼外立面采用混凝土和灰泥制成,外观呈棕褐色,令人感觉庄严而愉悦。即便是百年前的设计,内部设置也十分注重人性化,南向空间用来做病房,北侧房间用来做手术室、诊疗室、实验室、办公室等,“新大楼”内部设置也非常现代化与人性化:手术室采用高效设计,并将墙面砌成柔和的绿色,减缓医生视觉疲惫感;浅黄色的儿童房明亮、干净;食物可以通过服务升降机运送到病房;所有食物均在病房外间提前清洗和准备好,然后送进闪亮的大厅;病房景观视野开阔,并保证病房有温暖的阳光……

历史悠久的公济医院

公济医院则是较大规模的医学建筑群,乔争月介绍道,据1914年的报道记载,当时落成了两栋医院辅助建筑,一栋为修女楼,即护士居住区,另一栋即后勤楼(上图左侧建筑)。两栋均为简洁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大楼内部配备了散热器、蒸汽、供暖、卫浴等等,并配有电梯。遗憾的是,昔日的公济医院仅有这栋红砖立面的后勤楼被保留下来。

作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仁济医院的点点滴滴至今仍在第一人民医院建筑群内点留有痕迹,诸如医院的英文名保留了general hospital,Logo、电梯间留有创办的年代(1864年)……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由德国医生宝隆于1900年创建于上海,后又发展出同济医学院。最初医疗条件简陋,居于一处铁皮房子中。1909年,建立了医疗大楼,根据报道记载,当时的同济医院“一楼有一间药房、几个储藏室、门诊室、仪器室和手术室。主要的手术室有三张手术台,并配有消毒器、器械箱、洗手池,实际上配备了现代无菌手术所需的所有条件。手术室外面有一个设备充沛的仪器室,外面是一个装有电灯浴的小房间,用于治疗风湿病人。此外,还有其他电气设备。大楼另一端的主药房与门诊室相连,德国医生每晚在这里慈善义诊50到70位病人。楼上有12间供中国付费病人使用的房间,男女病人各6间。”

宅心仁厚的宝隆医生随后继续创办了几家医院,宝隆医院就是其中之一,1927年,邬达克对宝隆医院进行了改扩建,上图左侧为改扩建后的宝隆医院旧照,右侧为今长征医院骨科大楼,究竟这栋骨科大楼里是否包裹着邬达克改建后的宝隆医院?有待大家共同探讨。

发展期:教会医院、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三足鼎立

创建期过后,医院建筑发展成为教会医院、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三足鼎立的势态,直到抗战胜利后,市立医院和专科医院开始初具规模。

乔争月以多个案例介绍了发展期的医院建筑情况。她首先介绍了西方人士在这个阶段创建的医院。以瑞金医院为例,这座风景优美的医院前身是广慈医院,由法国天主教会创办。今天瑞金医院的行政办公楼,正是1922年建造的广慈医院产科病房。1935年,随着医院门诊量、住院量增加,医院委托了赉安洋行设计贫苦病人病房,五年后再度建造了贫苦女病人病房,建筑外观与室内结构十分相似。

这两处建筑均有一个特色:宽敞的阳台是环绕着大楼,乔争月发现这正是1935年报道中提到的“宽敞的阳台会为患者提供最多的空气和阳光”。建筑内部的住宿设计由洋行与广慈医院的医生和震旦大学医学系的教授合作设计,可谓是集设计师与医生的智慧于一体。

宏恩医院则是邬达克独立执业后的首件作品,当时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并一直作为医疗建筑使用至今,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栋医院的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居于上海的英国富商查尔斯 · 雷纳,在上海和妻子度过了最好的时光,财富自由,膝下无子,于是,他希望在外侨社区建造一座最好的医院,并把项目委托给了邬达克,希望用最好的材料,且没有预算限制。唯有一个要求:不能透露他的身份,他要享受开业典礼站在第一排,但无人认识他的感觉。

于是,这栋建筑拥有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成为一栋在古典外衣遮蔽下的功能主义建筑,其室内病房用的是浅色木质的家具、玫瑰色的窗帘,以及配有深色印花棉布的软椅,从窗口可以眺望景色怡人的大花园,宛如度假酒店。

随后,乔争月以中国红十字第一总会(华山医院)、国立上海医学院、虹桥疗养院为案例阐述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医院的建筑特点。

华山医院的红会老楼是一座两层高的外廊式的砖木结构建筑,点缀有一些古典建筑元素,有白色的券窗、爱奥尼克的窗间柱以及老虎窗。两层结构,一层是物理、化学、细菌学等实验室,二层是私人的病房及手术室。

而中山医院边上的国立上海医学院,则属于中国古典复兴建筑,将中国的传统建筑一些元素跟现代建筑结构,细部拥有诸多中国元素,容纳500张病床,属于当年超大级别的医院,中式建筑特征明显,中央部分高达5层,装饰有绿色瓷砖、日光室等,整体设计简洁宏大且不失中式的精美细节。

虹桥疗养院采用独具特色的阶梯性病房,每间病房均朝南,阳台上带顶蓬,使疗养者在充分享受阳光及空气时,还能保有私密感。建筑顶层设有娱乐用房,以满足疗养者的精神需求。

乔争月还以孙克基产妇医院、圣心医院、普慈疗养院、霖生医院为例,展示了那个年代满怀热情的国人所创办的医院建筑作品,并分享了当年远东最好的医学研究所——雷士德医学研究所及巴斯德研究院的照片、报道等宝贵资料。

演讲最后,乔争月表示上海医院建筑最大的魅力就是匠心与仁心交相辉映,而在2022年这个特殊的春夏之交,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美丽而朴素的上海医院建筑老建筑上汲取更多的信心和力量。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第三期回放

本系列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并得到了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奥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宝钢医院手术室突发火灾 全麻病人身亡
一文看透美国医疗中心建筑设计的秘密
手术室起火致麻醉病人死亡 6名医护人员撤离
上海宝钢医院手术室起火 致全麻病人身亡(图)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瑞金医院9号楼、8号楼
市一医院新建综合住院病房大楼建筑主体结构封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