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滩12号|中国近代西式建筑最高杰作——汇丰银行大楼旧址
userphoto

2023.02.09 上海

关注

作为上海乃至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金融贸易区,外滩建筑大都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30年代建造的银行及商业办公大楼,多以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折中主义风格相融合,建筑的造型、体量和轮廓线与建材的质感、色彩等呈现高度的和谐,代表了上海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文化背景。

外滩12号

外滩12号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指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23年至1955年在中国上海的分行大楼,汇丰银行当时雄踞外滩,占据了10号、11号和12号三个门牌,又称为“市府大楼”。现在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

雄踞近代外滩的金融巨头

1845年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的数十家银行当中,势力最强大的是英资汇丰银行。1864年,为了与试图控制远东市场的孟买“中国皇家银行”抗衡,由大英轮船公司监事苏石兰(Thomas Sutherland)等带头,在香港发起成立了“香港上海银行公司”(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即后来华人所称的“汇丰银行”,初始资金为五百万港元。当时,除怡和洋行外,在中国的几乎所有知名的商行都签名成为这家银行的临时委员会成员。汇丰银行于1865年3月正式在香港开业,成为第一家将总行设在中国的外国银行。同年4月,汇丰在上海开设分行。

汇丰银行的第一个办公楼,位于香港皇后大街1号

上海汇丰银行最初租借了中央饭店的房间(即和平饭店前身)办公,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原有用房已满足不了银行的业务需求,1873年11月,汇丰以6万两白银的高价购买了位于海关南侧外滩12号原华记洋行的地皮,翌年,委托英国建筑师凯德纳(William Kidner)设计建设汇丰银行行屋,这就是汇丰银行的第一代大楼。此时的大楼为英国文艺复兴式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底层中部突出为一个半圆形的门厅,门厅上部是二层的大阳台,由底层巴洛克式石柱支撑,阳台上装有铸铁栏杆。这是上海租界内第一次由欧洲正统建筑师设计的商业办公建筑,正统的欧式古典建筑元素由此逐渐被引进上海。

1860年代的外滩,红圈内就是汇丰银行最早的行址(今和平饭店南楼处)

1849年外滩风景画(局部),最左那幢建筑就是华记洋行

1877年在外滩12号建成的第一代汇丰银行行屋,在当时满是殖民地风格外廊建筑的外滩非常显眼

1893年后,汇丰银行为增加使用面积,对底层大楼作为局部扩建,改掉了原圆形门厅

19世纪60年代前,香港和中国内陆为数不多的几家外资银行只重国际汇兑,而并不积极开展存款业务。汇丰成立后,则积极发展存款业务。汇丰存款触角一方面伸向积玉堆金的豪绅大吏,一方面伸向缩衣节食的升斗小民。王公贵族、达官富商们把汇丰看成是存钱最安全的所在,于是把钱财都存入汇丰银行保管。清政府自1874年至1890年举借的26笔外债,其中17笔就来自汇丰,汇丰银行通过对中国政府的巨额贷款而获得了在华经收关税、盐税和铁路存款等各种特权。同时,它还通过操纵汇兑市场、大量发行纸币,进而逐步控制了旧中国的财政与经济命脉。

1873年香港上海汇理银行上海纹银一两

20世纪初,汇丰上海的业务已经远远超过香港,成为对华业务的枢纽。此时的外滩大批建筑已翻建,汇丰原建筑已无法彰显其霸主形象。1921年,汇丰以高价买下了临近的10号和11号地块,拆除原有建筑,重新兴建汇丰大楼。大楼由著名的公和洋行设计,德罗·可尔洋行承建,于1921年5月开工,1923年6月建成。大楼耗资达 1000 万银元,相当于汇丰两年利润的总和。建筑完工后,出席落成典礼在上海轰动一时,与会者除上海各级军政要员、商会及银行公会代表之外,更有英国驻京公使、各国驻沪领事及各洋行大班等来宾,共计三千余人。当时英国人诩之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

1921年汇丰银行大楼正立面设计图与底层平面图

1921年5月5日《北华捷报》对新建的汇丰银行大楼的报道

正在建造中的汇丰银行大楼

建成后的汇丰大楼

1923年6月23日,汇丰银行大楼举行落成典礼。选自1923年6月24日《申报》

大楼门前的铜狮“史蒂芬”和“施迪”,分别以香港和上海的大班名字命名

大楼内景

民国后汇丰的影响渐次减小,但仍不可小觑。二战爆发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占用此楼,取名“兴亚大楼”。1942年香港沦陷后,汇丰迁往伦敦。战争结束,汇丰银行迁回此楼。1949年后,汇丰银行在华的分支机构停业,上海分行设立清理处,与麦加利银行一起搬到圆明园路兰心大楼内。随着内陆业务萎缩,汇丰将目光转向海外,在英国本土、中东和北美地区重新建立起庞大的金融网络,走上了集团化发展道路。

1938年行号图中,汇丰银行大楼2至5层的入驻商号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汇丰银行大楼被日军占用

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大楼收归国有,上海市政府进驻,大楼更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随后,建筑内华美的壁画被涂料覆盖。1956年副楼改为上海市档案馆。1990年,汇丰曾经与上海市政府接触,欲购回大楼,但最终因价格原因没有付现。199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迁移到了人民大道200号。1996年,外滩置换改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竞拍成功取得大楼入住权,大楼得到全面修缮,其中极具艺术价值的八幅壁画得以重见天日。

1957年的市府大楼

1967年2月5日,“上海人民公社”牌子在市府大楼悬挂

1990年代的市府大楼

1996年大楼置换

“新希腊式”银行建筑的典范

这被盛赞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为华贵的建筑”的汇丰大楼,以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架构筑,标高53.4米。主体高五层,中央部分高七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半,建筑面积达23746平方米,体量为外滩建筑之最。外观上,建筑师几乎舍弃了雕刻与装饰,仅靠比例与线条简约地体现建筑的尊贵,使用新古典主义的方式体现了希腊古典主义风格,大楼被认为是“新希腊样式”(Neo-Grec)的典范。银行建筑崇尚希腊风格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早期,汇丰采用此严谨稳重的希腊风格即是为了体现银行业务的可靠。

大楼被认为是“新希腊样式”(Neo-Grec)的典范,外滩体量之最

大楼外立面横向五段划分,底层的罗马式石拱券廊、贯穿2至4层的科林斯式双柱廊、仿希腊神殿的三角形山花以及穹顶形成了建筑的中轴线。三个宽3.4米、高6米的拱门为建筑主入口,拱门中央顶部的锁石分别为三个头像,入口台阶两旁分别铸有青铜狮。建筑外墙是由底层粗犷的宽缝巨石,经中段细缝石块墙面过渡至建筑上部光滑的无缝墙面,建筑中部的三层简洁大气,二层至五层窗的高度逐层递减,外观装饰也趋简化,这使气势恢弘的大楼又兼具了韵律之美。

建筑主体高五层,中央部分高七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半,建筑面积达23746平方米

大楼圆顶为钢框架结构,高三层,仿罗马万神庙式

中部有贯穿2至4层的科林斯式双柱柱廊,细部装修精湛

主人口的三扇青铜门各重5吨,堪称工艺品。此外,旋转门、灯具基座、青铜格栅、青铜遮屏、门配件,设计打磨颇为精良

走进大楼,有一条东西过道,正中有三个铜铸转门,两侧有玻璃门,上面有半圆形的玻璃窗。入内有八角形门厅,拥有总面积超过200平米的三层穹顶壁画。壁画共33幅,由英国画师于1923年出稿、意大利工匠以威尼斯所产的马赛克制成,画风颇似“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手法,引人驻足流连。穹顶分三层,第一层是“丰收女神”画;第二层画面是十二个星座图;第三层是八幅展现汇丰银行在世界八个城市的支行图画,每幅壁画之间的柱头上方各刻有一个英文单词,连在一起是“ALL MEN ARE BROTHERSWITHIN THE FOUR SEAS(四海之内皆兄弟)”。

建筑内部的艺术构思集中体现在对门厅的处理上,八角门厅有5个拱形券廊通向营业大厅

营业大厅富丽堂皇,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营业厅。大厅天花板由希腊式石膏格子与拱形玻璃天棚构成,由44根方形大理石立柱和10根圆形爱奥尼亚式大理石立柱支撑。墙和柱子均砌有灰色意大利大理石,色调淡雅(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四根用整块大理石制作的圆柱,每端布置两根,这些圆柱据传是在意大利完成的加工制作)。赭色大理石装饰的走廊横贯左侧整个西墙,墙上开设7个宽大的橱窗,色调与门厅的拱廊相呼应。大厅正中央的拱形玻璃天棚长36.6米,跨度10米。室外光线透过西墙的券窗和上方天棚足以应对整个大厅的采光需要。

营业大厅富丽堂皇,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营业厅。拥有44根方形大理石立柱和10根圆形爱奥尼亚式大理石立柱

在玻璃天棚下的10根爱奥尼亚式柱中,位于营业大厅南北两侧的横梁下的4根最为特殊。它们直径1米、高7米,通体实心,每根重约7吨,取高度超过7米的意大利大理石整体雕琢而成,没有任何拼接。目前世界上仅有6根这样尺寸的完整大理石石柱,有2根在巴黎的卢浮宫,而其余4根,在上海外滩12号大楼的底层!

建筑师还创造性地将中国元素融合在这幢典雅的西式建筑当中。华人营业大厅位于大楼的西南,华人厅的梁和柱头均采用回字纹、喜字纹、福字纹等中国建筑元素,衍生出中西文明交汇的海派建筑风格。无论是从福州路的西南门进入,还是从主营业大厅西南角的大理石拱道进去,参观者都会被金碧辉煌的中式装潢所吸引。汇丰银行大楼后为副楼,内有银行办公室、金库及仓库,建筑特色逊于主楼。

华人营业大厅位于大楼的西南,华人厅的梁和柱头均采用回字纹、喜字纹、福字纹等中国建筑元素,衍生出中西文明交汇的海派建筑风格

营业大厅南端有座双向的白色和赭色楼梯,通向夹层楼面,为使大厅显得对称

底层大班办公室

汇丰银行大楼后为副楼,内有银行办公室、金库及仓库,建筑特色逊于主楼

世纪经典,辉煌重现

1996年浦发银行置换到中山东一路12号后,开始对大楼进行全面修缮。此次修复工程以“尊重历史、恢复原貌、完善功能、执行法规、科学定案”为原则,对老楼进行全面的建筑修复和设备更新。在确保大楼重点保护区域修复的基础上,结合使用要求进行整治,使老楼获得新生。其中底层八角厅的修复,是当时整个修缮工程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历史原因,精美的壁画已被乳胶漆、油漆、油腻子、批嵌料层层覆盖了几十年,壁画局部损坏严重,存在着50多处程度不一的脱落、风化、裂缝、残破等。

外墙清洗、修复铜门

修复马赛克艺术壁画

为了安全有效地剥离敷于壁画表面多达四层的腻子漆面,避免损伤马赛克壁画,专家和老工匠们采用先敷后剔铲的施工工艺和程序,使约200平方米的珍贵壁画得以恢复,对壁画中50多处脱落、龟裂、残破部位进行修补。到1997年末,“世纪壁画”基本完成修复,得以重现天日,此事件曾轰动一时,各家媒体竞相报道。

重见天日的八角厅壁画

穹顶第一层的壁画内容取自古希腊神话,描述太阳和月亮陪伴着“丰收女神”的故事

第二层画面是十二个星座图,与中心画面相呼应,构筑日、月、星辰以及天、地人间和谐相处的宇宙观(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穹顶第三层壁画每幅宽4.3米、高2.4米,以汇丰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八个城市的分行的建筑为背景,以象征每个城市的守护神为主体(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圆拱的两侧镶嵌16个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下面的拉丁文释义银行家所具备的16种品格,包含公正、冷静、公平、精明、勤劳、忠诚、真理、历史、经验等

坐落于中山东一路12号的汇丰银行大楼旧址,是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外滩建筑群中最为夺目的一幢。曾被用作上海市政府的办公大楼,而如今则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所在地。这幢大楼外形宏伟、庄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为这座城市勾勒了一道优雅的风景线。在它的历史背景下,又呈现了一幅上海开埠后的外滩金融风貌图,作为近代历史的印迹在建筑背后永久保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滩12号 汇丰银行大楼
上海闲话之十:原外滩汇丰银行大楼(三)
建筑可阅读 | 彩色穹顶、铜狮子……外滩这幢宏伟壮丽的百年大楼,你去过吗?
汇丰的“世纪壁画”
外滩明珠浦发银行大楼,曾经是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考究的建筑
(34)黄浦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