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Ma · 大师|阮仪三:如何欣赏园林之美

园林在中华艺术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自古以来良好的经济状况、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得江南尤其是苏州园林卓尔不凡,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

有着极高生活品位和文化修养的园林主人和名匠大师经过多年的反复推敲,营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座座名园。

阮仪三先生生于扬州长在苏州,对江南园林感情深厚。

1986年,他带领学生制定苏州古城区的保护规划,根据苏州历史文化的特点,力排众议坚持保持传统,强调古城内建筑的高度要严格控制在24米以下。

如今,苏州古城仍保留着传统样貌和气息,大小园林则成为古城最令人神往之处。

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扩展项目,也一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重新被世界认知和接受,得益于当年对苏州古城的严格保护。

那么,在历史的空间脉络里如何解读苏州园林?

近日,“走神 · 当代摄影与园林”展览在苏州耦园开幕。

开幕仪式上,86岁的阮仪三先生在名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公共讲座上,以拙政园、网师园、留园、耦园四个园林为例,向观众解析江南园林的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和人文意境。

▲ 阮仪三,1934年11月出生,苏州人。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1961年毕业留校。

现任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

阮 仪 三 谈 江 南 私 家 古 典 园 林

  如 何 欣 赏 园 林 之 美  

在江南地区,几乎所有园林最初都是私人所有,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对公众开放;江南的私家园林有着居住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它与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等其他园林的差别。

明清两代,江南地区的园林营造最盛,这一时期也是江南地区文化兴盛的一个时段,有很多学派在这一时期出现,包括很多画派等,从艺术风格上对园林的建造有着积极影响。

私家园林的形成,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 首先,营建园林需要大量资金,这得益于时代经济的发展,这是“天时”;

  • 其次,江南地区水系发达,为园林的建造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南方的自然条件是园林兴起的“地利”;

  • 再次,“人和”是说江南地区文化发展好,不仅人才辈出,还集中了很多能工巧匠。

据《苏州府志》记载,周代时苏州就有园林60多处,汉代40多处,南北朝40多处,唐代70多处,宋代118处,明代271处,而清代的苏州园林至新中国成立前还留有200多处,现存118处;1982年,70多处园林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总共有9处园林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精华,这是评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之一。它展示了文化生成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是人类共同享有的宝贵财富,是出现在中国、属于世界的创造。

拙政园的“造景”

我们先来说园林的“造景”。看园林要看什么?旅游季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今天看了多少(园林)?”

“我看了五个。”

“我看了四个。”

其实,一天能看下来一个园林就很不错了,一天看五个,会把这些园林都搞混的。今天看一个,明天再看一个,慢慢品味,才能品出味道,领悟造园之道。

我的老师陈从周先生就常常跟我们说,古书、戏曲里常有的佳人才子私订终身,大多发生在后花园,比如:《牡丹亭》,就是以园林为背景的;关键就在于园林的“造景”,因为后花园里有风景,景能生情,情和景都有了,接下来就情不自禁、“想入非非”了,爱情的种子也就产生了。一块石头、一朵花、一处房子,都是景。

▲ 陈从周(1918年11月27日 ~ 2000年3月15日),原名郁文,字从周,以字行,晚年别号梓翁,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杭州,中国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散文家。

《园冶》里说:“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又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什么意思?就是说你要因地制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根据什么样的环境去造景,合理地利用这个地方,这是园林营建很重要的一点。

▲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中部的山石区是最精彩的;中间是一处池塘,两边各有一座小山,它在全园的中心,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溪池,形成一片长长的水面,并与四处连通;池子北边堆了两座小山,南边则是整齐而自然伸展的岸壁;远处的北寺塔高高地耸立在园外,工匠巧借此景,形成了一内一外、一高一矮的呼应,让空间联动鲜活起来,这是“借景”的手法。

所以我当年做苏州城市规划,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控制街区的建筑高度,在建设控制区域内,所有超过24米的建筑全部“杀”掉。当时好多人觉得为了这一个景不值当;但是我说,这可是现在世界上少有的景,是作为世界遗产的景!

园林里的造景,春景、夏景、秋景、冬景,一年四季的景色都能体现。要把一个很大的园分成若干小园,每个小园里又有不同景色、景区,叫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造景的手法多样,有借景、对景、虚景、框景、点景……等;而现在很多新建的园林,基本没有“造景”。

“虚景”是什么?举例说,就是借“镜子”来把景色反映出来,利用大镜子的园林很多的,比如:网师园会客厅前就有一面大镜子,拙政园会客厅前也有一面大镜子,很多人到那看到那边有景色,结果走过去一拐弯看不到了。如果我不告诉你们,肯定有99%的人都会上那个镜子的当。江南园林考虑景色的体现和变化,比如我们看到的“窗景”,就是把景色在一个框子里体现出来。

“借景”,通过营造景观,会让人产生很多的联想,比如拙政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前面就有一个荷花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周敦颐的名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也是远香堂名字的由来,造景是与诗情画意结合在一起的。

营造山石景色的时候,重点是假山和水的关系,一条很长的水廊,想让它更加幽长,怎么办?把视线隔断一下,让人感觉它很长。

再看建筑,往往倒映在水面上,这种设计一定要在建造的时候考虑好。倒影形成的是水面的景,水面的设计要考虑是大片水面还是小片水面。廊是否带顶,桥是否造顶……造景的时候,这些是一定要考虑的。

留园的建筑布局

建筑是园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园里所有的建筑都是给人用的。

留园的布局,2/3是园林,1/3是建筑。进入留园,有一条逼仄昏暗的巷道,行走数十步,是栽种着竹子的小天井,继续走,是一个种着桂树的大天井,后面是茶厅,再往后是宴会厅,也就是“鸳鸯厅”,朝南的是男厅,朝北的是女厅,两者的建筑构造也不一样,南边的男厅都是圆柱、圆梁,北边的女厅,就是方柱子、扁梁。

茶厅与宴会厅之间,有一个园林群,这一个小园林群的面积大概是17米×23米,分为7个院落。

做得非常精彩。精彩到什么程度?当年陈从周先生陪同贝聿铭先生来参观的时候介绍说:我带你看中国建筑最精彩的空间分合的案例。

这七个院落,每个院落有不同的功能,有阅览室、琴房、棋室……建筑之间互动连通。

比如:茶厅,客人来了在那里喝茶聊天,宴会厅是用来宴请的,客人少就摆四桌,客人多了就摆二十桌。客人里男女老幼都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看书、下棋、做游戏。宴会时间到了,打个招呼大家就全都过去了。这几个院落的建筑也造得非常精彩。

七个院落之间互相通透,建筑互不相压。当时陈先生陪贝先生走完这一段之后,问他看懂了没有,贝先生说没看懂,陈先生就让他再走一遍,走完之后再问,看懂了吗?贝先生说看懂了,这一段看的是空间整合。“看懂了;但是这种建筑,我们这辈子是做不出来了,下辈子也做不出来。”贝先生说。

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留园欣赏一下做得非常精彩的苏州园林。再告诉大家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林泉耆硕之馆,这个名称的意思就是说那里拥有很好的风景,主人是风景的大富翁。

▲ 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冠云峰

那里有块大假山石,就是非常著名的冠云峰。三块最有名的假山石,还有一个是瑞云峰,现在在苏州第十中学(原苏州织造府衙门),第三块是玉玲珑,原来在苏州,后来挪到上海豫园去了。这三块名石,留园占了一块,所以主人说自己是最富有的,“林泉耆硕”。

冠云峰后面有一个冠云楼,上面有一块匾“仙苑停云”,你找一找为什么叫作“仙苑停云”,意思是天上的花园、天上的云彩都在这个墙上面,墙上有一块很大的古代化石,是四十多万年前留下来的,上面有27条游鱼和水草的印痕,这是真实的生命记录,大多数人看不懂。

所以“林泉耆硕”就是在说,我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我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假山石,这是你们不懂的。

为什么叫“留园”?“长留天地间”,什么东西能够“长留”?建筑留下来了,你的气息也留下来了。拙政园为什么叫拙政园?这实际上是讽刺,说参与政治、做官是“拙”,而园林主人每天除草种菜才是聪明的。

网师园与“明轩佳话”

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讲: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建筑学家刘敦桢云:“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小园聚胜于分,大园虽可分,但须宾主分明。”这些院子里的池子都是根据需求人工开挖出来的。那么这些大树呢,一般都是原来就有的。

网师园中,很重要的就是殿春簃这个小院,在这个小院里,张大千和他的哥哥张善孖曾吟诗作画,张善孖喜欢画虎,就在院里养了一只小老虎,可惜喂养不慎死了,葬在花坛下,张大千还题了字当作纪念。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也带动了民间文化交流。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入藏了一套明代家具,想布置一个展示场所,有人建议他们做成中国园林样式,于是他们求教园林大师陈从周先生,陈先生拿着家具的照片一看说,这既然是明代的家具,那么就该放在一个正宗的明代花园里,网师园再合适不过了;在陈先生的推荐下,最终选定了殿春簃作为设计模板。

▲ 网师园殿春簃内景

陈先生以1:1的比例在苏州北塔东路的东园复制了殿春簃,明代家具也仿制得丝毫不差。第二年美国人来,看到这么漂亮,想要把殿春簃模型拆下来搬去美国;但最终经过讨论,这个模型还是留在苏州,另外备料去美国重建一个。

于是陈先生和一批专家、匠师远渡海外,把中国园林造到了美国。“搬”到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殿春簃被命名为“明轩”,意思是明代的小轩,轩就是小院。陈从周先生的明鉴和苏州工匠的高超技艺,让中国园林惊艳了世界,当时还掀起一阵中国园林热。

花园要怎么欣赏?看大的园林就像吃扬州名点五仁大包一样,要细细品尝,一口一口吃,是鸡丁、肉丁、虾仁还是香菇,这样才吃得出味道来。这就是拙政园、留园,每个园的景致都非常漂亮,各有各的特点。

看小园如网师园,就像吃苏州的汤包,如果一口咬下去嘴巴烫到,那汤汁也流掉了。要先慢慢地吹一吹,咬小口,喝汤汁,再一点一点吃,假如一口吃下去,汤汁、馅全在嘴巴里,狼吞虎咽,不知其味。

吃点心要会吃,看院子也要会看,小园像网师园进去要坐下来细细欣赏,看每个建筑的墙面、装饰。

比如:这面墙,这里是亮的,以为后面有风景,实际上是面镜子,从旁边的小门进去,才是殿春簃。每个园林的特点在景色里被反映。

殿春簃小轩有非常雅致、清净的画室,所以张大千才来这里画画。为什么叫殿春簃?这就需要带着一定的文化储备到苏州去,看园林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殿是冠军、亚军、殿军的那个殿,是排在最后的意思,春日花卉以梅花为先,然后是牡丹,最晚是芍药,芍药是春天花季的最后一季,殿春簃里种的花就以芍药为主。

耦园的人文意境

苏州园林也常被称为“文人园”,园林主人大多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园林的布置不仅反映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包含他们多年的人文积累,所以欣赏园林也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有一定的体验。

像耦园,分东西两个院子,对耦成双,黄山叠石,岗峦峭拔自然逼真,重楼复道曲廊迂回,装饰古雅。这是耦园很重要的体现,耦园里都是黄石假山,石头的颜色不同,堆砌方式也不同,黄石假山堆得最好的就是耦园和上海的豫园。

苏州新园林的出现与传承

近年来,在苏州、扬州出现了许多新式私家园林,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说明我们后继有人,大家富了,有钱了,还有一个是政府的政策鼓励,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造出新的园林。

潜伏于老城小巷中的园林像图钉一样把古城牢牢地钉住,积极地防止了古城历史风貌和肌理的破坏,规模虽小,却是一种自下而上、渐进发展的探索创新,这点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们有了这些小园林,房子就不能随便拆了。

很多地方为了发展,大片地拆除老建筑,全部建成新的,弄成所谓的“旧城新貌”、“脱胎换骨”,我们不能“脱胎换骨”。

新型园林的出现促进了传统园林文化的活态传承,其中包括:匠人、审美情趣和材料等各个方面。

这次在耦园的展览,也是一个园林文化传承的信号,艺术家的介入会给园林带来新的活力,这种活力是最宝贵的,是园林这门珍贵的传统文化的希望。



本期视觉设计:优曼(上海)创意策划有限公司

本文策划:UMa · Diego

图文编辑:UMa · 优曼君

责任编辑:UMa · Alliso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园林建筑赏析——簃
走进天堂苏州,悠游江南静思园
苏州最精致的园林——网师园
中国古建筑有哪些分类?*
小桥流水的苏州,两天带你领悟她的典雅之美!
《江南文脉·园林篇》09 苏州网师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