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南昌路茂名南路路口的泰戈尔塑像,见证他和徐志摩深厚的跨国友谊

泰戈尔塑像

▷ 上海城市考古  

城考君
由专业团队认真考究上海城市文化,将历史与现实一同呈现给大家。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

 才真正活在这世界上。 

      ——泰戈尔 《飞鸟集》

《飞鸟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一1941)的著名诗集作品。它以极其常见的事物如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为题材,用篇幅短小的小诗句,却表达出了丰富的思想、深奥的哲理,简直是脍炙人口。

他的另一部作品——《吉檀迦利》,是一部宗教抒情诗集,似乎并不如《飞鸟集》那般广为传诵,但却是泰戈尔一生的巅峰之作。1913年,泰戈尔凭借该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第一位荣获此誉的亚洲人。当时在中国,是掀起了一股“泰戈尔热”,更是有泰戈尔三次访华之经历。

开在异乡的友谊之花

泰戈尔早就想来中国了。

出生于印度婆罗门高种姓家庭的泰戈尔,从小享受着优渥富足的家庭生活,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在23岁时离开城市去乡下管理祖传的佃户之后,就对贫苦人民生活有了感同身受的了解,并开始致力于印度民族独立、抵抗英国殖民的运动。

而当时具有相似国情的、同为古老的文明大国,泰戈尔对中国一直充满感情。

1924年4月12日,在蔡元培和梁启超等人的邀请下,泰翁一行乘坐的“热田丸号”轮船最终抵达上海汇山码头。一登陆,这位大诗人便情不自禁地感慨抒怀:

“各位中国的朋友们,我实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达了这片土地,就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一样。我一直都有这样的感觉,印度和中国其实是近亲,我们两个国家是古老又亲爱的兄弟!”

当时的泰戈尔在中国仿佛神仙般的存在,有60多位中国学者、诗人列队迎接,其中就包括胡适、郑振铎等著名学者,还有当时已经很有名的青年诗人徐志摩、梁启超及其长子梁思成,以及年仅20来岁的文学青年林徽因、凌叔华等。之后,徐志摩、林徽因更是当了泰戈尔的翻译,全程陪伴。

△ 徐志摩

在泰戈尔接下来的中国之旅中,徐志摩一路伴其左右,他既是泰戈尔的御用翻译,几乎每一场演讲都是由徐志摩翻译,泰戈尔的几乎每一张留影里都有一个身穿长袍的徐志摩;又是泰戈尔在中国的私人导游,两人一起欣赏龙华盛开的桃花,一起游览西湖的美景,一起沉浸在清华园的学术氛围之中。泰戈尔是徐志摩的良师益友,徐志摩是泰戈尔的后辈知己。

同年5月30日,泰戈尔从上海乘船赴日,徐志摩使出中国传统的送客习俗——十八里相送,随从泰戈尔去了日本,两人继续着意犹未尽的交谈。告别之际,徐志摩问泰翁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泰戈尔回答说:“我把心落在中国了。”

之后,他们鸿雁传书,在信中徐志摩称泰戈尔为“Rubidadda”(即Rubi兄)。泰戈尔则给徐志摩起了一个印度名字“Susima”,意为“月亮石”,表达他对徐志摩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1929年3月,在借道去美国和日本讲学之际,泰戈尔第二次来到了上海。

当时徐志摩与陆小曼刚新婚不久,他们的婚房当时是在南昌路136弄,后住在福煦路613号(今延安中路四明村923号),这是一幢新式石库门楼房,高三楼。新房设在二楼厢房,二楼客堂为会客室,三楼是徐志摩的书房。

△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场景

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住所,泰戈尔感受到了亲情一般的温暖。3天时间里,只是谈诗作画,倒是一种难得的放松与随意,正如泰戈尔自己说的“虽然住的时间并不长,可是我们3人的感情因此而更加亲热了”。

离别之时,诗人欣然动笔为徐志摩夫妇留下远看像山、近看像老者的自画像,并附诗一首云:“山峰盼望他能变成一只小鸟,放下他那沉默的重担。”

是年6月,诗人访欧归来,再次入住徐家。回国前,泰戈尔拿出一件自己穿的紫红色丝织印度长袍送给徐志摩作为留念。

泰戈尔回国后,徐志摩一直与他保持书信来往。两年后,徐志摩曾辗转欧洲,到达印度,为泰戈尔庆祝70大寿,并约定80岁再来为他庆祝。然而世事无常,不久,徐志摩就去了天堂。

1941年,已经卧床不起的泰戈尔仍不忘中国之行的日子,口授一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有一次我去中国

我取得了一个中国名字,穿上中国衣服

在我心中我就晓得

在哪里我找到了朋友,我就在哪里重生

他带来了生命的奇妙

在异乡开着不知名花朵……

泰戈尔和徐志摩成就的这段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桥,如今仍旧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2010年正值中印建交60周年,印度总理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于5月30日向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赠送泰戈尔铜像,卢湾区人民政府便将其放置在南昌路茂名南路路口,也就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南昌路136弄的婚房附近,以志纪念。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铜像下铭文上的印度总理的名字——普拉蒂巴·帕蒂尔,因电脑字体排版问题,名和姓之间的“·”被识别成了“?”,多年竟未被发现更换。

一语成谶道破情缘

在泰戈尔访华期间,除了和徐志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用短短三行诗准确地形容了徐志摩和林徽因这对情侣的最终关系。

△ 林徽因和徐志摩

这一切得从徐志摩和林徽因一见钟情开始。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

徐志摩是一个极度浪漫主义者,当他疯狂迷恋上林徽因之时,甚至让发妻张幼仪打掉腹中的胎儿并离婚。

△ 林徽因和梁思成

1924年,泰戈尔访华,由于林徽因和徐志摩同时担任他的英文翻译,所以两人成双出入,舆论一度热闹了起来。

△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当时曾有人这么评论这张照片:“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松竹梅的一幅岁寒三友图。”

但其实,林徽因早在认识徐志摩之前就已经和梁思成有联姻之意,而且林徽因深知自己和徐志摩之间的并不是真正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

泰戈尔在离开中国时,为林徽因写了一首诗: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

“哎!”

短短三行诗,看似只写了风景,但却道出了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无缘分。诗中的天空指的就是徐志摩,而大地则是林徽因,微风则很可能是指他自己或旁人。

在和林徽因、徐志摩多日的接触下,泰戈尔早已看出两人的不合适。天空再爱大地,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因为他们在空间上就无法有交集。通读这首诗,泰戈尔连续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可谓是将徐、林二人间微妙的关系写得清清楚楚。

后来,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出国留学并在国外成婚,徐志摩也和陆小曼结婚了。1931年11月的一个早晨,徐志摩坐飞机去参加林徽因的一个演讲,却发生坠机事件不幸去世,这也似乎暗示着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奔赴本来就是一个违背天命的、错误的决定...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中国作家网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徽因与泰戈尔罕见照,泰戈尔长叹一声“哎”,可怜徐志摩!
徐志摩追求林徽因,让泰戈尔帮忙撮合,于是这句经典诗就出现了
徐善曾:我的祖父徐志摩,一生诗意多情志在摩登
林徽因接待泰戈尔的珍贵图片!
林徽因订婚,徐志摩请泰戈尔去劝,泰戈尔写了这样一首“怪诗”
钱钟书、泰戈尔、林语堂与林徽因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