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武陵山地区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重庆武陵山地区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党校讲师  朱占伟

    武陵山地貌以其多种多样的形态成为独特的景观,其农业生产也独具特色,可挖掘的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武陵山地区农业生产正面临着转型与升级,都市农业旅游以其吸引力和发展潜力逐渐成为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一、国内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两个概念

对于都市农业和都市农业旅游这两个概念,国内外学者的界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偏差之处。本文在综合各种思想、结合武陵山地区农业条件的基础上,对都市农业做如下定义: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空间地域内具有一定生态空间格局,服务于城市的具多功能的可持续农业系统。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城市空间地域范围是指城市行政区域及城市功能辐射范围;第二,都市农业具有一定的生态空间格局;第三,都市农业主要服务于城市,功能多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社会文化服务功能以及典型示范作用,其内涵和外延远大于城郊农业;第四,都市农业是现代化的农业,具备高科技、市场化等现代产业特征;第五,都市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

都市农业旅游就是都市农业生产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而发展的农业旅游模式,即是将都市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以都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等。

(二)国内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随着经济的进步,农业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和需求的多样化,都市农业发展已经不再只是单纯满足都市菜篮子的需要,而是朝向多功能、多样化、复合型的方向发展,其中都市农业旅游就是目前发展最快、收效最明显的方向之一。上海市第一个将都市农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在观光农业、市民农业、庄园农业方面取得了成效;北京明确提出要把京郊农业建为现代农业的先导,其中把休闲观光作为京郊农业的一大功能,农业观光热正在兴起,很多郊县都发展了采摘、观光、休闲等为主的都市农业旅游类型,例如观光休闲果园、垂钓乐园、森林公园、乡村民俗农庄、畜牧观赏狩猎休闲园等。此外,我国其它许多大城市也开始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如无锡的太湖生态农园、福州旅游农园等。可见,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已经成为共识。         

二、重庆武陵山地区都市农业旅游的特色

(一)特色的武陵山农业景观

首先武陵山农业就是一种只存在于武陵山区条件下的特殊自然综合体。特殊的农业风光表现在随武陵山的山、水、洞变换的农业格局和相应气候条件下四季农作物景观的变化。就武陵山来说,喀斯特发育比较典型,喀斯特地区面积广,喀斯特典型的二元结构随处可见,以峰丛洼地、山原峡谷为主的地貌条件使农业格局呈现立体化,农业景观层次非常丰富,例如近年来坡改梯工程造就的梯田风光就具有很好的吸引力。武陵山地区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发育在喀斯特盆地即当地人所称的“坝子”中,都市农业的特色就和“坝子”密切相关,在“坝子”内水土资源状况良好,地形平坦,农业生产较为集中,是武陵山的小型平原农业景观区。“坝子”以外通常为山区,植被覆盖大,则是森林景观,如土地已经被开垦,则是特色的武陵山地区农业景观。因此,农业景观层次的丰富和多样性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

另外,武陵山种植的特色农作物也是农业景观重要组成,例如春天漫山遍野,处处可见的油菜花开。又如在“坝子”内成片的水稻等粮食作物景观,“坝子”周围零星、小面积的玉米等作物景观,结合山水的线条,可以构成色彩多样、内容丰富的景观画面。

(二)特色的武陵山农业文化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文化也源远流长,但广为熟知的是起源于中原的平原农业文化。就武陵山地区来说,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特殊性,使机械化为主的集约化农业发展一直受到限制,因此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特别在重庆武陵山的很多地方,少数民族众多,更是增加了武陵山农业文化的民族内涵。目前来说,武陵山大部分地区的耕种仍然远离机器,牛、犁、镰刀、锄头等仍然是主要工具,具有原汁原味的吸引力,具有很多人向往的、真正的、非人工修饰的田园风情。另外,重庆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主要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农业文化和农业传统,而且由于经济落后,对外交流不强,其民族的农业文化往往带有很强烈的神秘色彩,因此对于重庆武陵山来说,特色的农业文化体现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和少数民族特色农业生产方式两个方面,是武陵山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潜力所在。

(三)众多奇秀的武陵山风景名胜

重庆武陵山喀斯特地貌发育在碳酸盐岩石中,因此奇丽的喀斯特现象在地球上并不普遍,相应的风景名胜也成为旅游者的首选。因此对于武陵山区的农业旅游来说,众多奇秀的喀斯特风景名胜无疑为其提供了最好背景,使游客身心倍收益。

三、重庆武陵山区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优势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秀丽的景观

武陵山区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气候宜人。境内山环水绕,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多样,绿水绕青山,奇峰藏异洞,激流飞瀑星罗棋布,山地自然景观雄奇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少数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是春夏秋冬旅游的好地方。

(二)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

武陵山地区位于重庆东部和东南部,处于重庆水、陆交通出口要冲。渝怀铁路、渝常高速公路(在建)、国道319线、长江航运等四条水陆交通干线从西向东横贯全境,黔江舟柏机场在建设中,武陵山地区形成水、陆、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公路网络呈放射状分布。

(三)农业富有特色化

武陵山地区的农业生产自古以来就富有特色,喀斯特地区典型的地貌和脆弱生态环境形成了山区见缝插针、紧凑的耕作模式,加上近年来坡改梯工程的推广,高原坡改梯农业景观开发潜力很大。另外,武陵山地区还汇集了全市很多特色农业产品,如名茶宜居毛尖,名药材天麻、杜仲、黄莲、酉阳箐蒿,名水果,特别是各种自古视为山珍的特色产品吸引力巨大。

(四)客源市场广阔

武陵山地区发展都市农业旅游,重庆市民首先就是最广大的客源市场,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3100多万人,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具有潜力的武陵山地区市场,再加上便捷交通、优越经济条件、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带来的外部客源市场,发展武陵山地区都市农业旅游前景广阔。

(五)众多的风景名胜

武陵山地区区内和武陵山地区周边,有众多享誉中外的风景名胜区,例如在武陵山地区就有芙蓉洞、乌江画廊、桃化源、边城等,在武陵山地区周边则有凤凰古城、张家界等,这些风景名胜和武陵山地区的都市农业结合起来,使都市农业旅游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六)空间拓展所带来的机遇

出于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武陵山地区形成县城及中心镇、一般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当、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空间的拓展将促进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而城市的扩张意味着武陵山地区农村耕地的锐减,农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都市农业旅游在都市农业发展要求下应运而生。

四、 武陵山地区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构思

(一)武陵山地区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类型

武陵山地区较为著名的风景区大都分布在农业生产区,基于此,再加上武陵山地区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农业资源,可以将武陵山地区农业旅游概括为几类:

1、自然浴

如森林浴、农村气息的土地浴、春天油菜花香浴等,主要是利用武陵山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来发展农业旅游。目前,武陵山地区内有黄水森林公园、仙女山等地是较为适宜发展森林浴的地方,一直深受重庆市民的喜爱。

2、丰收游

武陵山地区农业景观随着气候的改变而变化多端,秋天金黄时节组织游客观光或体验农村丰收生活有着巨大吸引力,可以组织游客采摘、品果、参与加工等,体验丰收的乐趣。

3、农家乐

   农家乐是市民体验型的农业旅游,是结合农民生活发展的一类旅游休闲方式,游客可以与当地农民共同劳作和休闲,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主要有农俗观光、农业劳作、农家生活、体验当一天农民的生活等内容。

4、青少年农学游

城市青少年缺乏农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的品格,这已经引起家长和教育界重视,农业旅游是寓教于乐的较好方式。这种农学游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和农业大中专学校学生,发展课外教学和实习基地,对普及劳动生产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发展农业产品有很大潜力。

5、民族农俗观光

如前所述,武陵山地区民族聚居,各个民族分布山区,彼此保留了很多原汁原味的民族农业文化,因此发展民族农俗观光有很大的潜力,例如苗族为求丰收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土家摆手舞等等,这些民族农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6、市民农庄

这种方式在国内已经开始流行,以开发商集中开发经营管理为主,游客可购买或租赁庄园内相应果林、园地或某种作物,自己耕作,最大特点是可以实行社会多渠道、小规模融资,将旅游者纳入旅游投资开发和管理的责任人范围,吸引投资和提高游客重游率。

7、休闲农园

这类休闲农园的市场一般较大,可以结合广阔的山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依托秀丽的景色建设成为集观光、游乐、体验、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区域,体现综合性特色和休闲功能。目前武陵山地区这种休闲农园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已经开始赢得很多重庆市民的青睐。

(二)武陵山地区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空间格局及资源配置

按照空间距离、服务中心城市的功能、农业生产的内容和城市总体规划等要求,将武陵山地区都市农业旅游的空间布局形式配置如下:

    武陵山民族地区山同脉,水同源,文化同质,唇齿相依;区域内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厚重。联合设计开发贯通几条武陵山精品旅游线路,是发展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的极好路子。可考虑打造以乌江画廊为主线的自然人文景观游,以张家界等为代表的山地景观游,按照现有旅游规划的要求,可考虑宜昌恩施张家界凤凰铜仁梵净山乌江画廊重庆宜昌等一批区域内部和跨区域的旅游精品线路。

(三)武陵山地区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要求

1、以农为本,树立大旅游观念

农业旅游涉及农民扶贫和增收问题,武陵山地区的农业人口比重大,因此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必须以广大武陵山地区农民为主体。实践证明,以农为本是投入少、回收快、返贫率低旅游扶贫和增收之路。此外,都市农业旅游是将都市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的新型旅游方式,加之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需要各行业的合作与协调,所以发展都市农业旅游首先要树立大旅游意识,加强行业合作。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武陵山地区喀斯特地形决定了地貌的特殊性,表现在成土速度慢、地表水易流失、土壤侵蚀强烈等方面,生态环境异常脆弱,极大限制了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分布在“坝子”里,“坝子”四周山地丘陵侵蚀强烈,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的责任重大,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3、抓住西部大开发与加入世贸的双重机遇,发展农业旅游

武陵山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以及便捷的交通决定了武陵山地区形象应定位在山水上、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的宣传,以吸引外地和外国游客。

4、结合城市的菜蓝子工程来发展武陵山地区都市农业旅游

可以通过发起“探询我们每天吃的从哪里来?怎样来?”、“今天我吃我种的菜”等活动唤起市民对菜篮子的注意,吸引市民去探究、去实现农业旅游,将市民生活与农业结合起来,发展都市农业旅游。

5、切实重视和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

武陵山地区的旅游业始终面临的难题就是旅游设施的不完善。外地游客对武陵山地区风景名胜非常向往,但其旅游决策往往受到交通可进入性差、旅游配套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面向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建设的国债专项资金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应进一步开展旅游业利用国债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扩大对旅游基础建设项目的基础性投入和导向性投入。同时,政府也应出台更为有利于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人才的鼓励政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
湖北省对武陵山区的20条优惠政策
刍议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重庆市农业农村 “十四五”规划—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重点线路
霸气!万州要建的这个公园竟有228平方公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