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美女十大标准(下)
二、“秀外慧中”——古代美女的理想标准
 
尽管中国历朝历代的美女评价标准或时尚潮流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中国古代传统的美女观仍具有一些较为鲜明的共同点:
 
容貌美:杏脸桃腮、明眸皓齿。
 
从外形上,中国古代美女评价十分看重女性的容貌。笼统的说法是杏面桃腮、眉清目秀。头发以黑而有光泽的长发为美;眉毛虽各朝式样繁多,但总体看以细长而弯为美;眼睛要明亮有生气;嘴唇以小巧唇红为美;牙齿一定要整齐洁白;脸蛋要白里透红,娇羞可人,脸型以鹅蛋形赢得的赞美和得分最多。总之,外貌必须楚楚动人,这是美女必备的首要条件。
 
身材好:修短适中、细腰雪肤。
 
在体态上,大抵宋代以前推崇的是身材修长的美女。“明德马皇后、和熙邓皇后俱七尺三寸,刘曜刘皇后七尺八寸,俱以美称。”南北朝时皇帝纳妃讲“五可”:“种贤、多子、端正、长、白”。但整体而言,是以修短适中为上,小巧玲珑次之。在乳房、腰部、臀部、腿、足五大要素中,最被重视的是腰(杨柳小蛮腰)和足(三寸金莲),最被忽视的是乳房。此外中国古人还特别看重肤色。皮肤以白嫩细腻为美,惯常引用的形容词是“肤若凝脂”。
 
气质佳:气质美如兰、才华阜如仙。
 
所谓气质,就是举手投足之间所体现的一种神态。就内在气质而言,中国古代非常注重美女的神韵。“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令人仰止的神韵并非与生俱来,须仰赖于后天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腹有诗书气自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是陶养气质之道。古人赞美美女才能的词句,多是“年少聪颖,及笄之年,琴棋书画、歌赋音律等已样样精通”等语。中国古代的美女,绝大多数同时也是才女。
 
“明眸皓齿”(面容)、“肤若凝脂”(肤色)、“柔若无骨”(腰)、“修短适中”(身材)、“才艺双馨”(气质)等,可以成为概括中国古代美女的评价标准。而“秀外慧中”,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女评价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那些个“窈窕淑女”,那些个“绝代佳人”,无疑是历史长河中一道绚丽独特的风景,虽然生命短暂,红颜易逝,但时至今日,我们仿佛仍能够看到她们光彩照人的容颜,楚楚动人的身姿,因为她们始终活在那些传世的经典佳作中,活在美丽的传说中,她们美丽的光芒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而文人骚客们赞咏美女的不朽名篇,却积淀凝结成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的内核,对古代美女评价标准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诗经·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中国古代最早的理想美女“标本”,一说来自《诗经·卫风·硕人》。诗中最著名的28字,成为后世美女评价的标准用语,对中国美女文化的形成,影响极为深远。这28个字是: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手如柔荑”,双手像初春的草芽那样鲜嫩柔软。“肤如凝脂”,皮肤像凝结的脂肪那样细腻光滑。“蝤蛴”,是天牛的幼虫,色白而长;“领如蝤蛴”,脖颈像天牛的幼虫那样细长白净。 “瓠犀”,指瓠瓜籽儿;“齿如瓠犀”,牙齿像瓠瓜的籽儿那样洁白整齐。“螓”,似蝉而小;“螓首蛾眉”,前额方正润泽像蝉儿的头面,秀眉细软弯曲像蛾子的长须。
 
诗人采撷现实生活中日常所见的“柔荑”、“凝脂”、“蝤蛴”、“瓠犀”、“螓首”、“蛾眉”等6种事物,来分别比喻庄姜的双手、皮肤、颈项、牙齿、前额和眉毛,言语质朴,形象生动。庄姜之美,极为准确而典型地体现了《诗经》时代人们对人体美的审美规范。即便在今天,白净的皮肤,整齐的牙齿,细弯的眉毛等,也仍然是对女性审美的客观标准。
 
庄姜之美,不仅在于以上6个方面的“体貌美”, 还有浅笑盈盈、顾盼生波的“神情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句极为出彩,陡然使她的形象产生了勾魂摄魄、摇荡心旌的魅力。“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请出来在书本上荡漾。千载而下,犹如亲见其笑貌”。
 
清人姚际恒对此诗极为推崇,在《诗经通论》中称赞说:“千古颂美人者无了其右,是为绝唱”。
 
2、《楚辞·大招》:“丰肉微骨”、“容则秀雅”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关于舞女的一段描写,也被认为是描写美女的范文。其辞云:
 
二八接舞,投诗赋只。叩钟调磬,娱人乱只。四上竞气,极声变只。魂乎归徕!听歌只。朱唇皓齿,以只。比德好闲,习以都只。丰肉微骨,调以娱只。魂乎归徕!安以舒只。目宜笑,蛾眉曼只。容则秀雅,稚朱颜只。魂乎归徕!静以安只。修滂浩,丽以佳只。曾颊倚耳,曲眉规只。滂心绰态,姣丽施只。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魂乎归徕!思怨移只。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魂乎归徕!以娱昔只。青色直眉,美目只。靥辅奇牙,宜笑只。丰肉微骨,体便娟只。魂乎归徕!恣所便只。
 
一队一队的少女翩翩起舞啊,献出最美的诗赋和华丽的乐章。
敲响雷鸣的铜钟奏起悦耳的编磬啊,舞蹈者来往穿梭如落英纷扬。
从低沉到高亢无穷变化着啊,最高亢的歌喉使行云绝响。
灵魂归来啊,倾听这人间至情的歌声传入心房!
洁白的牙齿辉映着红艳的嘴唇啊,美丽的少女越发妩媚动人。
性情善良而高贵温顺啊,仪容举止更方雅无伦。
那体态丰满又婀娜多娇啊,那肌理细腻骨骼苗条。
灵魂归来啊,在这快乐舒畅中纵情欢笑!
多情的美目流盼着深沉的秋波啊,明辉映射在彩笔描画出的柔曼娥眉。
少女红润的脸庞嫩白清秀啊,心灵的纯洁也是一样娇好美丽。
灵魂归来啊,在这销魂的乐境里宽心陶醉!
你长身玉立的少女见多识广啊,优雅的谈吐令人心驰神往。
你两耳在鬓边紧贴着丰润的面颊啊,眉毛弯弯象新月般又细又长。
你开阔的心胸绰约的姿态啊,天生丽质配上了精巧的梳妆。
你纤细的腰身秀美的颈项啊,好象鲜卑的腰带柔婉漂亮。
灵魂归来啊,向你温柔的怀抱忘掉所有的痛苦和忧伤!
敏慧的心房玲珑剔透啊,衬托出你动作也灵捷轻巧;
胭脂粉黛描摹着姣容啊,风中有你身上芳香的油膏。
长袖飘飞半掩住欢娱的舞姿啊,客人留恋你依依不舍地微笑。
灵魂归来啊,让这极乐狂欢伴你达旦通宵!
那黑色的眉毛又平又直啊,含情的眼波象春天一样明媚。
那嫣然的笑靥绽开圆圆的酒窝啊,露出洁白的牙齿如同珠贝。
那肌理细腻骨骼苗条啊,那体态轻盈又婀娜美丽。
灵魂归来啊,这里能给你随心如意的宽慰!
 
屈原的歌赋用字生涩冷僻,流传起来就比较困难。从《大招》中不难发现,屈原在描写舞女的美姿美态时,关注的焦点主要在形与神两个方面。形体上,屈原关注的是美女洁白的牙齿、柔曼的娥眉、红艳的嘴唇、红润的脸庞、细腻嫩白的皮肤、丰满婀娜的体态、亭亭玉立的身材等。如“朱唇皓齿”、“丰肉微骨”、“小腰秀颈”、“粉白黛黑”、“靥辅奇牙”等。神态上,屈原突出强调的是美女温顺善良的性格,优雅大方的仪容举止和谈吐,如“比德好闲”、“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滂心绰态”等。《大招》的影响在于:它基本列出了美女评价的主要指标项,这些指标项或者说关注重点,当时也许只是屈原的个人兴趣,但却无形中左右了后世美女评价的价值取向。
 
3、《高唐赋》、《神女赋》:“其象无双,其美无极”
 
先秦关于美女评价最有影响的人物及作品,公认是宋玉及他描写的巫山或高唐神女的姊妹篇《高唐赋》、《神女赋》,以及另一篇名赋《登徒子好色赋》。
 
《高唐赋》与《神女赋》是内容上相互衔接的姊妹篇,两赋皆以楚王与巫山神女的云雨情故事为题材。据《高唐赋》序云:
 
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昔日楚怀王游高唐,因疲倦而入梦,见一美女对他说:“妾本巫山之女,作客于此,闻知君王在此游览,我愿与君王同床共枕。”怀王于是与该美女成就了一番好事。分别时,该美女依依不舍地对怀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怀王于天亮时观看巫山,果见该美女所说的云雨之形。为纪念此次奇遇,怀王特地在高唐修筑了一座庙宇,取名为“朝云”。
 
后来,怀王之子襄王同宋玉也到此处游玩,襄王内心也期望做一回乃父那样的风流梦。襄王要宋玉向其解释云雨之状,宋玉遂作《高唐赋》。是夜,襄王夜宿高台,“果梦与神女遇”,于是又让宋玉续作《神女赋》。在《神女赋》中,宋玉借襄王之口盛赞高唐神女的美姿美态:
 
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
 
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态也无法寻根究底。上古时代完全不曾有,当今人间根本找不见;她那珍奇宝石般的风采,最好的赞美还会有疏漏。她刚开出现的时候,灿烂的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梁。当她走进一些的时候,皎洁的像明月洒下的光芒。只一会功夫,她的美妙风采我已领略不尽。时而亮丽的如同鲜花,时而柔和的好似美玉。五种颜色一起散发,我无法一一具体描绘。想要仔细观看,却被她的光采照得目晕眼花。
 
在宋玉的生花妙笔下,神女丰满靓丽,完美无瑕。她瑰丽奇伟,姿态万千。刚见她时,但觉光彩耀目,如旭日初升,光照屋梁;当她稍走近些,则皎洁映人,如明月泻地,晶莹闪光。她绚烂似鲜花,温润如美玉,光彩四溢,动人心魄。她作用于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痴迷,而是整个灵魂的震颤。
 
同时,宋玉借襄王的一双慧眼形容神女的盛饰之美:
 
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
 
她那华丽的服饰,就像上等丝绸织绘出精美的图案。绝妙的服饰无论在哪里都光彩照人。她挥动着身上的锈衣,那衣裙非常合身,既不显瘦,也不见长。她迈着娇娆的步子走进明亮的殿堂。忽而又改变姿态,宛如游龙乘云飞翔。
 
在诗人眼里,高唐神女“集天地阴阳的浓艳之美于一身,仿佛翠鸟振翅高飞,举世秀色无法比拟。”何以见其美呢,宋玉进一步描写说:
 
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那相貌是举世无双,那美妙乃人间极品。毛嫱见了她举袖遮面,自知无法比量;西施与她照面双手捂脸,怎敢和她争艳。近处瞧已叫人神魂颠倒,远处望更让人魂牵梦绕。她还有非凡的气质风度,分明是陪伴君王的命相。看见她可是君王大饱眼福,谁会让她从眼前悄悄溜过?心想和她私下结为相好,倾慕她的心情无法估量。只可惜和她交往太少,不敢冒昧地倾吐衷肠。心愿别的人莫要和她相见,那会把她的体态和我分享。神女的美丽是那么丰盛,怎可能一下子说完道光?她的体态丰满庄重,她的容颜温润如玉。她的美眸炯炯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转有神。弯弯的细眉象蚕蛾飞扬,鲜亮的红唇似点过朱砂。娇娆的身段富有弹性,娴雅的神态安闲无躁。既能在幽静处表现文静,又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高唐殿这宽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尽情欢舞或是信步徜徉。裙纱飘动,她轻盈绰约地走来,纱裙拂阶,发出玉佩的响声。
 
巫山神女的美丽令毛嫱自惭,以袖遮蔽;西施失意,凄然掩面。她容貌丰腴,端庄娴淑;肤色洁白,温润如玉;双眸炯炯,脉脉含情;娥眉弯弯,樱唇红润……总之,神女坐立动静,无一不美艳四射,光彩照人。
 
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有关中国爱与美之神的“仅有的珍贵资料”,它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细腻地描绘女性外貌、形体和情态之美的先河。女性之美成为艺术表现的重要主题,可以认定为是由高唐神女的形象诞生为标志的。并且,“高唐神女作为中国的美神,在汉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确实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从曹植的《洛神赋》一直到《金瓶梅》和《红楼梦》,每当文人欲表达女性的性爱和美艳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回溯到这个原型。”这也说明宋玉成功塑造的高唐神女形象,不仅是女性美的极致,而且是美的极致,她形神兼备,既端庄典雅,超尘绝世,又美丽多情,风情万种,被视为“中国第一情人”。
 
4、《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除《高唐赋》和《神女赋》之外,宋玉的另一名篇《登徒子好色赋》在中国美女文化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赋中有一段关于“东家之子”美貌的描写,对后世影响很大: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小姐。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矫;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
 
《登徒子好色赋》之所以影响巨大,第一,该文巧妙运用烘托间接描写美女的艺术手法,对后世美女评价及美女文化影响极大。“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她的美令人何等神往,她就是美的标准,美的化身,增减一分都会损害她的完美。这段话一直被后世引用,其写法被后人所仿效,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罗敷美貌的描写。“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则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东家之子”的绰约之姿、流盼之美,后为西汉李延年《北方有佳人》所师从。第二,此赋比屈原《大招》和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更为简洁地界定了中国古代美女的规范形象,“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成为后世历代美女评价经常引用的标准用语。第三,由于该文的影响,登徒子成为古往今来好色者(色鬼)的代名词。
 
5、《美人赋》:“奇葩逸丽,淑质艳光”
 
关于美女的形象,有一篇《登徒子好色赋》的模仿之作,描绘得也很出色,这就是司马相如的《美人赋》。《美人赋》的前半部完全是宋玉之作的拷贝:也是有人在王前指控作者好色,作者辩解“臣不好色也”,先举出的例证也是东邻女子为绝代佳人,也“登坦而望臣,三年于兹矣”,但作者不动心。这个东邻女子的美貌是:
 
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颜盛色茂,景曜光起。
 
她美发如云,双眉如蛾,牙齿洁白,颜面丰盈,浓装艳抹,容光焕发。但司马相如对美女的刻画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赋的后半部他描述了旅行中的一次艳遇:
 
有女独处,婉然在床。奇葩逸丽,淑质艳光。
 
有个美女独身居住,娇柔地躺在床上,奇花般安娴美丽;性情贤淑,容光艳丽。这个美女看到作者就恋恋不舍,于是请他饮酒,邀他弹琴,她唱起恋歌,抒发了独住空房的寂寞,思念佳人的悲苦,红颜易老的感伤,以及大胆托身的热烈。最后她将作者领进一间华丽的寝室,当此夜深人静之际,美色的诱惑和召唤达到高潮:
 
女乃驰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时来亲臣,柔滑如脂。
 
美女脱去外衣,露出内衣,雪白的身体裸露,显出苗条的骨骼,丰满的肌肉,时时贴身来亲作者,感到柔滑如凝脂。但作者却能坐怀不乱,“脉定于内,心正于怀”,结果是“翻然高举,与彼长辞”,成功地抗拒了诱惑。
 
6、《青衣赋》:“都冶妩媚,卓跞多姿”
 
《青衣赋》的创作背景是,东汉的蔡邕在寒冬时节经过杨国,与主人女婢嬿娩为邂逅相遇并且爱上了她,而迫于程限,不得不离去,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作者因思念对方夜不成寐,徘徊庭院,故作此赋,以排遣别后相思之苦。青衣,本为古代帝王、后妃穿的一种礼服,自汉代后为卑贱者之服,此赋中指婢女。赋中对这位婢女外在的容貌之美与内在的心灵之美都作了赞美:
 
金生沙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产于卑微。盼倩淑丽,皓齿蛾眉。玄发光润,领如螬蛴。纵横接发,叶如低葵。修长冉冉,硕人其颀。绮绣丹裳,蹑蹈丝扉。
 
“金生砂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产于卑微。”是作者感叹美女的出身卑微和卓尔不群。这里的“窈窕”,主要指婢女的楚楚动人,用了《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典故。“盼倩淑丽,皓齿蛾眉。玄发光润,领如螬蛴。纵横接发,叶如低葵。修长冉冉,硕人其颀。”写的是婢女的形貌之美,接连化用《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及“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等《诗》句,向人们展示出一幅靓丽动人的美女图。“绮绣丹裳,蹑蹈丝扉。”则盛赞婢女的服饰之美。
 
盘跚蹴蹀,坐起昂低。和畅善笑,动扬朱唇。都冶妩媚,卓跞多姿。精慧小心,趋事如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关雎》之洁,不陷邪非。
 
这段赞美了婢女的妩媚多姿和温柔多情,主要是内在美的刻画。“关雎之洁,不蹈是非”是用《诗经·关雎》的典故赞美婢女的品性高洁。蔡邕对她可谓一往情深,用欣赏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温柔的婢女形象。
 
7、《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一阕短歌,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顿生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这就是西汉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这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之例。这位佳人何以具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列传》记载: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北方有佳人”,开笔所歌佳人,就有一种雪肤冰姿、晶莹素洁的神蕴。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女,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位。“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一种不屑与众女为伍、孤芳自赏、独立栏杆的冷艳。只这两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领,生出对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脱俗可爱,当其顾盼之间,又该有怎样美好的风姿呢?“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此句是借用宋玉“惑阳城,迷下蔡”的夸张手法,但更进一步。“倾城”一词,早在《诗经·大雅·瞻卬》里就用过:“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智慧女子的破坏作用。李延年故作惊人之语,用倾城倾国之说,突出地强调美色的魅力。
 
上文对佳人的美好作了极度的夸张,末句口气一转,化为深切的惋惜之语:“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给人君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但接着又更进一层: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这里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倾城倾国事小,佳人可是千载难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汉武帝是个好色之徒,尝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这个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8、《陌上桑》:“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个年轻、美丽、高贵、富有、幸福、坚贞、纯洁的秦罗敷的形象。她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实际上,这个人物是理想化的,她寄托着那些民间无名作者的人生理想。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是一个春和日丽的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一抹朝阳温柔地照在林间的一座小楼之上,秦家漂亮的罗敷姑娘从小楼中款款走出,来到城南的桑林之中,又开始了她一天的采桑工作。朝阳下的罗敷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青春、明快、亮丽。
 
下面六句写的是器物的精致和服饰的华美。而详细描写器物和服饰之美,正是为了衬托罗敷的艳丽动人。“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是讲罗敷的采桑工具很讲究,她用青丝做成系在桑笼上的绳子,拿桂枝做成桑笼的把子。古人以身上佩戴草来表示自己心地的高洁,这里是说罗敷很高雅,因此她用的桑笼都要用桂枝来做。“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头上梳了个“堕马髻”,这是东汉时期女子梳的一种时髦发式;耳朵上戴的是以明月珠做成的耳环。“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缃”为杏黄色,杏黄色的绸缎做下面的裙子;紫颜色的绸缎做上面的短衣。这里是说罗敷的服饰打扮,用鲜艳的对比,衬托出她的美丽。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八句可以说是全诗最精采动人之处。罗敷如何美我们没有看见,但可以从别人见到她时的反应了解到她有多么迷人:“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老少男人一见她都失魂落魄,忘了手里的活计,似乎在那一刻,世界上其它事情都无关紧要了。“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一句最有意思,因为看见了罗敷(“坐”为“因”的意思),男人回家后免不了拿自家婆娘与其相比,巨大的反差使他心理难以平衡,郁闷之气顿生,没有个好脸色。作者通过以上四种人见到罗敷以后的反应,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这样的侧面描写和烘托,可谓妙笔生花,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流”,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
 
9、《洛神赋》:“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三国时期,因为感伤含冤去世的皇嫂兼梦中情人甄洛,悲情王子曹植创作了在中国美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名篇《洛神赋》。“才高八斗”的曹植直言不讳地称其写作《洛神赋》受到了前辈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的启发。曹植笔下的洛神形象是这样的: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
 
近距离观察,洛神的形体、容貌之美已达极致: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
 
接着写洛神的服饰之美,为人间所罕见:
 
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作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
 
由于曹植的《洛神赋》,后人常把“巫山洛水”相提并论。人们常用“宛如洛水中升起的洛神”来形容那些世所罕见、艳惊四座的绝代佳人。《洛神赋》中所确立了美女典范,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后来人们对女子的审美取向。
 
10、《美女篇》:“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曹植的这首《美女篇》,语言华丽、精炼,描写细致、生动,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又娴静的姑娘,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清代叶燮推为“汉魏压卷”,并且说:“《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是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暗写美女采桑的优美动作。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主要写美人的服饰,也写到神情。美女采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见到洁白的手;为了采桑,素手必须高举,这样又可见到带着金手镯的洁白而光泽的手腕。因为是采桑,所以先写美女的手和腕,然后写到头和腰,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挂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佩着明珠,还点缀着碧色宝珠和红色的珊瑚。美女轻薄的丝罗上衣、衣襟随风飘动,身姿多么婀娜、步态多么轻盈。美女的一顾一盼都给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长啸时呼出的气息,芬芳如幽兰。使人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不为之倾倒吗?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见到美女停车不走了,休息的人见到美女忘了吃饭,从侧面描写美女的美貌。应该说,曹植的这段描写,显然受了汉乐府《陌上桑》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三百八十一 ◎人事部二十二
男女的那点事为何被称作“云雨”?
让古代四大美人黯然失色的第一美女形象
巫山神女
卷十九 人部下○美妇人第二
【名句集锦】【先秦】宋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