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领导力六层次
——鲁董事长在中建信和学堂研究生学部
第七期MBA班授课选载
(2013年12月12日)
(根据录音整理)
2003年以来,我们每年推荐一本书,其中有《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国学的内容。近期,我从国学中把一些经典的内容提出来,分了几个方面,形成了关于领导力的一些思考,今天分享给大家。
我始终有一个想法,可能有点自不量力,那就是“中国管理该登场了”。以中国人的智慧来说,我们不需要“言必称西方”,西方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中国也有很多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坚持发扬。现在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如说,高考中英语考试分数的比重就要下降。实际上,国外也不是什么都好,中国也不是什么都差。当然,我们总体上还是有很多不足。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了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认为,作为我们企业界的人,还应该讲“管理自信、机制自信、文化自信”。平时我在思考一些管理问题时,就经常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考虑。比如说,我们开发的楼盘,就不会采用“托斯卡纳”之类的洋名字。我总认为,我们中国的文字、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足以能够表达清楚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再比如说,我们五局解决人的问题,就没用“平衡计分卡”那一类的工具,我用“都江堰三角法则”也把它解决好了。都江堰是谁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几千年了,都江堰还在发挥功用,这是世界罕见的。所以,要善于从我们的“老祖宗”那里去汲取营养和智慧,这是我一贯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
这次,我将领导力的理论与国学的思考相结合,形成“领导力六层次模型”,但我感觉叫“模型”太模式化,所以我把“模型”两个字去掉,就叫“领导力六层次”(如下图)。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可以分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个层次。如果你具备这六个层级的能力,你的领导力就牛气了。
首先要“格物致知”。什么是“格物致知”?就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认识并掌握客观的规律,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分析水平,增长处理人和事的能力和智慧。如果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把这个事物用格子分隔开来,分门别类,再分析它的内在联系性,然后装到你的脑子里,变成你的智慧,这叫做“格物致知”。再就是要“诚意正心”。什么是“诚意正心”?诚意,就是使自己的用心更真诚、更可信、更实在。正心,就是让自己的内心更正大、更光明。诚意正心,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变成真正的光明体,发出信实、正大的光芒,去引导自己的生命,走向光明、正大的路程,去点亮自己,去照亮别人和周围的世界。诚意正心是人的生命最核心的部分。否则,即使你有了知识,但你的意念都是歪的,你整天想着偷人家,抢人家,害人家,那你就算有能力,也是负能力。然后是“修身”,“修身”讲的是修养外在的气质和行为。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而后才是“齐家”。我们企业也是一个家,是一个大家庭。治理企业也是“齐家”的一部分。如果能力再强一点,可以“治国”,然后再是“平天下”。这是从内到外、自近而远地阐述领导力。
在“领导力六层次”中,“平天下”是最厉害的。我感觉,从狭义理解,能够“平天下”的人不太多。武力“平天下”算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思想领域的“平天下”。孔夫子就是一个代表。昨天我们接待了两位瑞士客人,他们对我们的展厅很赞赏。办公室的小李给他们介绍“孔子”的时候,他恭敬地说是“孔夫子”。“孔夫子”的称谓,就包含着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尊重。除了孔夫子用儒家思想来“平天下”,还有老子,他是用“道”来“平天下”的。当然,秦始皇通过武力也叫“平天下”,但他是有限的。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也是“平天下”的一种,从文化思想影响上看,毛泽东应该算是一个高峰,但是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在认同度上,毛泽东还是没有办法跟孔夫子相提并论。“治国”,刚才讲的这些皇帝们、伟人们,就是治理国家的。我们大家平时讲起“治国”、“平天下”的时候,好像这些离我们比较远,其实不然。如果从广义的层面讲,可以说,每个人都把自己修养好了,每个企业都把自己治理好了,天下国家自然也就好了。这也是治国、平天下。从这个角度讲,治国、平天下离我们并不遥远。包括我们对国家有一些建设性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大家都来传递正能量,这就是为“治国”、“平天下”做贡献。然后是“齐家”的层面,我们在座的人能多想想“齐家”的事,你的领导力就强了。怎么才能“齐家”呢?要“修身”。这“修身”怎么修呢?要“诚意正心”。怎么去达到“诚意正心”呢?要“格物致知”。
“领导力六层次”,从里到外是一种能量的散发,从外到里是对能力的要求,这就是领导力六层次模型所要反映的,我从内向外画了个箭头,还要再画一个箭头从外向里,实现双向互动。你要想散发能量,提高能力,你就要拥有“核动力”。“核动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模型的圆心“格物致知”,也就是认识事物的能力。为什么有的人能管好企业,有的人就管不好呢?是因为“格物致知”的能力不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管理能力自然就差了。但是,有了这种能力,你还得“诚意正心”,这是人生“核能量”的能源储备库,只有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你才能影响你的周围,你的影响力才会提高。做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有外面的“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
大体来讲,这就是“领导力六层次”的逻辑关系。这是我把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中的“八条目”,重新组合成六个层次,结合我们企业的发展,结合企业各级干部领导能力提升的要求,所做的一个阐发。《大学》的主要内容,按朱熹的解释就是“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天,我把其中的“八条目”整合为“领导力六层次”,也就是把“格物、致知”合并在一起,把“诚意、正心”合并在一起,因为,格物、致知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诚意、正心也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这样“八条目”就变成了“六层次”,今天我试验着给大家讲一讲,我感觉这次比我前一段在地产公司中层干部培训班上所讲的内容又条理了一些,但也不一定能完全讲清楚了,这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提高、领悟逐步加深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模型,我下边引用一些古典、经典来给大家一一做出解释。
第一层 格物致知。
《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是五局“每年推荐一本书”活动今年推荐的读本。我们说“格物致知”,就是要找出规律。规律是什么?是“道”。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你道出来的“道”,就不是“道”了。这个“道”字怎么写的?拆开来看,一个“首”加一个“走”,就是“道”,也就是“面之所向,行之所达”,就是“道”。但是,你写出来的“道”,就不是“道”了。所以,“道可道,非常道”,“道”是“道”不出来、表述不出来的,一旦能“道”出来,那就不是“道”了。包括“名可名,非常名”,也是同样的意思。所以,《道德经》被称之为“玄妙之学”。但是,虽然“格物致知”的规律是摸不着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宇宙在某一个“时点”或“极点”一下就爆发了,开始不断地延伸,但这个延伸也不是无限的,到了极限后它又要进行收缩,偌大的宇宙最终收缩到直径大约二十五公里这么一个状态,到了这个时候,又会来一次大爆炸,循环往复。这个过程多久呢?历经几百亿万年。在这个爆炸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微粒、尘埃,其中有一部分就变成了人。人类的历史有100多万年,相对于个人是很长很长的时间了,但相对于整个宇宙也是很短的。我们讲太阳系,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这都是规律性的体现。人要想改变宇宙的规律,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认识这种规律,遵循这种规律。地球几十亿万年运行形成的沟沟壑壑、山山水水,我们不能总想着去改造它、打破它,一个是你做不到,再者你打破了,你将受到惩罚。因为地球还在运转,它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中,你不能人为地去干扰它、破坏它,只有去适应这个规律。为什么说风水学是有一定道理的呢?地球表面有这高高低低,所以,气流啊,风啊,雨啊,这些东西的形成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要研究这种规律,遵循这种规律,而不是试图改变这种规律。恩格斯说过:“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征服,就是自然界对人类报复的开始”。因为你把地球的平衡打破了,它就需要寻找新的平衡,在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受伤害的是人类。
这是从大的方面讲。从小的方面也可以体现规律性。世界是由原子、质子等很多很小很小的粒子组成的。粒子虽然小,但它在左右这个大的宇宙。人类相比它来讲,又是很大很大的,但人类想要改变它也不可能,人都看不见它,只有遵循这个规律。基因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不管是很大的事物,如宇宙,或很小的事物,如基因,人类都没法改变,只有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认识这种大的规律、小的规律,并遵循这种规律,运用这种规律。这样,你才能得到好处。否则的话,你就要受到惩罚。这是对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是对“道”的认识。这种规律性是非常奇妙的,比如,现在最快的计算机,每秒能进行10的48次方运算,这是什么概念呢?一秒钟,就相当于人类感觉一万年的时间!所以现在叫“一万年太久,只争一秒”。企业运行也有自己的规律,比如说我们搞三大业务板块,推动转型升级,也有一定的规律,我们怎么样去认识这种规律,将其运用于我们的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
“格物致知”这个层面,《道德经》里还有一句话可以阐述,就是:“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意思就是,“道”虽然很朴素,很小,但天下没有能让它臣服的,人们只能够臣服于它。当王侯的人,如果能够守住这个“道”,万物自然而然就臣服于你,人们不需要给万物下达各种指令,他们就可以自动均衡地发展了。我们不是“侯王”,但是如果我们能守住“道”,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切艰难也都可以像步履平地一样通过,万物都会顺畅地听我们摆布。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循“道”,遵循事物的规律,遵循适合我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道”。
“道”这么玄妙,那平凡人怎么来理解呢?我感觉可以用这句话来解释,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意思是说,世上最好的事物就是水了,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并且“处众人之所恶”,众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它去,水总是往低处流的,水能破解万物,万物都离不开它。水的这个特性,几乎接近于“道”了。所以,如果说“道”你不能理解,那你就仿效水的特性去做就行了,居住要有选择,胸怀要博大,待人处事要真诚友爱,说话要言而有信,理政要善于治理,做事要能干,行动要选择时机,总之要符合规律,顺天而行。通过“不争”,从而达到“无尤”的境界,就是做什么事都能够恰到好处,让人没有什么可埋怨指责的。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经典《大学》里边的话,现在我用道家的经典来印证儒家的话。我认为,儒家和道家,都是讲“道”的,都是讲做人最基本的东西的。区别在于,道家更加理论化一些,儒家更加实践性一些。但是,中华文化同出一源,在讲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在认识规律这个事情上,儒道是相通的。我引用道家经典来解释儒家经典,也是希望给大家传递这么一个信息。
第二层 诚意正心。
如何做到“诚意正心”呢?首先,要像《论语》所说:“民无信不立”。民,可以是讲众人,也可以是讲个体。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信不立。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个体,也是无信不立。你要想“立”,你就必须讲“信”,这是最根本的。你不讲“信”,最后伤害的是自己,你就“立”不起来。所以,我们的“信·和”文化是一个好东西,“信和”的内涵,先哲们都已经论述了,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信·和”文化,践行我们的“信·和”文化。
“诚意正心”,除了这个“信”,还要做到什么呢?我引用论语的一段话: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有一次,子路向孔子求教,如何才能把自己修炼成“君子”,孔子说,把自己修得恭恭敬敬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端庄得体,让人没啥可挑剔的。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回答,把自己修好了,还要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处,给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子路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回答说,周围的人安定了,还要继续修己以安天下百姓。能够通过修己来安定百姓,恐怕尧舜都很难做到啊!“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是我们修炼的三个层次,其中“修己以敬”,是最基本的前提,然后再“安人”,再“安百姓”。如果我们连“安百姓”都能做到了,那就比尧舜还做得好。尧舜是古圣先贤,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他们看齐,就像毛泽东讲的“六亿神州尽舜尧”,那整个社会就肯定是好的了。
《道德经》里还有的一句话,也是讲“诚意正心”的,就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爱表现、爱张扬的人,不够明智,不够聪明;自己认为自己一贯正确的人,不能彰显,不能被别人认可;自己认为自己做了很大贡献的人,其实并没有功劳;自己不虚心,总喜欢骄傲自满的人,不能够长远。我们要“诚意正心”,就不要做“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
做没做到“诚意正心”,怎么去反思呢?“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维,见德思义”。就是说在这九个方面,你要不断去“诚意正心”。看的时候,你要思考自己看清楚了没有,不要什么事情都没看明白,就作出决定;听的时候,你听清楚了没有,同样需要思考;你的面部表情,是不是做到温顺谦让了,是不是还是“张牙舞爪”的,不够恭敬,不够温顺,不够温和;你的外貌、形体是不是对人恭敬,能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形象;你是不是忠诚你的上级,忠诚你的国家,忠于你的誓言和诺言;你做事的时候,是不是敬业爱岗,是不是怀着一种恭敬的心情去做,是当“差事”还是当“事业”在对待;有疑问的时候,你是不是认真分析寻求答案,有没有想当然;遇到不平,你有没有发怒,有没有想到发怒可能带来的难处;得到了,有没有想想,是不是符合道义,符合正义,符合法律,符合公理,等等。我想,“诚意正心”,你能做到这几条,就算差不多了。
第三层 修身。
在“修身”的层面,我总结了君子的十种品格,简称“君子十品”。纵观《论语》里边有107处是讲君子的,这里面不包括君王的君,只是讲君子的君。我在这107处中挑出30句,然后将这30句又归纳成十个方面,就是“君子十品”。如果我们能够把这十个方面做到了,就能成为君子了,我们的修身就修好了,领导力也就提升了。
君子第一品,是讲孝和仁的,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乎”。儒家思想是讲仁的,孝弟是仁的根本,你想对父母都不尊重孝顺、对兄弟姐妹都不关爱的人,他能做好人吗?五局是个大家庭,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都要相亲相爱。另外,除了孝弟,君子还要做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就是说,君子只有庄重才有威严。有的人见了领导勾肩搭背、拉拉扯扯的,搞得领导也没有威信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不庄重就会轻浮,无法沉淀。君子要善于学习,因为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更重要的是,君子要讲忠信。不要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毛病不要忌惮不要掩饰,改正错误就好了。
君子第二品,是讲学习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古代这个“说”是通假字,通喜悦的“悦”。“时”的古体字是一个日,一个土,一个寸。讲的是古代利用太阳影子记时的晷,一个时辰那个影子走一寸的地,但是这一圈转过去了,第二天又转回来了,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们常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里的“一寸光阴”也就来自这里。“时习之”说的是“好书不厌百回读”,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学习。学到老,活到老,活到老,学到老。这个“习”字的含义,一是复习的习,另一个是练习的习。“习”的古体字,上边是一个羽毛的羽,下边是一个白字,表达的是一只小鸟在白天练习飞翔的形态。在这句话中的“习”不仅是复习,还是练习的含义。练习是最重要的,学完后是为了去用的,能用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实践,当然是一件喜悦的事了。“有朋自远方来”,这是说对待朋友的,朋友从远方来看望我们,我们肯定高兴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是人家对你不了解,你也不要抱怨。有的同志做了几件事,领导没有表扬,就生气了,这个不够君子。一定要把这些不君子的行为修正掉。
对“人不知而不愠”,还有一个注释,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什么意思呢?君子只需担忧自己没有能力,不要担心人家不知道你有能力。你只要真有本事,大家就会知道,一时不知道,以后也会知道。
这是君子第二品,讲的是对待学习,对待周围的人,你要怎么去做。君子要善于学习,并且凡事要善于从自身上找原因。
君子第三品,是关于言与行的。“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话的时候要三思,行动的时候要敏捷快速。毛主席比较喜欢这两个字,给他的两个女儿起名“李敏”、“李讷”,希望她们能够像孔夫子说的那样“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还有一句,也是类似的意思:“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对于言过其行、言过其实,君子是感到耻辱的。这是讲“言”与“行”的关系。没本事不要急于说大话,吹牛吹不起高楼大厦。我们应该少说多做,在做中学,在学中成长,长到一定程度,不用说,大家也都会看到,大家也就知道你了。
君子第四品,是讲义和利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对“义”看得比较重,小人对“利”看得比较重;君子心中思考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小利、私利;君子行动前参考道德法规,小人往往有侥幸的心里,总想干一些坏事又不被人发现;发达的时候大家都能做好,到了穷困潦倒时怎么衡量君子与小人呢?君子在穷的时候能够安于贫困,小人就开始乱七八糟了。所以,即使遇到最困难的情况,也能做到坚守底线,这才是君子的行为。
君子第五品,是关于交友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小人总是同流合污的,君子有他的原则性。君子怎么去交朋友呢?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就是说,直率的,心胸广阔、能够体谅别人的,见多识广的,都是有益的朋友;性格古怪的,优柔寡断的,使坏、搞阴谋诡计的小人与佞臣,这些人不要交。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交朋友就要交这些高雅的、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朋友。
君子第六品,是关于待人处事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有一些人,看到同事提职了,有好事了,就写举报信。这是什么行为啊?小人啊。尽是用的一些阴损的招儿。君子要成全别人的美事、促成别人的好事。还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坦荡,小人心胸狭窄,总是东家长、西家短的,喜欢传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很多人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以讹传讹,也不够君子,也不够坦荡。还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能反思自己的毛病,小人往往找别人的毛病。我工作没做好,是领导不重视,朋友不关心,同级不支持,下级不努力,都是外在环境不好。不找自己的毛病,不从自身找原因。一有错误,马上推脱,这不是我干的;一有好处,马上往自己身上贴,这是我干的。揽功诿过,典型的小人行为啊。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君子厌恶总是说人坏话的行为,厌恶下级毁谤上级的行为,厌恶逞匹夫之勇而不讲礼节的行为,厌恶粗鲁莽撞而顽固不化的行为。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既有君子的成分,也有小人的成分,如果我们把身上小人的品行都修正了,就只剩下君子的品行了。要把君子的行为发扬光大,把小人的行为去除,这是修炼的本质。
君子第七品,这是讲敬畏心的。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是不是有所敬畏,这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有三畏:对于天命和规律性要尊重,对于上级和长者要敬畏,对于圣人的教诲要听从。小人不知道敬畏,也不知道害怕。所以我经常讲,一个人连鬼都不怕了,他还怕法律吗?法律都不怕,他还是个人吗?“狎大人”,就是对长者不敬重、不尊重。毛泽东是多么伟大的人物,几百年中国才出这么一个人,一些人把他说得乱七八糟的,这种行为就是“狎大人”。毛主席今年诞辰120周年了,他出生前几百年没人比得上他,这120年没人超过他,我相信再过100年也不会有人能超过他。你想前后一共四五百年就出这么一个,我们怎么能够不尊重他呢?!拿住他一点小错误,无限上纲上线,诋毁他,污蔑他,这都是小人啊!
君子第八品,是讲如何对待错误的。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有没有过错呢?有过错。君子的过错像什么呢?像日食月食的样子。日食月食谁都看得见。但君子只要把错误改正了,人人都景仰他。我感觉,毛泽东的过错就是君子之过。君子有了错误,不要试图去掩盖,因为掩盖需要谎言,谎言多了,你就“圆”不过来了。本来犯一个错关系不大,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但你一掩盖,最后你就需要很多谎言和过错来弥补,还不一定能掩盖得了,实在是得不偿失。不如坦然面对,闻过则改,善莫大焉。
君子第九品,是讲人生态度的。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天命就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你对规律性没有认识,违背规律去行事,就无以成为君子;不知礼节,你就不足以在社会立足;不能了解言语背后的含义,你就不能真正地懂得一个人。所以要“知命,知礼,知言”,尊崇好的东西,明辨是非,不要“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譬如说父母、长者、领导批评了你,要知道好歹,他是对你好,即使有些冤屈,这些批评也是善意的。要正面地去理解这些事情。
君子第十品,是讲综合仪态的。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孔子评价郑国的宰相子产的身上,有四点最能体现君子的风范:第一点就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恭敬自己、尊重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就不要指望别人真正尊重你。怎样尊重自己,用现代的话说可以叫“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同时也要注意外在的形象,以及与不同人交往的深浅程度等等。第二点就是尊重上级领导,包括对事业或者说职业要敬业。第三点就是对老百姓、对下属要施以恩惠。第四点是指在用人的时候要讲义。另外,还有一句话,是形容君子给人的印象与感觉。“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远远望去,君子外表很庄严、很威严,有点可怕的味道;但是接近他的时候,感觉很温和、宽厚;听他讲话,则严谨不苟,很有指导性,都是一针见血的道理。
这是“君子的十品”,我从道、学习、交友、言行、义利、仪态、为人处事、是非判断等等方面,讲了君子具备的十种品德。在“修身”这个层面,如果你这十条做好了,你就是真君子。虽然离修成神仙、修成圣人还很遥远,但孔夫子说了,他都没有见过圣人,那我们要修成圣人也不大可能,修成君子就不错了。
第四层 齐家。
“齐家”,我引申为带团队,这里我把“大家”的概念多说一点,“小家”的概念少说一点,因为在座的大多都是领导同志。
首先是《论语》里这一句,“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团队要带好,以身作则最重要。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
再一个是《孙子兵法》里有一段话:“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这是《孙子兵法》里对带队伍的论述。意思就是,将士卒视作婴儿一样地爱护,他就可以跟你一起赴汤蹈火;将士卒视同自己的爱子一样,他就可以为你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宽厚,那你就不能指挥他;你过度溺爱他,即使他犯了错,你也不整治他,娇生惯养,最后他就是不能用的废物。所以,带队伍不能“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一定要厚待而有原则。团队内部,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强调纪律性。否则,你的团队是带不好的。
另外,《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也是讲带队伍的:“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什么意思呢?领导有四种境界,第一种叫“不知有之”,不知道他的存在,自然就和谐了,这是最高的境界;第二个境界,“亲之誉之”,大家很亲爱他,称赞他,美誉他;第三个境界是“惧之畏之”,就是害怕他;第四个层次叫“恶之侮之”,大家都不尊重这个领导,这是最糟糕的了。我感觉,做领导的,要好好修炼自己的领导力,不仅应该做到第三个层次,还应该做到第二个层次,最好是能达到第一个层次。
第五层 治国。
关于“治国”这个层面,我们首先要知道的一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说的是民本的思想。领导需要把你的下属、你的“臣民”、你的国民,看得很重要。
还有一句,“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怎么样治理国家,如何为政,孔子答,要“先之、劳之”,就是你要先做榜样,你要求人家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你要下属好好工作,你自己首先要把工作做好。子路说,你能不能说得详细一点啊?子曰:“无倦”,就是做到了“先之、劳之”,还要不知疲倦,持之以恒。圣人言语非常精炼,几千年反复地说,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领导者带队伍,治理国家,自己首先要做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教育小孩,你整天打牌,吃喝玩乐,那对小孩是什么影响?他肯定不会好好学习。
再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是《礼记》中的一句话。《淮南子》中有一句“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一言而万民齐,靠什么?靠的是公正无私。五局这些年的发展,一个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公平公正的机制。治理国家也是这样,一定要公正公平。温家宝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还有一句来自《道德经》,“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就是说,要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所以有这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一个大的国家,要像烹制小鱼一样地用心。
在“治国”这个层次上,我讲了四句话,比较发散,事实上我希望传递这种信息,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些基本观点上最后总都是相交的、一致的,而不是相矛盾的,它们都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第六层 平天下。
关于“平天下”,只有一句话,做到这一句话,就可以平天下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要遵守“道”,掌握规律。“道”无处不在,侯王若能守之,万物自己就会自律。当领导的,就是要做到让“万物自化”。如果个人欲望发作了怎么办呢?“吾将以无名之朴镇之”。“无名之朴”就是“道”啊。用“无名之朴”镇之,大家就没有私欲了。“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没有了坏的欲望,没有了个人私心,天下就会自定。追求万物自化,追求天下自定,这是最高的境界。如果我们的领导力能够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卓越的、伟大的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相信我们就会有进步。
这是我讲的“六层领导力”,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讲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5句传承千年的名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想读懂《大学》,先看看这些,会让您脑洞大开
《平“语”近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大学》节选教案
浅谈《大学章句》中的修身之道
《大学》修身三重门概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