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5)松江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
松江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批次 公布日期 所在街道 地点 年代类别
陈子龙墓第四批1987.11.17方松街道广富林村清顺治四年(现代重建)古墓葬
夏允彝、完淳父子墓第二批1980.8.26小昆山镇松江科技园区荡湾村清顺治二年古墓葬
大仓桥第八批2014.4.4永丰街道中山西路仓桥弄南1626古建筑
颐园第八批2014.4.4永丰街道松汇西路1172号内明、清古建筑
醉白池第八批2014.4.4岳阳街道人民南路64号内清古建筑
1.陈子龙墓
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子龙为明末名土、著名文学家。其墓位于佘山乡广富林东首。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曾加以整修,树立墓碑。乾隆五十四年,松江地方人氏为纪念陈子龙投水死难,于墓前建有“沅江亭”。但至解放前,已年久失修,只剩断碑蔓草,一丘荒冢。1956年,松江县人民政府曾作过保护性修缮。1957年8月,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墓被平毁。
1987年,由市文管会组织调查后,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着手进行修复。全部工程于1988年告竣。新修的陈墓,以花岗石为地坪,4级台阶,四周绿化;墓前碑石刻有陈子龙画像及顾廷龙所撰《陈子龙事略》;墓门上刻有李一氓所写的“明陈子龙墓”;并按原貌重建沅江亭,乾隆五十一年所勒墓石,仍按原址竖立。
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
夏氏父子为明末名土、著名文学家。其墓位于县境西北昆冈乡荡湾村北,石驳墓基围成一块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约2米,面宽约30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曾修葺,立有知县谢庭熏“禁止樵牧”的石碣。1954年,乡间掘古墓成风,夏墓亦被掘,因石椁甚坚而罢。1955年4月,又被掘,破椁出棺。后经劝阻,仍将棺纳入墓内。盗墓者将所得夏允彝石印章两方出卖,县文化科从而得知此事,派员调查,嘱当地村干部妥为保护。
1955年底,江苏省博物馆拨款将夏墓修复一新:墓前筑甬道,禁碑置甬道前端;墓前设石供桌、石凳,并在四周植树绿化。195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松江划归上海市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题墓碑。“文化大革命”期间,夏墓石桌、凳被敲碎,甬道泥土被挖去,四周竹木尽被砍光,墓地还种上了豆、麦。
1981年,市文管会拨款维修,恢复原貌,并立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1983年,又拨款植树绿化,并派人负责保护。
3.大仓桥
位于松江镇西部玉树路东。系南北向、五孔拱形大石桥,高约10米,跨度约50米,为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桥原名永丰,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俗称大仓桥。旧志记:西仓桥在钱泾西,明天启年间知县章允儒建。南仓,即水次西仓。明董其昌曾作《西仓桥记》。随着河道变浅变狭,现在五孔桥只有中间三孔尚在河面上,两端两孔下的河道已淤成河岸。
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建。原名:永丰桥,桥额刻“重建永丰桥”五字。因桥南有旧时松江府粮仓水次西仓,故俗称:大仓桥,西仓桥。南北横跨老市河。桥全长50米,桥宽5米,桥高8米,五孔不等跨,中拱最高。纵联分节并列起券。青石砌筑桥身,青石护栏,花岗石石级。
2002年,松江人民政府和永丰街道共同出资修缮。施工中,在北堍桥拱内发现《华亭仓桥碑记》石刻,长169厘米,宽83厘米,厚22厘米,下有榫头,碑额刻祥云纹,左右两边刻“S”形带状纹。碑文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辨认。(此碑现在还在北堍桥洞下)
1985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颐园
位于城秀南桥西有一座始建于明末,原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宅园。清代原系赵梅住宅的一部份,名“因而园”。道光年间,转卖罗姓,易名“罗氏园”。光绪年间,罗家又把园售给浙江归安县(今吴兴县)知县许威,取名“颐园”。1937年归高君藩所有,当地人称“高家花园”。“颐园”今为上海市第四福利院。
“颐园”是上海现存最小的迷你园林,但山、池、桥、楼、阁、斋、舫、榭、廊、古树、翠竹一应俱全。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颐园处处残垣断壁、园内杂木丛生、假山岌岌可危,水池变成了垃圾场。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出资并组织了修复工作。梁思成先生的高徒、上海建筑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梁友松亲自到颐园布置绿化。
据说雨景是“颐园”的一绝,“颐园听雨”是松江二十四景之一;即是平时,听不到雨声,但手扶曲桥把手,仰望小山上透着历史神秘的百年老树,再腑看池面几茎初出水面的新荷,顿觉绿意盎然。这集几茎为一丛的稀疏布局,恰成了池塘的特色。几条游鱼摇头摆尾,在荷叶四周巡游,更添风韵。
池塘侧是假山,这黄石假山可是松江籍叠石名匠张南垣的作品。假山呈崖状,凌空于地,有石径盘旋而上,可直至其巅,然后折道而下,曲径通幽,抵一石室,广可一丈,旁有石床,供游人小憩。
不得不提的就是池畔的“双楼”,所谓“双楼”是园中南北相对的两幢楼。按松江民间的说法,南面的一幢是“戏楼”,北边的一幢为“看楼”。两幢楼都是砖木结构的,高约五米,五间七架,屋角起翘,檐下转角垂以花柱,有挂落连之,造型端庄、秀丽。“看楼”内摆设精致,楼下是花厅,临池塘,室内全是红木摆设。楼上是看戏的地方,摆设更加精巧。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师陀曾经考察过颐园,他说:“明代戏楼保存得如此完整,全国恐怕仅此一处了。201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醉白池
位于松江镇人民南路。清顺治年间,邑绅顾大申在明代一座旧园遗址上改建而成。据《醉白池记》载:宋代“韩魏公慕白居易而筑醉白堂于私第之池上,水部君(指顾大申)又仿韩而以堂名其池”。原醉白池规模较小,1958年在园西扩地60余亩,扩建后,醉白池正门朝西,门内有湖,沿湖筑草亭、长廊,过池上石桥,水杉林尽处为中门——原醉白池大门。门内庭北是雪海堂;雪海堂后院,对称植有百年丹桂两株。顺廊屋可步入园林精华部分——内园。园以黄石堆砌的长方形水池为中心,四周绕以楼阁亭榭和长廊,以及高低错落、迤逦相连的花墙。
     以横跨于池北的“池上草堂”为中心景物,正中挂着一块“醉白池”字匾,堂屋东面是一座四面厅,建筑具有明代风格。水池四周还有不少精雕细刻的亭榭。东南面有大湖亭,东北面有小湖亭,西南面有六角亭,四面厅东有一座船形屋宇,名为“疑舫”。长廊间隙花圃中,植有梅、芭蕉、牡丹、金桂等。池北有三百多年的樟树,池西有几株罕见的大冬青。
     醉白池曾几易园主。乾隆年间,为娄县人顾思照所得;道光年间,被育婴堂购用;日伪时期,又为日军盘踞;解放战争期间为国民党交通警察部队占据。1959年,人民政府拨款扩地,修建为公园,对外开放。“文化大革命”中损坏严重。明代“石狮”、“泼水观音”等古文物被击碎,古建筑物上雕塑多被砸坏,厅堂匾额被拆除焚毁。1981年,政府部门又拨款70万元进行大修,并新辟了玉兰园、赏鹿园两组仿古景致。醉白池南部廊壁和部分庭园里,恢复了《云间邦彦画像》等石刻,陈列了一些艺术史料碑刻。1986年,迁建清嘉庆年间雕花大厅于园内。政府部门又拨款140万元,分期整修园中部分景致。
早在1962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的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
上海的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你知道几个?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正加速推进中……邀您来这里寻回松江人共同的记忆
村外小河上这座看似不起眼的石桥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常熟文物保护单位
福利‖免费福利!打卡上海之根、漫步大美松江,get专属徽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