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城厢龙门邨仁庐

走进龙门邨,中心弄二侧建筑比较宽敞干净,每排住房之间布局整齐,显得开阔疏朗。当年,龙门书院搬离,大小老板蜂拥而至,先买土地,再各自请建筑师设计、建造。因此,和其他上海弄堂整齐划一的建筑式样不同,此间的6幢独立住宅、68幢新式里弄和2幢旧式里弄,几乎每幢都不一样。弄堂内有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独栋住宅多种类型。

总体布局整齐,单体多种式样,有的为中式,有的为西式,有的采用西方古典装饰或装饰艺术派装饰。古典巴洛克式等西洋建筑风格元素,被人称为“微缩的万国居民楼”。弄内10号仁庐就是独立花园中西式住宅,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


清水青砖立面,局部水刷石立面衬托立体感。

直线条装饰简洁流畅。

仁庐原本是一栋二组双开间三层组成一个住宅单元,现院子一道竹篱笆一分为二。如今,房子一半是画廊,另一半还住着居民。听说是房主的大儿子过世后,他的后辈把一半的房子卖出去的。


仁庐三层中西结构,高高的清水青砖围墙,据居民称仁庐是著名工商界人士荣氏旁系亲戚。荣老先生当年是看着爸爸请人把这幢房子造起来的。”当时初中三年级,大概十六七岁。记得很清楚,我跟阿拉爷(爸爸)去看55号,伊拉房子比阿拉造得早。我伲(我们)房子呃式样是参照伊拉呃。”1937年,房子造好,没想到抗战开始了。老先生跟随就读的大学迁到内陆读书,父母和哥哥、姐妹逃到法租界去暂住,一家人直到1946年才搬进来。




双开间中式住宅,就是由客堂和厢房组成房子经过修缮、装修,基本保持了原貌。天花板上的石膏吊顶是花型图案,楼顶晒台的烟囱上,围砌的青砖刻着工匠的名字。

宽敞明亮木制楼梯。

北面设有亭子间。





多边形的前厢房窗台。


前楼有宽敞的阳台。


高高的清水青砖围墙,院子地坪也铺满了青砖。


仁庐边门


仁庐的进深。

仁庐的进深

中式结构,西式装饰。中西合璧。

“仁庐”牌匾由当时名人墨客伊立勋题写。

伊立勋(1856~1942),字熙绩,号峻斋、石琴,别署石琴老人、石琴馆主,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室名石琴馆,福建宁化人,伊秉绶后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大家,真草篆隶无所不能,功力深厚。曾任清光绪无锡知县,民国时期寓居上海以卖字为生。


伊立勋作品。


地上的圆点马赛克是近80年的老货了,嵌在地上的风水铜钱也保留着。


仁庐二组双开间中西合璧住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闲话之十四:《龙门邨》,传承文化城市之上海老城厢
四明邨
(11)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上海最长的弄堂—龙门邨
讲座 | 徐锦江:对一条路的路史式研究,为了回家
魔都看门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