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实施方法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实施方法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16:27

主导一主体论”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明确指导思想,体现先进理论
运用“主导一主体论”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是观念问题。陈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教育的功能定位于训练记忆和进行选拔

(二)分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准备
教师如同节目主持人,要主持好一台“节牙’,必须事先做精细的准备,有些甚至要进行严格的“排练”,然后才能“录制”或“直播”。为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有最充足的准备(大大超过原有“讲授式”的信息量)
而且还要根据内容,预设一定的情景,要想好主持人的“串连词”,以便在“舞台”上更好地调动气氛,在“冷场”时及时“救场”。这对教师的全面素质一知识储备、应变能力、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比以往教学模式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三)创造有利于实施新型教育模式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1.必须设计、选择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环境,除了社会和学校的教育改革氛围之外,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环境和条件。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直接应用的。而不能将现代化设备、设施锁起来,仅仅作为学校改革的一个证明,成为一种摆设。
2.必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研制高水平的教学软件。教育教学软件包括一般的印刷载体。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等,也包括由计算机多媒体演示型软件,教学的课件型软件和集开发平台、基本教学模块和学科素材库为一体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工具型软件所构成的计算机教育软件。在各种教育软件的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突出对学习过程的优化。
(四)设计教师的主导活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
1.必须树立教师的主导意识及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思想上教师要确立教学模式意识,即善于运用“主导一主体论”教学模式,并努力向其教学的理论或思想靠拢,自觉的寻求指导;能根据学习或教学理论的新观念、新进展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认知主体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善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必须运用精湛的技巧设计好教学过程
教师不仅要有庄重可亲的外表、落落大方的举止,更要有生动有趣的“串词”,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从而准确有效地控制课堂内容,风趣生动地驾驭课堂气氛。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知识去传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学生交流,善于发现和观察学生的心态,把感觉内化、升华,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总结,并努力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
3.尽量达到默契、精确的配合
通过合理的课堂进程关系,使“主导一主体论”教学模式成为一种稳定的结构模式,使教学双方由陌生到习惯,进而到熟练,在每个教学过程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更默契地配合,更精确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士动性,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沟通、互动、愉快的合作过程。

     何克抗教授提出教学并重理论、“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理论后,逐步实施中小学教学改革过程中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认知过程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性,而忽视情感因素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电化教育研究,2007,7、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24页)并认为是“以学为主”教学理论的缺陷,而在此基础上与“以教为主”的教学理论缺陷一起,导出教学并重的理论和“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由于具有两个分支(右分支对应“传递—接受”教学,左分支对应“发现式”教学),所以显然它应能支持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此外,由于这两个分支既有公共部分又可相互跳转,因而还可方便地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不同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也可进一步细分,加上有些策略之间可以相互跳转且有多条不同的出口通路,因而能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的含义

信息技术作为认识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体现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会体现得越充分。

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一、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任务”,而且这些“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这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操作

任务设计:你曾经迷路吗?你用什么办法找到目的地呢?到了一个生疏的地方是很轻易迷路的。人们为了防止迷路,会做些什么呢?一些人采用问路的方法,另一些人则使用地图。一天,你的新同学要到你家来玩,但他并不熟悉路,你的任务是为你的同学制作一张地图,帮助他找到你所在位置,并且还不会迷路。

计划执行:1、开始计划:在开始使用电脑工作之前,认真设计你的地图是很重要的。为了设计制作的更好,可以把想法写在一张纸上,也可以先画下草图。

2、动手操作:仔细在你的地图上为每一个建筑和道路画上图标。调整位置使它们看起来像真实的街道一样;有些街道要比其它街道宽一些,可以调整线条的粗细和颜色,区分主要街道和较小的街道;画一些不同外形的标志来表示街道两边的建筑,为使每个标志显得更加醒目,可以采用不同的编辑技巧,并注重将每个标志都放在正确的位置;街道看起来是不是很乱?尝试调整文本和图标的位置、大小和方向;运用箭头制作一些地图符号,表示道路的方向;还愿意再做些改进,使地图看起来更漂亮些吗?或许可以添加上些剪贴画,如树、动物、人、公共汽车,或者是可以见到的东西……。

3、精益求精:再看看你制作的地图,每条街道都在正确的位置了吗?街道旁边的名称写对了吗?每个商店和建筑都在正确的街道旁边了吗?这样一张地图可以找到你家了吗?你还能再改进一下,让地图更轻易明白吗?

4、能力拓展:怎么样使你的地图看起来更有趣一些?可以使用文本框介绍一下地图中比较有趣的东西和地方。  

     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建立与其同学的交往,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样也强调了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完成任务后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促使学生去接受新的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h动画,并通过3D技术把软驱的内部结构完全呈现出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整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讲授该课时,学生能够轻易地观看到他人的作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四、重复知识、培养能力

重复知识的练习,目的是通过练习,以反复运用为手段,将新知识的应用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形成习惯。五、专心关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在重点强调课堂设计的同时也应注重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不能轻易批评学生,更不能动辄就向学生发火,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要做到适当、适度,而且还应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偶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点小错,这时我们应该很自然地面对,不应有意回避。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侧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好,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专心关爱学生,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浅析
依托课改新理念构建有效新课堂
“导读”呼唤“导师” (评论: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农村体育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安阳殷墟学习归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