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必须让中医走向现代化

必须让中医走向现代化

 

作者:符中建 (深圳市注册执业中医师,微信号:13902478031)

有人认为,中医平庸无能,甚至是骗子和误人,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医独具一格,自成体系,博大精深,这种争议,自从几千年前至今一直都是时有风起云涌,跌宕起伏。

其实,这种争议永远也不会出现谁胜谁负,因为,在客观上存在着无数的中医诊疗曾经给国人做出过无数次救死扶伤的贡献,但也有一些低级的中医诊疗曾经给某些国人带来过不少的伤害,所以,不同的诊疗效果给不同的人们留下了不同的感受,因此,每个不同的感受者各抒已见,分歧悬殊,在所难免。

不可否认,对中医,应当持部分批评接受的观点,这是对的,但持全面否定和排斥的观点,这是错的。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应当看到,国人的医学得不得世人的接受,中医也确实是存在着很多不能令人信服的旧东西:

第一、繁者臭,简者空,缺乏科学。

其实,中医的很多古书典籍当中就存在着不少繁而发臭的东西,本应删繁就简,加予淘汰,但是,有人却把它捧为至宝,举一反三,以讹传讹,误人误已。

例如,“浮沉迟数”四种脉象本来就已经足够作为辩证参考,但是,有人主张脉象21种,甚至后来还细化到了103种,其实,不管21种也罢,103种也可,什么“滑”、什么“涩”,什么“芤”……等等,无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信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更没有任何一种仪器能够足以去证明怎样是“滑”、怎样是“涩”,怎样是“芤”,其结果,都只不过是一个天知地知和神知我知的自定义而已。

除此之外,在现行的各种中医教科书里面,存在许许多多令人读不懂和用不上的东西,太多地采用了文学术语中华丽的词藻来描绘或记述了病理、药理或者疗效,例如:气机升降、芳香化湿、引药上行、打开肾门……等等,实际上,凡此种种的糊涂、抽象和神化,信之则有,不信则无。

至于一些本无几物,简而空虚的理论,但有些人却硬是要把它说成是“金玉良言,博大精深”,不断细化,越解越玄还自以为是,其实,这些不科学的细化是在造赘,是在神化,是名誉和权威亵渎了科学,严重地污染了中医的科学领域,虞误了学子一代又一代。

第二、缺乏证据,难予以理服人。

目前,无论是在国内或在国外,尤其是西方人士,普遍对中医提出了高度的质疑或者排斥,甚至,有人认为采用双盲对照试验法,就可以对中医的诊疗效果做出否定。

事实上,以中医理论治疗产生的任何疗效结果,我们不得不承认,有99%以上,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驳斥别人的依据,也只不过是“经验为证,逻辑推理,自成体系”的表达,几乎无法拿出一些足以令人认知和接受的可视性科学证据,所以,面对四面八方的所谓性偏见或者攻击,尽管有人义博云天地拿出了什么“独具一格,博大精深”的豪迈,但从形式上看这毕竟是一场态度与物证的对决,最终也难予改变世人对中医穷追猛打的气势。

因此,我们不得不猛醒,学习中医,传承是重要意义,但科学性的、独特性的标新立异才是中医深远的价值和骄傲,改革,才有希望。

第一、要对“整体分析”的诊断理论发扬光大。

不难发现,每个病,往往总是涉及到几个器官、一个系统,或者是几个器官几个系统,如果过于简单地以病体的部位或者症状去诊疗,那么,这种治疗结果往往就会走向治标不治本的误区,例如:某患者缺乏维生素B1,按常理,给予补充维生素B1并不错,但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理由是:人体本身能够产生B 1的器官或者认知系统就已经出现了故障,它又凭什么来能够认同和接受你外来的东西呢?同样,为什么有些病号总是虚不受补?就是因为他的消化或者吸收系统还未调治好,如果把有关器官或者系统调治好了,那么,缺乏什么的需补问题就再也不是什么问题。

很明显,西医理解和认定的多为一个点的问题,而我们中医却多认为这是一个面的问题,由于点面不同的辩证关系,于是,在临床实践中就出现了治标和治本的差异,毫无讳言,中医的诊疗以哲学辩证逻辑思维的模式,曾经演绎了人类治病史上不可磨灭的辉煌,因此,要发挥和表现中医的优越性,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坚持和发掘中医“整体分析”的理论,深化和完善“整体分析”的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和规范性非常必要。

第二、要建立和确认中医的“功能论”。

直到目前为主,中医自所以不被国人或者世人承认,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中医的理论不能容入公认或者公知的科学领域,例如,什么“阴”,什么“阳”……等等,无影无踪,在现代检查检验手段中都不能以任何数据或者形态表现出来,难以服众,但是,对于各个器官客观地存在“功能”的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硬道理,因此,如果我们把中医的阴阳理论与虚寒理论融化为“功能”理论来发掘,这样,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实践证明:大多数阳病,都是属于功能的亢进或者炎症,大多数阳虚,都是属于功能弱化或者功能衰退,大多数阴病,都是属于功能系统内因失调或者受到外因的破坏,大多数的阴阳转变,都是属于功能系统内因失调以及受到外因破坏而造成的结果。

“功能论”的建立,不但可以解决了中西医部分理论接轨的问题,同样,还解决了西医不能涵盖的空缺,从而还能更加彰显出中医的长处,例如,肾虚腰痛,西医经检查检验血液尿液正常之后认为不是病,但是,经中医调补一下之后就能康复,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因此,必须创立中医的“功能论”,这是让中医走向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要在中医理论中引进现代专业术语。

实践告诉我们,有些疾病既然不置于“八纲”之内,也不现于“五行”之列,例如:无症状,无感觉的“支原体、衣原体”的存在,精子的畸形和死亡……等等,如果不采用现代的检查或者检验手段,中医对此根本就是瞎子摸鱼一无所知,束手无策,因此,中医必须与时俱进,引进现代医学中公知公用的科学元素,如解剖学、基因、细胞、细菌、病毒、微元素、B超检查和CT扫描……等等,这些都是中医不可缺少的进步理论。

可以讲,在中医中引进和吸纳现代公知公用先进的医学元素,并不等同于中医不再是中医,因为,公知公用的科学知识,是人类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共同财富。而且,引进与接轨国际现代医学理论,对促进或改变对中医那些落后理论的学习或思维模式,将会起到更加科学和更加深远的影响。

第四、要对所有古方古法进行淘汰整理。

对于同一疾病,究竟是用哪个处方或者是用多少种药才算合理,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例如,“银翘散”,一共有银花、连翘、荆芥、牛旁子、芦根、桔梗、簿荷、甘草、竹叶、淡豆豉等十种药,但是,在实践中,也未见得从方中减去淡豆豉或荆芥就不能治愈像作者原意中的那种症状,同样,如果在方中再加入黄连、防风,或者从方中减去竹叶、淡豆豉和芦根,然后,再加入山豆根、黄连和防风,反而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众多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方式对药性、药方的研究,也向古方古法提出了强烈的挑战。

因此,同一疾病,中医古方古法的治疗,仍然非常期待着我们后人去验证、筛选、整合、确认和规范。

筛选或否定古方古法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科学或者科学逻辑!

第五、要积极研制中医自己独特的诊断和治疗仪器。
        前面讲过中医“功能论”的问题,但是,单讲不做,或者是做而不能得到证实,最后还是等于不讲和不做,因此,为了证实这个理论的成立,那么,中医就必须研制出一个能够以中医理论为准的诊断仪器,例如:通过检查、检验人体血液、体液、尿液、电解质或者微元素……等等的不同变化,来确定患者某个器官或者系统的“功能”发生了什么问题,是亢进了还是衰退了……?这样,中医的诊断也就变成了有根有据,如果有了依据,又有了中医特色的治疗设备,那么,中医的诊治水平就将会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横空出世,中医就再也不用一辈子背着“无稽之谈”的黑锅了。

第六、要加快研制和推广中医自己的注射液和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单一给药的口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种疾病的治疗要求,例如,当狂犬病的病毒损害了患者大脑的中枢神经之后,病情已经进入了强烈呕吐的阶段,这个时候,不管哪些中药是多么的神奇有效,根本就已经不可能再将任何药物喂入患者的胃中,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只能通过注射或者点滴才会达到药效的目的,但是,就目前的西医而言,采用任何药物也无法终止这一失控的呕吐,理由第一,药不对症,药理无效,第二,用量过轻,不痛不痒,用量过重,抑制中枢神经,加速死亡,由此可知,如果这个时候能把一种有效的中药注入患者的体内,这将是一个改写世界医学史的重大贡献!

 在治疗方案方面,实践证明,中医也已经毫无疑问地掌握了能够快速降压、降糖和昏迷唤醒的灵丹妙药,所有这些这些的高端治疗技术,中医都已经具备了参与心脑血管重症抢救或者治疗的行列,如果让中医在重症抢救和治疗方面能够多些展示自己快速有效的治疗技术,中医就更加容易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和强大,中医就会令世人刮目相看,但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未予以完善和以规范的行政措施去统一地积极推广,这是一个严重的行政缺陷。

回首走过漫长的历程,有千百万个悬而未决的病案理由正在强烈地催生和鞭策着我们必须开辟出一条广宽的现代化心路!

事实告诉我们,当我们带着因为中医而生的怀古情结,沉睡了几十甚至几百年而且还在做着黄梁美梦的时候,周围的现代化环境已经渐渐地湮没了中医以往超越和倾倒别人的身影,但是,当我们醒来登顶面对大海的时候,来自天外的清风就会吹掉一切虚荣和愚蠢的捆绑,我们就会而且应当清楚:如果我们还要坚持自己的梦妄和骄傲自大的忽悠,这是用自以为是的聪明污辱了时代的智慧!如果中医现在还是要坚持滥用一千年前的理论来解释现代疾病,只讲传承,不讲开拓、创新,中医就会落后一千年!

虽然,像华佗、孙思邈……一代代名医已经死去,但这些先人们对中医精益求精的灵魂仍然活在后人的心中,既然热爱中医,就不能依托着先人的伟绩去说自己的童梦,让我们踏着先辈发光的历程奔向时代的街头,昭告放弃那些老是怀古、神化和所谓经验的思维模式,以务实、科学和勇敢的态度向谎言、迷茫和空白提出宣战。

只有敢于改革和善于创新才会获得科学的新生,只有早日打造出中医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中医才会早日带着自己的时代光环走向世界现代化。

                                                                           2011年1月1日写于深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发展现状与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思考
中医方法的传承与创新的论文---中医学论文
做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转型的建设者——记清华大学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李梢
中医不是学出来而是悟出来的
中医:古中医部分理论基础辨析
目前医学的发展现状—针刀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的典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