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代作家‖【庄西北角的那口老井】◆鲍文正

作者简介
鲍文正,安徽人,濉溪县法学会秘书长,爱好写作,读书,在各公众平台发表过多篇作品。





庄西北角的那口老井

我的家乡梁店村位于皖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自然村庄,离河南省界只有0.5公里,这个村庄的地势比周围村稍高,且土地肥沃。“南魏寨,北梁店,收成要看那一片”,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村西北角有一口老井,纵使村里年纪最大的老者也不能说清那口井是什么年份挖的,与这口井对应的还有六口,庄前庄后七口井呈北斗七星状。这些井,有的井靠近大坑,有的井靠近粪池,水能饮用的仅有庄西北角的那口老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老井和碾盘一样,它们都是村庄的象征和根基。可以想象,一个人口近1000人的村庄,没有一口用之不竭的水井怎么行呢?这口老井对村里人的意义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母亲的乳汁。这井里的水清冽甘甜,我就是喝着这口井里的水长大的。据了解这口井里的水含有2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本村长寿老人比周边村庄多,目前9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20人,最高寿辰达103岁,推测可能与这里的水质有关。

梁店村庄有四条主路,从庄西头向东看,四条主路呈“爪”子状。供全村人饮用的那口井就在北边一条主路的北侧约3米远。老井的井口稍高于路基,井口呈正方形,井壁用青砖围成圆台型,井壁的砖隙里长满了青苔,呈墨绿色。从井口往下望,井深约5-6米。白天能清晰地看到水面上的天空、人、树的倒影和井壁上的绿苔,晚上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井沿是由四块青石砌成的,由于多年的脚踩腚坐,青石光滑可鉴。井沿边的青石被提水的麻绳勒出了一道道槽痕,也磨出了一段段尘封的岁月往事。

观 井

小时候,学了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后,时常有几个小孩想寻找井里那只观天的青蛙,经常伏在井沿青石上,双手紧紧扒住井沿,把头慢慢伸进去,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丝毫不敢弄出声音来,唯恐惊动了井里的青蛙。此时的井水清澈透明,水天一色,平静的水面像一面镜子,镜面里有蓝天、白云,有时也有孩子们清晰的脸庞。此时,隐藏在垒砌的砖隙间的一只青蛙,突然“呱”的一声,扑通跳到水里,没有了踪影,镜面被打破,水波荡漾,蓝天白云也都不见了,坐井观天的青蛙没有找到,孩子们倒受到了惊吓。

挑 水

村里人每家每户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老井来挑水。大家打着招呼,开着玩笑,互相谦让着,繁忙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学着挑水可是村里孩子的“必修课”,这样也为大人分担了一些家务。10岁那年,我拿起了磨得通红锃亮的扁担开始学挑水,因为个头矮,扁担上肩后,两头的水桶无法离地,于是,我把扁担勾挽了一道,两桶水重约四、五十斤,扁担一上肩,身子直打晃。伴随我脚步的是扁担发出的吱呦、吱呦声,虽离家只有半里路,也得休息好几次。就这样摇摇晃晃挑到家,不仅桶里的水会洒掉不少,还会把鞋子和裤角都弄湿。对我来说更困难的是从井里打水。水面离井沿约三、四米,水桶在接近水面时要悬空一抖,让水桶斜插入水中,感觉水快满桶时把桶拉正,再左右晃荡或往下墩桶,水满桶后再左右手交替上提,待桶到达井沿时,一手提着桶把手离开井沿,同时后退2步,把桶放到青石上。两桶为一担。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全凭经验,否则,水桶脱钩沉入水底是件麻烦事。要用“捞钩”(由九个小钩组合而成)像盲人摸象那样在井底慢慢摸捞。在场的大人看我动作笨拙,便热心示范指导,慢慢的我便能熟练地挑水了。几十年的农村生活教会我很多生活技能,使我终生难忘。

洗 井

老井是浅水井,时间长了井下的泉眼容易被沉积物堵住,水量变得少而浑浊,这时就该洗井了。我们村一般3-5年洗一次井。洗井一般在春节前后或夏天进行。我曾见证过洗井的全过程。洗井那天,由村里有威望的族长牵头,招呼着几个年轻人商谈洗井事宜。洗井前,族长手捧竹筛,筛内放红布、镜子各一块,另有三牲祭品。族长把竹筛放在井圈上,燃香三柱,众人作三个揖后,族长开始喝彩,喝一句,就敲一下铜锣。彩词我记不全了,只记得最后一句是“自从我今喝彩后,越富越贵大吉祥”,喝完彩后,燃放一盘爆竹,洗井这才正式开始。这时,由沐浴更衣后腰系红丝带的几个青壮劳力上场。支起水泵,掀开井沿的青石板,抽干井水,选择一个瘦小的青年人下井。只见那青年人脱得只剩短裤,腰上带着一把铁瓢,头顶草帽,坐着水桶,由几个青壮劳力吊入井底,把淤泥杂物一点点地用铁瓢挖出,再用水桶把淤泥杂物运上来。一边挖还会舀出新涌出的泉水,气氛很是紧张。青年人清理完毕,会向井口发出信号,然后再坐水桶上来。整个过程不允许女子在场,认为女子在场会触犯井神。因洗井的活又脏又累又冷,同时也是为全村人做好事,族长会向未出人力的家庭每户收取一、二元钱,购买一、二瓶白酒、花生米、猪头肉之类的零食,让洗井人吃喝一顿,以示感谢。洗井的时候会很热闹,以前不小心掉在井里的水桶、旱烟袋、茶罐、钢笔等物品,这时候全被捞上来了,大家忙着从淤泥里“淘宝”,忙着认领自己的东西。

抢 水

每年正月初一,全村有一个习俗,就是抢新水,预示“新年添新财添清爽”,于是为讨头彩,村民们暗暗较劲,都想挑新年的第一担水。过去的农村,鸡鸣为一天的开始,很多人夜刚过半就起床,坐等鸡鸣。此时,不知谁家的鸡领鸣一声,接着全村的鸡鸣此起彼伏。各家的喊人声、门栓声、水桶声、鞭炮声不断,不时从全村各个角落发出,好不热闹。井沿边更是战场,第一个来的抢了先机,先放一盘小炮,以敬井神。以胜利的姿态,唱着曲儿,担着“新水”回家邀功去了。后来的人很快就挤满了井台,别看平时都是乡亲邻居,这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把水桶吊到井里,有的水桶才离开水面,就与别的绳啊、桶啊绞住卡住了,也有的桶没绑紧,“砰”的一声掉到水井里,总之,乱作一团。不过,乱归乱,众人边乱边开玩笑,谁也不会在“初一”这个中国人特别看重的日子里,口出恶言的。不管抢水成功与否,大家都会送上好的“口彩”。比如,桶掉井里的,众人就说:“今年你家钱多,吊都吊不起”,几个桶或绳绞住卡住的,就会说:“咱几个,注定要合伙发财”,同时,都会对抢到第一担水的那个人说:“今年是你家的欢喜年喽”。

后来,我渐渐长大,与老井相知,知道了老井的故事,也见识了老井的博大胸襟。天长日久的接触,经过细细观察、思索,我终于发现,家乡的老井也同时令四季、人类四季一样,也有它的四季。

春天的老井。生机盎然,一片春色。站在井沿上往四周一看,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长满了叫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奇花异草,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也把老井装扮的五彩缤纷,充满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春季我家用水比别人家要多一半,父亲虽目不识丁,但他懂得“马太效应”,大胆的使用手里仅有的资金去投资,常年加工芝麻油,春季有两个特殊节日,即春节和正月十五,加工的芝麻油比平时要多,既然加工油,就要用足量的水淘去芝麻里的杂质,芝麻放在锅里炒成枣红色,磨成沫后,要加两桶热水。用面擀杖搅成糊状,麻油就溢出水面,用勺子舀出浮油,放在油桶里,即可到市场上去交换,我就是靠着父母的这个技术才多上几年学。

夏天的老井。舒适凉爽,令人惬意。每当烈日炎炎,酷热难耐的人们,总会蹲坐在老井旁边纳凉,享受着老井散发出的清凉气息,间或再咕噜咕噜喝上几口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顿感神清气爽。三伏天时,母亲总会为全家人做几顿凉面条吃,和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和出来的面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 。太软了做出的面口感不筋道,太硬了,擀起来太吃力。母亲和的面软硬适中,无论切的粗细,做出来的面条吃起来都筋道。手擀面条下锅后要大火煮,煮熟后,母亲把面条捞出用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拔凉2-3次,然后沥完水再放到碗里,再用早已准备好的青椒、葱花、蒜泥、香醋一拌,那味道凉飕飕、酸溜溜、美滋滋的,真是难得的美食。

秋天的老井。收获丰硕,收获喜悦。老井周围的自留地里种植的大蒜、毛豆、黄瓜、番茄等作物,都到了收获的季节,一片丰收在望的喜悦景象。最让老井引以为自豪的是,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人们对老井报以深深的感激,露出甜蜜的微笑,没有老井的浇灌,哪来的丰厚果实?八十年代初,家家都种植红芋,村民是红芋饭,红芋馍,离开红芋不能活。红芋吃不完,就制成红芋粉,制粉就需要大量的水。秋天,村民们时常围着那口老井打粉。支起打粉机,将红芋击碎,放在布单里,用力踹出粉,过滤后成粉面,晒干,然后再加工成粉条,就可以储存或在市场上出售了。

冬天的老井。天然美景,赏心悦目。欣赏着漫天飞雪的老井,感叹着老天为老井披上了新装,思维的翅膀任意驰骋,把思绪带进了唐朝诗人张打油的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此时的老井,周围白雪皑皑,唯有老井往外喷吐着热腾腾的蒸汽,散发着坚强的生命力。老井就像打油诗中描写的那个“黑窟窿”,形象极了。古人所描写的老井与村里的老井形成了默契,令人回味无穷。

老井在村里的重要地位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开始动摇。此时,农村开始流行打压水井,我们村还成立了以李纯民、李大宣为主的打井队。村民花上百十元钱,就可以把压水井打在自家院子里,干净方便,老人、小孩都能压出水来。过日子讲究的人还给压水井安上了小电机,用水更为便捷。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以后,家乡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村庄进行了重新规划,村民们住进了楼房,统一安装了自来水。老井没有了用武之地。至此,走过了上百年历程的老井,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寿终正寝。井沿上的青石也走进了村史馆,成了历史文物。其实老井的变化又何尝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呢?这就验证了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

《时代作家》投稿须知

发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推出知名作家,是《时代作家》的担当。

投稿须知:

一、栏目设置为诗歌阵地、美文视线、小说在线、散文诗苑等栏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井
熊雪峰:井,乡村嬗变的美丽“句号”
故乡的老井-郑州日报数字报
[黄石文坛]​阳新汪卫红的散文《洗井》
征文欣赏|故乡的老井
【西散原创】韦玉红作品 | 故井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