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鲁作家||【青年的导师】◆王海青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海青,1981年生,山东省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疃里镇人。小学教师。热爱文学,现已创作作品600多篇(首)涉及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各种文体。作品见于《山东电大报》《山东教育》《快乐写作》《山东文学》《心天地》等刊物。作品受到济宁文学、清平世界、孟母堂壹作文、济宁普禾书吧、张口评论、圣书堂等多个公众号的认可,推介。

青年导师【原创】


      在现当代文化名人中,与青年接触最频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的,当属我们的鲁迅先生了。据不完全统计,鲁迅先生一生接待来访青年五百多人,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鲁迅先生作为青年们的导师,是名副其实的。他在青年们身上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他始终把自己的厚望寄托于青年,并给予青年们无私的帮助与指导。

印象中,鲁迅先生从不以权威自居,凌驾于青年之上。从不以名气,抬起自己的脸,从不以自己的社会地位,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就是青年人的朋友,一个宽厚的前辈。在一个历来等级森严的国度,一个文化名人能克服尊卑的痼疾,平等待人,真诚待人,真是难得。

    就像那个《一面》的作者阿累就曾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阿累本想买一本《毁灭》,鲁迅先生诚恳地劝告他,买更有价值的《铁流》,收阿累一本书的本钱,还赠给他一本。对一个素不相识的青年如此的指导与关爱,可见先生博大的胸襟。只此一面,就给了阿累莫大的鼓舞,在以后艰难的岁月里,他都昂起头,骄傲地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从而更加坚强起来。

    还有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二萧”,也曾得到鲁迅先生大力的支持,无微不至的帮助。鲁迅先生对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写序言,大加褒奖。在《生死场》的序言中,鲁迅先生说:“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在《八月的乡村》的序言中,鲁迅先生说:“这《八月的乡村》,即是很好的一部,虽然有些近乎短篇的连续,结构和描写人物的手段,也不能比法捷耶夫的《毁灭》,然而严肃,紧张,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凡有人心的读者,是看得完的,而且有所得的。”正是因为先生的推荐,“二萧”从籍籍无名之辈,一跃在上海文坛走红。在当时的中国,成为有重大影响力的青年作家。对有些批评家对萧军“不该回来”的微词,先生很愤慨,在《三月的租界》里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护。

    最能体现鲁迅先生与青年感情之深的文章,应该是那篇《记念刘和珍君》了。这篇直斥当局丑恶虐杀行径的文章,表明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良知。注定名垂青史。这篇饱含鲁迅先生极大愤怒与真情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能感到先生沉痛的心情。三一八,几十个青年被杀,先生说,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先生以鲜明的立场,悲悯的情怀,勇敢的抗争,为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榜样。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痛惜失去五位青年作家而作。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先生在文章的最后说:“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在《忆韦素园君》中,鲁迅先生在文中肯定了韦素园经营未名社,为文艺所做的努力。并在文末满怀深情地评价了默默无闻的韦素园:“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表达了先生作为一个园丁失去一个青年的痛心。

     鲁迅先生关心爱护青年,但不盲从青年。虽然先生曾经相信过进化论,却从社会现实中汲取教训(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纠正了自己信赖所有青年的片面看法。先生认为青年有各种式样的,并不是所有的青年都代表着进步向上的力量。

     他发现青年中有不好的倾向,绝不姑息,迁就。就是对他一手扶植起来的高长虹、向培良等,他也毫不客气,作文论战。对有些青年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先生告诫道,要切切实实工作,使自己高大起来,不要竭力抹杀别人,使自己与他人一样虚无。

     鲁迅先生认为左联是一支进步力量。相信左联,加入左联。没想到左联中有着浓厚的行帮现象,宗派主义,他对此深恶痛绝。先生始终坚持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即使对左联中以周扬为代表的青年,“以鸣鞭为业绩”的徐懋庸们,也当仁不让。横扫权势奴役人的歪风邪气。《答徐懋庸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表明了先生坚定的立场与鲜明的态度。

     鲁迅先生对于自己也常常自省。唯恐自己作品中的“鬼气与毒气”误导了青年。在《坟》的后记里,先生就表达了自己对青年的一片真情:“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我毫无顾忌地说话的日子,恐怕要未必有了罢。但也偶尔想,其实倒还是毫无顾忌地说话,对得起这样的青年。但至今也还没有决心这样做。”先生因为自己的有所保留有着真诚的愧疚。不因自己的权威与名气,掩饰自己的真实,更显先生的崇高与伟大。

    鲁迅先生以自己一生光明磊落的胸怀,用自己的光和热,照耀着青年,温暖着青年,引导着青年。影响深远。惠及后世。他不愧是青年的导师。

     【往 期 回 顾】    

诗歌地理◆山东-罗永良的诗

诗歌地理◆黑龙江-霜扣儿的诗

诗歌地理◆山东-陈亮的诗

齐鲁诗会||【最美女诗人】◆迷迭香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殊的友谊:鲁迅与郁达夫
鲁迅与云南籍共产党员
鲁迅、左联和避难所:内山书店百年往事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
潘汉年和冯雪峰掩护王稼祥同志在上海养伤的日子
别样的纪念——部级精品课《为了忘却的记念》品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