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作家||【梦中的眷恋】◆晓瑜


作者简介

晓瑜,原名丁少玉,中学高级教师,诸城市作家协会会员。


 梦中的眷恋【原创】

记得从初中阶段开始,老师总是拿我的作文当成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高中。

到了高二的时候,班主任是我的语文老师。这是一个高个子,面庞清癯,神态严厉的男老师,他讲起课来声音洪亮干脆,语言精练从不啰嗦,很有水平。没想到这么一个令人生畏的老师居然成了影响我前途的恩师。恩师很快发现了我的写作才华,继续把我的作文当成让同学羡慕的范文。

恩师的器重和关照,鼓舞了我的信心,让我扬起了理想的风帆。从此,我信心大增。我早起晚睡,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科学习成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作文进步更大。课程表上每周一节作文课,我完成任务后,利用课外时间再写一篇。恩师除了表扬鼓励,还给我认真地批改,巧妙地点拨,让我的文章更有文采。在那个时候,写作对我来说不是费神苦恼的差事,而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

在我踌躇满志,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女同学借书”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我是个比较拘谨的男孩,一般不会主动与女同学搭讪。有一位女同学,她与我上学的路是一个方向的。那时候没有校车,也没有自行车、电动车。周一和周六,我们常常一起步行几十里往返学校。那时的她,细高个子,瘦削的身体,瓜子脸,总是穿一件陈旧得褪色的红色褂子。不知什么原因,她主动向我靠拢,但我对她并没有什么感觉。有一次,女同学说他哥哥在公社文化部门工作,那里有很多文学书籍。听了她的话,我兴奋不已,多么渴望见到课本上写着书名的那些名著啊!约了一个时间,女同学领着我去了文化站。我终于见到了那些五彩缤纷、闪着金光的文学名著,从中挑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些书刊。利用课间、吃饭时、星期天,我急切贪婪地阅读着,在书的海洋里畅游着,与大师对话,与书里的人物共舞,在各个空间、时间里穿越着,欣赏着人世间的美好,鞭挞着角落里的丑恶。文学的甘霖滋润了我的心田,让我的心灵越来越开阔,内心越来越强大,文学鉴赏力和写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后来我反思,在小学和初中,我学习并不努力,为什么作文却一枝独秀?有一次好像是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是读书起了作用。现在的孩子是有书不能读,整天沉浸在题海里,比拼着当成命根儿的分数。而在我们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里,山区的孩子是想读书却没有书读,除了干巴巴的课本,很难见到一本文学书的。偶尔不知哪位同学从哪里弄到一本小说,爱读书的同学都抢着排队借阅,我就是借阅队伍中最积极的成员,而且总是凡有必借,不借到决不罢休。书借到后,我又很讲诚信,借时说好就看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很准时地把书还给人家。每当借到好书,晚饭后就手拿着书,仰面躺在炕上,头枕着枕头,照着窗台上的煤油灯,兴奋地饕餮着书本,就像饥饿时一下子扑到面包上一样。若书很厚,必须计算着时间把书囫囵吞枣地读完,不能留下遗憾。寒暑假的时候,那时没有作业,也没有各种活动,无聊得很。我就把家里仅有的红宝书——《毛泽东选集》从橱子顶上拿下来揭着看,看着看着就来了兴趣,什么穿插、迂回、佯攻、声东击西、围城打援等战略战术以及斗地主分田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等等内容都进入了我的脑际。上高中时,同学们对党和国家体制内的许多知识一无所知,我却知之甚多,这都是看课外书的缘故。

这样,我与女同学一来二往地就增加了交往,我对她也逐渐产生了好感和爱恋。刚参加工作时,女同学不知什么原因在我不在家的时候光临寒舍。听家人说,她到我的房间看了看,然后上炕默默地翻动着我的书,然后默默地走了。那时,我哥哥刚结婚与我们分居,哥哥住着我们原来的房子,父亲从村里买下了一处又矮又旧的老房子,我们搬进去住了。女同学肯定对我家没有好感。后来,我给女同学写了一封情切切、意绵绵的情书,向她求爱,被女同学委婉地拒绝了。我失落了好些日子。这个故事,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绝对算不上谈恋爱,但对那时的我来说,确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初恋故事,一个散发着书香、洋溢着温馨关怀的恋爱故事。

恩师的栽培和我的努力,使我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在班里进入了上游行列,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尽管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只有23%左右,但大学对我来说充满了极大的诱惑力。我跃跃欲试,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父亲对我也充满了期冀,说,学文科的大学生毕业后,能给领导当秘书,很有出息。他对我的学习全力支持。

那年麦收季节,不记得学校放了几天假了。庄户人家都忙着割麦、打场,抢墒种地。我忘了当时怎样想的,便对父亲说我要在家里写小说,不去参加麦收了。父亲不知道写小说是个什么事,以为与考大学有关,就爽快地答应了。于是,父母姐妹在田野里顶着烈日酷暑,流淌着汗水,挥动着镰刀忙麦收,我却自在悠闲地趴在炕上写小说。

第一次写小说是相当艰难的。我根据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理论,结合平日了解的现实生活,构思了一个农村大嫂给驻村干部管饭的故事,题目叫《管饭》。那时,驻村干部吃饭不到饭店,村里也没有小伙房,由村民轮流管饭。这样,驻村干部就要在村里吃百家饭了。当时,老百姓的日子很苦,自己都饥一顿饱一顿的,哪有好饭好菜招待干部。有些干部还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与农民同甘共苦。有的干部却挑肥拣瘦,嫌村民的饭菜不可口,招致了农民的反感。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泼辣倔强的农村大嫂。这天她接到轮到她管干部饭的通知以后,在家里尽其所能地做好了饭菜,然后就到大队部去请干部吃饭。她人还没走进驻村干部的院子,就先从墙外扔过去一句话:吃饭了!然后领着干部到她家吃饭。驻村干部对她做的饭菜表现出嫌弃的情态,大嫂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教育了驻村干部。回校后,我把小说交给恩师看,恩师看着看着就眉开眼笑,击节赞叹,赞扬我小说立意好,人物塑造得好,语言生动形象,句子锤炼得好。恩师拿着我的小说给校长看,给全体老师看,弄得全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若干年后,在县城中考带队时碰到当年教我的英语老师,他还眉飞色舞地提到当时我写小说的情形,并且还清楚地记得小说里描述农村大嫂的一句话:大嫂从墙外扔过去一句话,这个“扔”字用得如何生动形象。足见这篇小说在学校里产生的影响。

高考落榜后,我与不少高中毕业生一样,考取了民办老师,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由于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艰辛,就黯淡了对文学创作的憧憬。但是,文学的梦,始终萦绕在我的内心世界,或浓或淡,或大或小,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我连续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和大本课程,贪婪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渴望有朝一日实现文学创作,为圆梦而奠基。每逢外出,只要兜里有钱,除了留下买车票的钱,其余全部用到去新华书店买书上面。平日还订阅了多种文学期刊。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几十年里,我的写作能力让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单位的计划、总结、上报材料、领导讲话,都要由我来执笔,同事的先进事迹报告、经验介绍等等都找我来写。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教授表扬我的论文写作水平高。我懂得,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没有艰辛地付出,就不会有漂亮的文章。当然这些都是应用文写作,除了那篇被恩师热捧的没有发表的处女小说,我还没有行进到文学创作的层面上。

如今,工作也有成就了,吃穿不用捉襟见肘了,生活也安逸多了,但闲暇之时常常觉得内心空落落的,有一种百无聊赖的感觉。静下心来想想,还缺什么呀,作为普通百姓没有什么遗憾呀,为什么还有一种缺失感?好多时候夜不能寐时,从心灵深处细思慢捋寻找缺失的根源时,终于,年轻时候魂牵梦绕的文学梦膨胀着扑面涌来,充满脑际。奥,原来梦中眷恋的是她呀!

几十年太匆忙,匆忙得来不及细品春天里的殷红翠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几十年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人生的美好年华,就即将身处迟暮。我何不拿起笔来,把我的所思所言记录下来,把沧海桑田写在纸上,把人生的美好传承下去。逝者如斯,虽然销蚀了我的青春年华,但它没有带走我燃烧的激情。虽然我不再浪漫,但是我有深沉和成熟。我要拿起笔来,敲响键盘,把我那份梦中的眷恋,变成一场坚定的久远的心灵旅行。

人生,有梦就有精彩!

追梦,将使精彩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不断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悦读:我要传播负能量
热爱,但不沉溺
给某某作者的短篇小说审稿意见
【广东】叶晓瑜《争当“文学之星”》指导老师:李林
[转载]《大宅门》编剧导演郭宝昌其人其事
赵荔红:他在这个春天离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