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北作家||【古镇桥头】◆刘朴

作者简介

刘朴,生于1954年,2014年退休。从事文物工作30多年,研究馆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古镇桥头

“唰,唰,唰——”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小镇还被一层灰暗色的晨雾笼罩着,那一声声有力度有节律的扫帚声就响起了。镇子的北头,有一座通往镇外的石桥,桥头有一个不大的广场,扫帚声响到桥头的时候,就没有声音了。搞卫生的这个人拿出抹布,一下一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认真地擦洗桥上的栏杆,和桥头上那两尊斑驳破旧的石头狮子。

晨练的人多了起来,小广场上有人练太极,走慢步,还有的打羽毛球、踢毽子。人们习惯性地转过头来,注视、欣赏着打扫卫生的这个人。“美女早!”有认识的还打起招呼。

太阳悄悄升起来了,桥栏杆上轻轻镀上了一层金。“咔嚓!”有人按动了快门,相机框里,小桥流水,绿柳拂岚;晓阳初照,山如画屏。桥头上那位亭亭红衣女,把一幅美图衬托得美轮美奂。

沈新春知道,又有人把她当成模特了。她不置一顾——习惯了。

哦,一年多了,时间过得真快!

沈新春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学历史的大学生,竟然来做一个清洁工。接到县劳动局的通知那一刻,她实在接受不了,干过清洁工的母爱也一脸失落。父亲倒是很大度很开通,这位当过20多年县博物馆馆长的老学究安慰女儿的话,是他的口头禅:“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清洁工怎么了,城市美容师嘛。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划分区段的时候,沈新春特意要了镇北头这一段,因为这边比较偏僻,来往的人少,省得那些同学见了说三道四。

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就遭遇了尴尬。

那天她起了个大早,用母亲的旧工作服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还戴上了大大的口罩。她从镇子北端的“祥瑞牌坊”开始,一下一下扫起。虽说对这项工作不满意,可她干得却挺认真,因为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认真去做。从小学到大学,她都有一股子“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的劲头,墙根下,石缝里,有一个纸片、一棵杂草,她都要用戴了手套的手用力清理。

扫到桥头的时候,朝霞已经露出来了。沈新春把扫帚靠在桥头,摘下口罩舒了口气。桥头的狮子,好像在和她打招呼。别看它破旧,可有大大的来头。父亲说,这座桥是明朝天启年间修的,长城英雄戚继光曾经从上面走过;抗战时期,这一带发生过一场血战,八路军一个连在桥头抗击几千日军,掩护了大部队和几千名老百姓转移。所以呀,这座桥才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斑驳的石狮,是历史的见证呀。沈新春端详着,禁不住拿出抹布擦拭起来。

“咔嚓!”一声快门响,送过来一个声音:“这么漂亮的美女,配上这古色古香的石桥,真是绝配了!”

小沈一惊,循声望去,是一个戴着遮阳帽的细高小伙子。她感觉到了几分轻佻几分羞辱,怒火冲上来,横眉倒竖,杏脸飞红,正想上前回敬他几句,那家伙却像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人,紧忙扶起地上的自行车,骑上去一溜烟头也不回扬长而去。哦,兴许是一个游人,或者是骑行客,也许是摄影发烧友?不理他。

就从这个春日起,沈新春的脚步便每天印在这段500多米长的地段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感冒发烧,她都准时出现。因为,父母的教诲时刻响在耳边:“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给工作一个交待,也让自己的职业良心有个归宿。”

有一天,沈新春刚扫到桥头,就看见一对情侣,依偎在桥栏杆上,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照完石桥照河水,自拍的时候那男的一趔趄,差点掉下河去。小沈走上前去说:“我帮你们拍照吧。”那两人一再感谢,照完像交还手机的时候,那女的才惊讶地说:“你,你是沈新春?”这时才发现,原来是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他们热烈兴奋地聊了半天。从那一天,小沈的心情平静下来,没人看不起这工作嘛!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古镇被列为旅游开发重点,在保留传统建筑的同时,街道绿化美化,道路加宽了,河流疏浚了,桥头还建起了小广场,桥身也加固了。环境一下子亮丽起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沈新春看在眼里,乐在心中,觉得这一切似乎都与自己这“城市美容师”有关联。虽然在妈妈的坚持下她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还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可对眼下正干着的活,干得更起劲儿了。这500多米的路段,基本上纤尘不染;古石桥的栏杆和石狮,更是鲜亮如初。这期间,她曾经“拾金不昧”,为游人找回手机;她曾经帮助一个得了急病的外地游客找车送医院;她还帮助一个迷了路的孩子找到妈妈。印象最深的那次,是帮一位外地老太太从滦河里捞起失落的金手链。老太太千恩万谢,第二天找人买了一幅感谢画,送给了小沈。

有一天,那个遮阳帽又出现了,还略显腼腆地递给她一张报纸,上面印着醒目的标题《清洁工心灵美扮靓古镇风景》,面带微笑站在桥头的,不是她是谁?正疑惑间,那小子伸出了手:“我是县报的记者,很抱歉没经你允许就刊发了你的报道。”小沈不理他,他赶紧递过一张名片,年轻轻的取了个老古的名字,叫什么“古风”。小沈说:“你办事真的不地道,既然没采访过我,报道的事从何而来?”古风说:“知道你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反映你心灵美,行为美。还有人说你……”“什么?”“最美清洁工!”那小子说完,自己的脸先红了。小沈看他那惶恐的样子,忍住笑又说:“还有这肖像权……”那小子又忙不迭地道歉:“急着发表,没来得及征求你的意见。要不,要不?”他看着小沈的脸:“我请你吃饭?”小沈一板脸:“不!你真蹬鼻子上脸了!”

随着古镇旅游的升温,古风三天两头往这跑。沈新春有时候想:这小子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哼,管他呢!

清洁工这工作,有人们想像不出的辛苦。平常日子好说,苦点儿累点儿无所谓,风霜雨雪的日子最难熬。好几个雷雨天,妈妈都劝新春不要去了,小沈说不行,越是这种天气,越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尤其是桥头那狮子,爸爸说是文物,更得时刻注意,不但是清洁,还要保护它的安全呢。她披上雨披,拿起扫帚就冲出去,妈妈摇头,不知是无奈还是赞许:“这爷儿俩,怎么脾气都是一样的?”

去年的冬天来得早,才11月中旬,就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小沈怕游人雪中滑倒,一大早就去扫雪,一直到半前晌,才把道路扫通。可是那雪边扫边下,刚扫完,又下了一层。下午她又去忙活半天,累得筋疲力尽。就在她要往回走的时候,打眼一望,桥那头踽踽来了两个人。那两人走得很慢,边走边指点着。上了桥,看见了远处的镇子,他们的脚步停了下来。

这天气也有游客?沈新春仔细打量一下,年长那位是个老头,看样子有80多岁了,不过身体还好;年轻姑娘30多岁,穿一袭红色羽绒服,雪地里特别显眼。沈新春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尤其是本镇历史,特别是古桥的历史。开发旅游以来,桥头的小广场边上竖起了一块石碑,碑文是父亲撰写的,用半文半白的文字介绍了古镇历史。常有人向沈新春打听这方面的知识,时间长了,她成了义务导游。眼前这看似爷孙二人是不是也需要讲解呢?

小沈在不远处听了一会儿,忽然大吃一惊:那两人呜里哇啦的说个不停,原来是日语!难道这老头?

那姑娘注意到有人,赶紧迈着小碎步走过来,用汉语问沈新春:“您好!请问这里是滦阳村吗?”

小沈礼貌地回答:“是的。过去叫滦阳村,现在叫滦阳镇了。”

“那么,这条河?这座桥?”日本姑娘继续问。

“这条河叫滦河。这桥么,以前没有名字;开发旅游以来,叫做会心桥。”

姑娘走过去,低声跟老头说了一串日语;然后两人来到桥头的石碑旁。那老头抚摸着冰凉的石碑,望望通往镇里的道路,又看看还没冰冻的河水,突然昂首向天,两手高举,“嗷嗷——”地大声喊叫着什么,又抓着胸脯,捶胸顿足,最后竟扑通跪下,抓着脑袋,哇哇大哭起来。

小沈吓坏了,这是怎么了?

那日本姑娘也陪着跪下去,两人冲着镇子的方向,不停地磕头。那老头磕着头,鼻涕眼泪顺着前胸流下来。

小沈好不容易等他们停了,才上前拉起来,替他们打扫掉身上的泥土和雪片。老头累得气喘吁吁,靠在桥栏杆上。

雪花又飘起来了。刚才跪过的地方,留下了清晰的印迹。

听了姑娘的介绍,小沈才明白过来,这老头是她的爷爷,今年94岁。1939年参加了日本的关东军第五混成旅,在热河一带和八路军作战。1944年,在这座桥上打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胸部挂花,险些把命丢了。整个在华作战期间,这个叫川野四郎的军人一共打死过一名八路军,还杀死过两个平民百姓。他这次是专门来谢罪的。

小沈一听,想起了电视和报纸上的那些报道,眼前仿佛出现了戴着尾巴帽、留着仁丹胡,身披黄皮、面目狰狞的日本狗强盗,不禁怒火中烧,双眉倒竖,大步冲上前去,猛地抓住老家伙的衣领:“你这个战争罪犯,怎么不去死!”那日本姑娘吓坏了,急忙求情:“求求你了,爷爷知道错了才来谢罪的。他年纪太大了……”那老头吓得面无人色,又作揖又低头,嘴里“哇啦哇啦”说个不停。小沈这才醒悟过来,放下拳头,不好意思地说:“哦,我太冲动了。”

三个人都平静下来,雪又下了一层了。小沈把爷孙俩领到石碑前,一字一句地讲解,还原那过去了的73年。

“……公元一九四四年,岁次甲申。战火连天,愁云惨淡。农历九月二十拂晓,天降凛雪,旷野奇寒。八路军一部和日军遭遇激战,我军以寡敌众,奋勇杀敌;百姓冒死支援,不下火线。经三天鏖战,我军毙敌一百多,最后弹尽粮绝,全部壮烈殉国……其英勇事迹,令风云变色;其无敌气概,让日月增辉;其勇敢精神,彪炳千秋……”听爸爸说,那次战斗中,八路军近百名勇士,没有一个活下来。英雄壮举,使滦河水呜咽,让古桥长歌。这也是这座古镇除了历史古韵之外,最浓重的爱国主义经历。

年轻漂亮的清洁工沈新春给两位“东洋佬”讲了中国人的良心,中国人的气度和中国人的风骨,讲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讲了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川野四郎听着小沈的句句解说,仰望灰蒙蒙的天空,不停地自语。小沈听清了,是“我真该死,我真该死。”

一阵沉默后,日本姑娘礼貌的要求:“能再给我们讲讲滦阳镇吗?”小沈便把从爸爸那里学来的,拣重点讲了一遍,从悠久历史到战争风云,从美丽山水到乡村建设,听得那爷孙俩不住点头,赞叹不已。最后,那老头把姑娘拉到一边,嘀咕半天,姑娘返回来对小沈说:“我爷爷说他要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在滦阳镇建一所医院,算作他赎罪的一个举动。”小沈说:“这可是大事儿,我带你们去找我们的政府吧。”

快到年底的时候,那个遮阳帽又出现在桥头。这回他一改以前的畏首畏尾的样子,冲着正在擦洗石狮子的沈新春,好像故意让广场上锻炼的人们都听见:“看啊,重大新闻!”

大家都知道这瘦小子是县报记者了,围过来看,是一张最新的报纸,大标题《赎罪赎心  忏悔从新——日本二战老兵为滦阳镇捐款》,里面还印着那一对日本爷孙的照片。古风对在场的人们介绍了昨天发生的事:日本老兵川野四郎为滦阳镇捐款建设医院的签约仪式在县政府隆重举行。

古风向小沈投来异样的眼光,衷心说道:“听说那日本老人对你印象非常好,这对他捐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能为你拍张照吗?”

小沈这次没有拒绝。

从春天起,桥头的小广场扩建,成为了一个小型的公园。春末夏初的一个周末,这里忽然热闹起来,连县政府领导都来了,原来是“古镇古桥  美丽乡村”的旅游推介活动在这里举行。沈新春被正式推举为滦阳镇“形象大使”。佩戴着大红绶带,衬托着蓝天白云、古桥新花,漂亮姑娘更漂亮了。

“唰,唰,唰——”,清脆响亮的扫帚声又响起来了。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言联璧最新章节
【春秋】夜幕下的清洁工(诗歌)
北方古镇
旅游~这里,隐藏着一座离京城最近的千年古镇:滦州古城
甪直古镇(2〉
北方的清明上河图—滦州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