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作家◆《竹与地质》-王康年
作者简介

王康年,男,1972年生,贵州从江人,侗族,地质高级工程师,注册二级建造师,贵州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黔东南州州管专家,多彩贵州网通讯员,贵州地质文联理事、会员,黔东南州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地矿局101地质大队专业技术人员。

独自开发有“地质测量计算机数据处理及辅助成图系统”软件(国家版权局证书号:软字登著第1316838号),在《贵州地质》《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物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篇。

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贵州日报》《杉乡文学》《黔东南日报》《贵州地矿报》《杜鹃花》等报刊发表有新闻报道及散文、摄影、国画墨竹作品二百余篇(幅)。特别是在《中国国土资源报》发表头版头条、《中国矿业报》发表整版图文有多篇。两篇散文被《贵州作家(地矿专辑)》收录,国画墨竹、人体素描、摄影各一幅被《山谷风起(贵州地矿摄影书画作品集)》收录。

近期解读香炉山系列之《不会吧!香炉神似硕大鲤鱼》《悬在崖边的石林景观,如此惊艳!》和《下司古镇,苗疆腹地邂逅的“江南水乡”》等摄影图文先后在贵州地调、黔东南光影、黔东南微报、凯里消息、黔东南信息港等微信公众号和黔东南新闻网、《黔东南日报》、今日头条、心动930新闻网等媒体发表和大量转载,受众多读者关注。

现代作家

竹与地质

作者:王康年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竹虽不粗壮,但坚韧挺拔,节节直上,象征求索进取的精神,竹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象征顽强的生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竹之一身,从笋到杆,从根到叶,无不献给了人类,象征无私奉献的精神。竹,以其特有的品性和节操,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唱和传世佳作。

竹与地质工作本毫不相干,因为对竹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又喜欢画竹,从事地质工作已有二十余年,渐渐地,我在与竹结缘中仿佛看到了我们一代代地质人的身影。

对竹的情感,还要从儿时说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乡村成长的童年,生活之清苦,可以说一年两年也很难吃上一顿肉。记得有一天,母亲不知从哪挖来两棵连根的甜竹,栽在了我家木屋旁的小河边,告诉我们明年就能吃上竹笋了!那天起,我们姐弟三总是蹬在小河边,瞪大眼睛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等到了次年夏天,第一棵竹笋破土而出时,母亲为我们炒上了第一碗酸菜竹笋,虽然缺肉少油,那一顿,我吃得可香了!那是我记事以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至今仍是回味无穷!

后来竹子篷篷勃勃,长成了一簇簇,我也初中毕业考上了地质学校,怀着对家乡竹子的思念,我喜欢上了画竹。读中专的四年时光里,课外时间我大都耗费在自学画墨竹上,没有启蒙老师,简易的教材,简陋的桌子,不知废了多少支毛笔,也不知画了多少张旧报纸。

十九岁中专毕业,我踏上了地质勘查行业的征程。踩着前辈走过的足迹,踏上老一辈地质人还没走过的深山老林,在老地质队员的带领下,我们穿越原始森林,爬悬崖攀峭壁,淌溪河过沟涧,跑区调,搞勘查,取化探,淘重砂,打过游击*,睡过牛棚,啃着干粮,捧着山泉水……苦了累了,老地质队员带着我们唱响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嘹亮歌声久久旋荡在那山山水水。夜深了鸟儿静了,我们会哼起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燃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山风掠耳中我们渐渐进入梦乡。渴了饿了,捧上一口山泉,啃下几口饼干……蓦然回首间,我发现,山之巅,峭崖壁,坡岭间,谿壑缘,泉涧边,处处生竹!处处长竹!此时此刻,心中豁然开朗,精神百倍……那时起,我又喜欢上了山中的那些竹。

来到地质队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所在的地质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原湖南沅水分队溯流追查金刚石矿砂矿源,到黔东南的清水江腹地重新建队。一九六五年在贵州镇远县马坪一带发现了国内首个含金刚石原生矿的钾镁煌斑岩岩体,打破了国际上认为我国找不到金刚石原生矿的神话,推动了全国金刚石原生矿的找矿工作,为山东、辽宁相继找到金刚石原生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那一代,101地质队“三八”小钻机的姑娘们为之奉献了青春;那一代,一大批地质老前辈付出了毕生心血和智慧。之后,我辈地质人仍然餐风宿露,以荒山野岭为伴,仍然顶风霜冒雨雪,不分寒暑春秋,先后完成了贵州境内一比五万水系沉积物重砂测量工作,又在贵州麻江等地发现了钾镁煌斑岩岩体。尽管如此,贵州仍未找到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床。

时至2010年,七十多岁高龄的原地矿部部长宋瑞祥老人率全国金刚石找矿专家齐聚湘、黔两地,准备重新推动全国的金刚石找矿工作,老部长的话语重心长:“此次到贵州来,是让贵州金刚石找矿工作不断线,希望贵州新一代地质人在老同志的帮助下,接过金刚石找矿的接力棒,在贵州找到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床,为我国金刚石找矿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随即启动了国家地质调查项目“贵州镇远马坪地区金刚石远景调查”,拉开了新一轮扬子地台金刚石找矿工作的序幕。

此刻,我想起了山中的那些竹!无论崇山峻岭,无论谿壑沟涧,它们无处不生,无处不长!节节直上,不及凌云不罢休,潇潇临风,任你雪压劲直冲,根根相连,枝枝节节遍岭中……地质人从不言放弃,正扬起贵州金刚石找矿的风帆,新一代地质人又承担起新时期金刚石找矿的重任,在曾经打破神话的镇远马坪这片土地上,用新的找矿理论、新的手段方法,擂响了新时期贵州金刚石找矿的战鼓。

新时代的地质人,又肩负着新的使命。哪里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哪里就留下地质人的足迹,哪里出现旱情灾情,哪里就竖起了高高的钻塔。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贵州地质人踏遍崇山峻岭,走遍了苗乡侗寨,先后完成了贵州八十多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上万个,为各地地质灾害防灾预警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多年来,贵州地质人成功预警数百起突发性地质灾害,数十万群众成功避险,免遭生命和财产损失。许多年来,无论哪里出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地质人从不言退缩,勇往直前,随时响应人民群众的招唤,随时出现在灾险情第一现场。

2009年秋,西南大地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旱,数以万计的群众饮水用水告急,灾情是命令,心系灾区人民的地质人主动请缨,又挥汗驰骋在轰轰烈烈的抗旱打井找水疆场上,当一口一口清泉喷涌而出,一场场手捧甘露、天真笑脸的画面和爽朗的笑声久久回荡在山野间时,地质队员们笑了,笑得更欣慰。在之后的几年中,先后在贵州、河南等地打出一口口抗旱井。为了打井,他们有夫妻儿子举家出动的夫妻、父子机台,有哥弟洒泪抛离重病父母的兄弟机台,还有以车为家在车上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空压机运输车师傅……他们抛家离子,他们远离故土,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地质人!

一群群普通的勘探队员,在没有烽烟弥漫的战火中奉献了一生,一代代平凡的地质儿女,在没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中素描着青春。他们的工作拔山涉水,艰辛并浪漫着,他们的生活与群山为伍,清苦并快乐着,他们与父母妻儿聚少离多,在思念中幸福着。

山中的竹,你没有豪庭大院中竹的那份清逸幽雅和富丽高贵,但你坚韧挺拔,更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更经得起风霜雪压,更经得起严寒酷暑!你“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你心无杂念,你甘于寂寞!山中的竹,在历史长河的千锤百炼中,已烙印上我们一代代地质人的身影!

每次提起毛笔,我会想起山中的那些竹,笔毫间,墨汁里,宣纸上,寄托的不仅仅是对山中那些竹的思念,又多了一份钦佩,更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

*注:打游击是地质队的惯用术语,因上世纪贵州等山区交通闭塞,沿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地质路线进行徒步调查,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队员们走到哪天黑了就住到哪,往往在边远山村的老百姓家中借宿,或住牛棚,或搭帐蓬。在西藏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条件更加恶劣。

◆井冈山  竹颂(外一首)

峭崖壁  山巅峰

寸土缝生谿壑中

春来夏  秋寒冬

节节直上劲直冲

巍巍临风

潇潇雨中

五百里  万千重

咬定青山豪情纵

根相连  郁葱浓

枝枝叶叶遍岒中

◆孤竹的守候

为你

埋藏在深山

为你

千年守候  破土成长

为你

枝繁叶盛  断肝肠

你说

你要独自天涯去流浪

从此

迷失在都市中灯火辉煌

从此

一杆枯黄破竹囊

独守几世诉荒凉

为守候你  当初的模样

《现代作家》投稿须知

  

发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推出知名作家,是《现代作家》的担当。

投稿须知:

一、栏目设置为诗歌阵地、美文视线、小说在线、散文诗苑等栏目。

四、来稿请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发送,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通联和本人照片一张。投稿邮箱: Luodaxiong@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然钻石是怎么形成的?
新疆金刚石原生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
山东蒙阴金刚石原生矿现形记
在中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的岁月
中国金刚石矿产资源综述(1)
郯庐断裂带苏皖段苏北地区原生金刚石取得找矿新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