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作家‖【天中风物】◆张勇

作者简介
张勇,河南平舆人,现居驻马店市。河南省作协会员,曾在《诗刋》《莽原》《飞天》《热风》《驻马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三百余首(篇),著有个人诗集一部。曾用笔名:逸飞,常用笔名:驿禾香主人、天中野老张打油、荷蓧衰翁张打油。

夏天中风物

一,寻幽探秘云石沟

过了凤凰咀,有两条路,一条往南通往响水河,一条向西通往胡寺。

胡寺,是一座小山村,只有几户人家。院墙外有麦秸垛,玉米桔杆也堆起了垛。一户人家,院门开着,一只喜鹊悠闲自在,一只公鸡正在觅食,院子里却没有人。

停车于此,向西眺望,遥见山左,有云崖白石,崚崚嶒嶒,如一石圭,引人注目。遂前往探访,必赏之而后快。

一岭,上下两条路。岭下有果园,问道一少妇,曰岭下之路到此为止,岭上有路却通云间。岭上,又问路一村媪,曰前方是:云石沟。

山路上,牛粪不少,沿途所见:枯藤老树昏鸦,红叶与黄花。一溪碎石大如斗,水洑出石罅,琤淙自有声。黄花为野菊,紫则为地丁;薤碧如丝生石上,槭红如霞染秋霜。危崖碧嶂,云生雾起,四面是山,森然罗列,横出天际。谷中有路石当道,曲折却通野人家。

再往前行,山中遇一半叟,其人瘦削,精神矍铄,肩扛一根黑瘦的柞木下山,手握一把野生的拐枣。向其打听方知,山谷两边,南为:荞麦山,北山名曰:石门北山。

听到石门二字,吾心一震。临过古碑帖的人,大概都知道【石门铭】,何谓石门:两山竦峙如门是也。南山有石,崭露头角,其在上也,峭削雄奇,渐连西峰,顿觉稍逊。西峰之上巉岩怪石,傲岸奇伟,远望似雪。其石也,峥嵘奇崛,联岩属巘,志存高远。其北有山,岩岩宕宕,光明磊落,巑岏巧斗,斜插者如笏,层叠者如天书,拙中藏巧,花冈出云,生于古镜未磨时,却留一念心清净。南北二山,皆以石称奇,烟云草树,点缀其间,令人称叹!

不到云石沟,不知世外有桃源。再往前行数里,眼前天地,豁然开朗。有红砖带廓的屋舍俨然,有牛群在悠闲觅食。一头白牛在天然大草场上低头吃草,一头黄牛却在溪涧南边的荒草甸里咀嚼。山上,山下,岭南、岭北,牛们东一个、西一个,个性独立,逍遥自在觅食。周围群山环抱,绿草如茵,有牛、有房,风景如画,却未见人。到此,己近老乐山矗立有电视转播塔的主峰,再往前行即到其主峰脚下。主峰之北,是乐山第二之高峰,其峰也,形似鸭嘴,面朝西北,维妙维肖。

在胡寺,我和一位山民攀谈后方知,老乐山中那座形似鸭嘴的山峰,名字就叫:鸭子嘴。当地传说,这个鸭子嘴,每年大年初一,会下一个金蛋,而且它还会叫。它是这样叫的:“我,吃山西,屙山东,山东只发张柏松。”住在山西边的人一听气坏了,上去把它的鸭嘴给打坏了。我问:“那个张柏松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好像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大地主!”那位热情好客的山民这样回答。

己亥年十月廿五

驿禾香主人草于“悦己斋”

二,三架山的初冬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这些诗句出自《诗经,周南:葛覃》,可见葛之为物,几千年前先民己加以利用。

与葛有瓜葛的:神仙有葛洪,著有《抱朴子》和《肘后方》,在他老人家手中,葛可以作药材;隐士有陶渊明,葛巾漉酒。李白曾有诗云:“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葛还可以织布、作屦,读过《诗经》的人可能知道,没读过的,姑且不论。

在三架山水库边,崎岖的山路上,一辆机动三轮车,被看山人拦住了。三轮车箱里装满了锯成段的,黑而扭曲的枯藤老树根。看山人说那就是葛根,现在正有封山育林,绝对不允许釆伐。骑车的是一位老叟,他承认车箱里装的是从山上釆伐来的药材:葛根。

三架山野生中药材的采挖,可能是附近山民们传统的一项收入来源。据看山人讲,被采伐的葛根,其生长期最少有四五十年了,一经采伐,对山林植被的破坏性很大,短期内很难恢复。

初冬,天气睛暖,山坡、路边,田间地头,金色的野菊花,开得最多、也最灿烂。紫色的鼠尾草花呈穗状,一串串,芬芳扑鼻。其花类似党参和韩信草,但又有所不同。

干涸的河床上,是一片乱石滩。对面是山,鸟儿们正开一场丛林音乐会。其声也,清新而多变,以前闻所未闻。静远如古琴【漁樵问答】,急弦繁复似琵琶【十面埋伏】。有独唱,有对唱,有合唱。一波三折,令人耳目一新,如闻天籁,足可以忘俗。

山上野草枯黄,己换上了冬装,只是松林依旧苍翠;水库,蓄水比往年偏少,水湄,有长脖子老等(一种水鸟),顾影自怜,羽白似雪。山野游人稀少,此时纵有:红叶经霜弄晴晖,牛铃叮当山更幽。但比竟是冬天,水瘦山寒之意己初露端倪。

唐代诗人王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茱萸红了千年。在三架山,我见到了这种红果,叶片己黄多凋零,满枝果红正殷殷。在初冬时节,这曾被古人寄托着深情的芳洁之物,是难得的补品,可惜既无人识,亦无人来釆摘……

己亥年十月十八

驿禾香主人草于“悦己斋”

三,天中奇山:大眼狗

一个瘦削的老汉手拿镰刀,背着一捆干柴,在乡路上走着。从他身旁经过,我看到他胡茬全白了。

从近头刘村到缸窑沟,是一条高低不平的砂石土路。路太赖,车走在上面,过于颠簸。我把车停在缸窑沟一座小山边,山上,野菊花开得很多,在乱石荒草丛中,金黄耀眼。

篱笆墙上,紫红色的眉豆花正开,带紫边的眉豆角结的不少。园子里,有老妪正在清理以前修剪果树,遗下的干树枝。地上老南瓜结的东一个,西一个,生在哪儿,就在哪儿长大到老。叶蔓上偏又开一朵不服老的南瓜花,花是黄花,从秋开到冬。

柴门闻犬吠,山山黄叶飞。西山岥岭上,有白杨林。东山这一带过去曾经开山釆石,现在山上山下种了很多香椿树、核桃树,再往南行三五里,即是龙凤山桃园,有几百亩。沿途遇见几个釆野菊花的当地人,其中一对老夫妻,竟是以前在城里认识的熟人,家就在附近庄上。

一条路东边是山,西边是山,南山在望中。沿途所见菊黄薷紫,红叶如炬,麦田染新绿,远山滞寒云。到了南山跟前,好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了,其实,路只是转了个弯,奔向了东南。

我所说的天中奇山,就藏在这人迹罕至处,山的名字就叫:大眼狗。其山也,是一座纯石头的小山,为什么叫大眼狗呢,就是其山之形酷似一只沙皮,憨态可掬,和三架山的二山对脸,面向西北,在接近山顶的地方有一块晶圆的大石头正是其眼。走近它,你无论站在什么位置,都会发现大眼狗其大眼都在不放心地看着你,活灵活现。自开天辟地以来,它就矗立在那里,守护在那里。

它在守护什么呢?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俗话又说:“狗是忠臣,猫似奸贼。”它在守护什么呢?亿万斯年,日出日落,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它在守护什么呢?是守护:“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境;还是眷恋那:“暧暧远人村,墟里上孤烟。犬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的诗酒田园!

关于大眼狗,当地流传一句歌谣:“大眼狗,两头尖。”,非常幽默风趣。所谓两头尖者,是指其山之顶有两座峰,两峰之间有一条路,从这个豁口翻过去,西面就是三架山……

己亥年十月十一

天中野老张打油草于“退省斋”

四,雾中

雾中的太阳,似一粒朱砂痣。车行路上,能见度还可以,山朦胧,树朦胧,远天远地,雾蒙蒙。雾,在这样的季节,更像是一种心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车到龙泉,转往通向三架山的村道。一路但见黄叶村,红叶树,汽车要给成群的波尔山羊让道。

秋收过后的田野,给人一种空旷的错觉。

幸好,有远山可补白,有树和鸟巢,可仰望。再过几天,就要立冬了。农夫霜降前种下的麦子,己发芽,成群的喜鹊在嫩绿的麦地里觅食。从田间小路上走过,尽量不要惊扰它们。成群的喜鹊飞起,喳喳叫着,足以让沉寂的大地欢悦。而不同于城里的商超,为兜售商品,电喇叭镇日吵嚷廉价的好消息,那么惹人讨厌。

芒草和芦苇,在乡间小路旁扬花。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像麦苗和韭菜。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住在城里的专家分不清。秋风,在芒草丝状白花上不停地刷着存在感,己带寒意。蓬松的芦苇花,则需季节这位画家用枯笔、焦墨来点染。

雾中的天地,像一首朦胧诗。一脉青山,

其轮廓,似画家删繁就简,一笔画成,却气韵生动,非常耐看。一轮红日,就在青山之上,似动不动,明烁烁,光丢丢,似一粒丹丸,服之似可成仙,可惜此时无仙鹤替吾衔来,眼睁睁看着它落山,坠落到地球的另一面。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日涤去污垢,照彻大地山河。斯人己去,留诗一首,让人读后空劳怀想。

鱼塘边,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大干快上。把鱼塘周围的荒滩荒坡挖开,让渔塘面积扩大。在龙泉的上梢,如果把塘改造成湖,倒是件好事。田间地头,野腊菜己经长出来了,只是现在还太嫩、太小。待到冬天来这里剜野腊菜,青翠欲滴,值得期待。

太阳落山之后,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山脚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芋头田里收芋头,荆条篮里盛着不多的收获。在当今这个浮华的年代,凡一老本份,脚踏实地,正经做事的人,谁的收获又会多呢!

在三架山水库坝堤山半坡,我蹲下来,仔细观赏,长在岩缝中的柔弱的小草。那是一株野沙参正开花,花儿似一串透明的紫色的风铃。世界上的明星大款及各国政要,咱压根儿就对他们无一丝一毫兴趣,无暇崇拜。却对湖光山色,雾霭烟岚,奇松怪石,野草闲花,看不够,爱不够,情有独钟,为之挥毫泼墨,吟诗作赋,乐此不疲。

黄玉似的月牙,明了,在三架山上。雾与暮色合围,山则成了浓的水墨,横看成岭侧成峰。车灯两道光柱,把黑暗捅了两个光明的窟窿。莽莽荒野之中,我要寻找出一条路来……

己亥年十月初八

天中野老张打油草于“退省斋”

五,放歌千年岭(游记)

我的老爷车又上路了,出城近半小时的车程,来到云梦山。下车随便走走,秋野远山,颇合野老的心境。乡间小路上,活动一下筋骨,舒缓一下心情。

山绵延,麦又青。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芦荻经秋而头白,应梦名山,伴我左右。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今生又复何求。

继续开车上路,途经狮子口,两山夹一道,东扭西拐,地势颇为险要。其山崔嵬,多巉岩怪石,苍青翠郁,颜值很高。拍个视频,标题就叫:穿越狮子口,肯定很吸引眼球也。

过了狮子口,前方遥看有岭巍峨,岭上有风力发电的风机在运转,那就是千年岭。如果你想去千年岭,顺着大路一直往前跑,人到了关沟,千年岭却离你越来越远。

何以故,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这一招在太极拳里叫引入落空。千年岭并没有长脚,不会自己跑:大路向南,山往西北去了。如果你想到千年岭一游,还需车拐回头向西觅路。对,出了狮子口,右侧有山即是拐头山,山下有路,向西通往千年岭。太极拳里有一势叫狮子回头,和此处山形地势的变化,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闹了半天,此处的山神土地,在跟你玩太极。

从拐头山西行,沿途但见菊花黄,霜叶红,

山溪畔有野人家,水中有麻鸭戏水,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荒坡寒林,有牛群在吃草。放牛的老汉,似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有甘蔗田,青枝绿叶,紫茎凝秋霜,徒惹人羡。有村,经营农家乐的小饭店若干,皆打着山庄的旗号。凡山水佳处,必有人聚而卖饭,坐地生财,你信不信?然而,山庄生意,门可罗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途所见,有人伐木,有人在装车。所伐之木,十有八九为人工种植的速生杨。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他的《商山早行》一诗中曾留下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现在,正值深秋:槲叶黄,乱石溪涧,有径蜿蜒。古树盘根,山重水复。遥望千年岭,风力发电机组,依旧不疾不徐转。

望山跑死马,而我却要计归程。秋冬交替时节,天黑的早。此行只为探路,己满足吾之好奇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老夫聊发少年狂”,我没想到自己还憧憬着:有朝一日,携酒朋诗侣,青春作伴,放歌千年岭上。这样的美好画面,恐怕只能存在于想像中。因为人生,大多数的时间,属于寂廖,属于孤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己亥年十月初四

天中野老张打油草于“退省斋”

六,三架山秋色赋

秋雨过后天放晴,天中大地种麦忙。通往三架山的狭窄的乡村公路上,我的老标致307和带着钉耙的拖拉机避让了两回。

机声隆隆,沃野平畴之上,农机手正在开着“小四轮”把犁过的地耙平,田间地头有洒落的拌过农药的红色的麦种。几只喜鹊在翻耕过的庄稼地里抢食,和正在种麦的农夫,相距不远,习以为常。

把两块庄稼地分隔开的沟坎旁,野生的芦苇、芒草正开花。一个老农正拿着镢头刨芦根。路边的野枸杞,紫花如五星,梗上枸杞果儿红。

野山鸡飞起处,凤毛菊花正开。淡紫的绒花在风中摇曳,长的有一人多高。山鸡飞到东边的山半坡上,山上白云飘。

小桥边,一丛九里香,花开黄灿灿。柴门闻犬吠,旁边只有一户农家,住着老夫妻俩。开荒种的芋头逢上秋旱,长的稀稀拉拉,现在还没刨。老妪正在择花生,就是从薅出来的花生秧上把花生果择出来。水泥路上支起十来捆芝麻杆,蛇皮袋上晒着自收自种的毛绿豆,还有一半花生秧长在地里没有收。人上了年纪,干活缺帮手,他们,庄稼种的晚,收的也晚。

通往水库坝堤的路连着半山腰,有人经过,蓁莽丛中但闻窸窣声,原来是一只松鼠听见人语响,从长满橡木丛的山坡穿过路面,逃到路南。橡树籽己经成熟,有的己经掉到地上,是松鼠很好的越冬的食粮。崖上花枝俏,那是胡枝子,在秋风里开花,可望而不可及。

湖山的胜景,总是与人心的寂寞相连。寄情山水,不过是中国历代失意文人,难以排遣的乡愁。从古至今:谢灵运如此,李白、杜甫如此,苏轼亦如此。三架山更是黄巢屯兵故地,秋来菊花黄,雁南飞,山抹微云,波上寒烟翠。而三架山水库,此时钓翁一个也无,山峻峭,石岩岩,松郁郁,水无声。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谁消得人憔悴?野鹜清欢向天歌,山映斜阳天接水,登高人孤独,秋风正萧瑟。

今日三架山一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山岩缝中,又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兰香草:

惟有香如故,花开动紫薇。在南山脚下,见到了野沙参,花开如一串紫色的小风铃。石香薷粉红浅紫,生于石上,楚楚可怜。香草美人,缠绵悱恻,哀感顽艳,正是三闾大夫反复吟咏的诗篇。

此时,野菊花,刚结花骨朵。山之涯,水之湄,偶见有含苞绽放的黄花,笑盈盈,那一定是她!从秋风秋雨里走来,从未见一丝消沉落魄,反而更明丽清新。舒展的蓓蕾,像一朵朵金色的小太阳,散发着淡淡的苦香。

如果,下周再来三架山,野菊花肯定到了盛开的花季。到那时,我倒可以学一学陶渊明: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己亥年九月二十一

天中野老张打油草于“退省斋”

七,故地重游话龟山

四月的一天,谷雨节气刚过,我又驱车来到龟山。来时的路上,路过村庄,己有油菜收割登场,堆在路边。季节不等人,庄稼草木,应时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又到了收获的季节。人,应效法此精神,不负光阴。

在我之前的旧作中,无论诗,还是文,曾多次提到和描写过它。龟山是不幸的,历经破坏性的开山采石,留下满目疮痍,残缺不全。龟山又是富有灵性的,山顶之上,至今遗存一座半截古塔。关于半截塔的由来,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呢。

传说:很久以前,老乐山东边一带,地势非常低洼,十年九涝,庄稼能种收不成,形成了大片的抛荒地。湖沼相连,芦苇丛生,有很多水鸟和山鸡、麂子等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玉皇大帝御前一只龟精,相中了这个地方,私自下凡,盘踞于此。谁知时间一长,它竟吃起人来。过往行人,被它吃得路断人稀。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前来除妖。太白金星变成一个白发老翁,从汝宁府撅(que)来半截塔,(一说是借来托塔李天王的宝塔),设计将龟精镇于塔下,龟精死后变成了一座石山。直到今天,龟山顶上,半截残塔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依旧巍然矗立。

山脚下,有一座小水库,几只黑色的鸳鸯,正在小坝堤下的水面上游弋、觅食。通往山顶的小路,虽然陡峭、曲折,幸好没有被野草完全遮没。南边山脚下,有当地村民,夫妻二人,开着“小四轮”,正在开荒地上播种春花生,机声隆隆。

在山路石隙旁,野蓟紫色的绒花,一丛丛盛开;山楂花,开在崖畔,洁白无瑕。有一种紫红色的山花,我第一见,花瓣白带淡紫红色或粉红带深紫色脉纹,非常美丽。后来鉴定方知它属芸香科,根皮制干后入药,称为白鲜皮,又名山牡丹。

礼罢残塔石上坐,面朝西南,且抽一支烟。

层峦叠嶂如锦绣,沃野平畴种庄稼。油菜己熟近收割,俯伏感恩向大地。远山苍青翠郁,山下桐树花开生紫雾,槐花飘香似云白。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天中野老,每每云游至此,感慨系之。沧海桑田,云中偶闻鸡犬声。坐忘澄怀,不知今夕何夕,谁解此中味……

庚子年三月廿九

天中野老张打油草于“退省斋”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土乡情丨寻偏台水库干渠小记
碎碎念,藏龙涧,依旧四万
洛宁老虎沟穿越,一路石瀑溪水美景不断
诗词鉴赏
沉浸在秋天洁净的安静里丨百花丛声
游寒葱沟水库观五花山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