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作家‖【消失的场院】◆张景木

作者简介

张景木,山东利津人,高级教师,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学政史地》《天津散文》《东方散文》《凤凰城文学》《现代作家文学》《学习强国》和《东营微文化》等报刊及网络微刊。

-消失的场院-
记忆中最早的场院,是生产队的大场院。那时村里分成两个生产队,场院也有两个,场院的面积比足球场还大,都在村庄的西边,相距不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场院吸引着全村人的目光。
麦收时节的场院是最诱人的地方。春争日,夏争时,人们盼来了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烈日烧烤着大地,西南风携裹着热浪席卷而来,催促着小麦加快了成熟的脚步。有道是“麦熟一晌”,麦子成熟期很短,“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在生产队长的指挥下,抢收大战开始了,割麦的争前恐后,运麦的马车来往穿梭。全村人的生活轨迹,形成了一个动态三角形,三个顶点——村庄、麦田、场院,动点是麦田。
一车车的小麦汇集而来,宽阔的场院变得拥挤。几十个人不停歇地忙碌着,男人手握铡刀木柄,妇女们把长长的麦秸续进铡刀,“刺啦”一声把根部铡掉,再用木叉把麦子均匀地摊开,在阳光下暴晒。烈日炎炎的中午是碾压麦场的最佳时刻,闲置了大半年的碌碡欢快地滚动起来,人们顾不上说话,碾压、翻场、再碾压。起场了,麦穰码成垛,麦粒堆成山。
扬场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扬场的好手们轮番上阵,趁着有风,一气呵成。五叔拿起木锨第一个出场,两只大脚一前一后,迎着风站在了麦堆前,他身材魁梧,膀大腰圆,黝黑的脸庞,一双大手像两把芭蕉叶蒲扇,干起活来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只见他双手吐几口唾沫,铲起麦糠携裹的麦粒,眼看着上方,双臂一用力,“唰”的一声,把麦粒抛向高高的空中,木锨收回时轻轻一勾,无数的麦粒像一道抛物线雨帘,追逐着纷纷落下,麦糠随风飘落在下方。一锨接着一锨,麦粒挤挤挨挨,列成长长的一堆。二大爷手拿扫帚,头戴宽大斗笠,弓着腰,迎着一阵阵麦粒雨,扫除多余的麦糠,麦粒砸在斗笠上,啪啪乱响,砸在裸露的脊背上,欢快地跳几下滚落下来。小伙伴们停止了追逐打闹,站在远处,仿佛欣赏着一场精彩的表演。我特别羡慕五叔浑身的力量和娴熟的动作,也钦佩二大爷的勇敢。
人们看着麦粒越堆越高,红红的脸庞上露出丰收的喜悦。二叔抓起一把麦粒,放在口里,香得抿起嘴,脸上的皱纹仿佛笑开了花。这时有经验的庄稼人,根据麦堆的大小就能估算出小麦的产量,生产队的收成也基本有数了。
交足公粮,留下来年的种子,剩下的就是人们的口粮。令人激动的时刻到来了,大人推着小车,孩子提着麻袋、布袋急匆匆赶来,围着麦粒堆站成一圈,侧耳听着,喊道自己的名字,赶紧应着,打开口袋装上自己的所得,美滋滋地回家,孩子们闻着迷人的麦香,口腔里仿佛已有白面馒头的味道。那时,只有麦收时节和过年时才能吃上白面馒头,谁不盼着。
秋天的场院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有动、有静,有黄、有红,背景是金黄色的田野,还有丰收的意境。高粱最先成熟,红彤彤的高粱穗象征着又一个好年景,黄豆、谷子追赶着高粱,被大马车运进了场院,码成一个个长垛,陈列在场院的四周,等着风干后再打场。黄豆耐不住寂寞,“啪”地一声撑开豆荚,在平整的场地上跳着,孩子们跟着撒欢,捡起这个,拾起那个。成梱的玉米围成几个大圈,成了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好地方。这时候,几十个妇女剥玉米,就成了场院里的主角。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难得这么多人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心里装着不同的剧本。三嫂当年是有名的旦角演员,上过台,唱过戏,天生爱表演,在人们的一致要求下,也会唱上几段,她唱腔清丽、柔婉,快乐处,似山花流水,悲痛处,如怨如诉,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博得阵阵喝彩。当然,妇女们的嘴动手更快,人人面前堆成一个个黄澄澄的小“玉米山”。
冬天的场院是孩子们的乐园。粮食粒粒归仓,有的进了农家人的粮食屯,有的进了生产队的仓库,场院又恢复了以往的宽阔,只有一个个高大的草垛矗立在四周坚守着。孩子们在空旷的场院上尽情地撒欢,摔跤的、跳绳的、斗拐的、捉迷藏的,欢笑声荡漾在场院的上空。累了,有的放到几棵玉米秸,与玉米秸比试着高矮;有时爬上麦秸垛,躺在顶上晒太阳,望着蔚蓝的天空;有的抽出一些麦秸铺在地上,在上面一躺,鼻息里钻进了一股沾着泥土味的小麦余香,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安静了,成群结队的麻雀飞来了,“叽叽喳喳”地叫着,聚集在草垛下,捡拾着遗落的粮食,飞起、落下,显得异常忙碌。
生产队的大场院,一年两场大戏,轮番上演了几十年,承载着农家人的欢乐与希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舟大地,大场院和周边的空地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场院,大剧场变成了小剧场,小剧场里演绎着一个个家庭的甜蜜故事,更精彩的大戏接连上场。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场院虽然没有那么宽阔,承载的内容却在逐年增加,份量并不亚于大剧场。后来拖拉机开进了场院,老黄牛光荣下岗,碌碡也不知躲在了何方。现在联合收割机在田野里驰骋,收获的粮食直接入仓,省去了打场、扬场等几道工序,场院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有一天,我走近村西场院的位置,已看不到空旷的场地,找不到草垛的踪影,场院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养猪场和养鸡场,还有一片片的树林。哦,场院并没有远去,只是改变了模样,正在肩负起新的使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产队已解散三十多年了,哪还有场园
那些年,在生产队收麦子
鲁北往事:夺麦
散文:过麦
难忘童年的收麦时光
劳动节,想起麦收时节的苦与累,经历过才懂得土里刨食的不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