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叙事:教师教育研究之应有视角
教育叙事:教师教育研究之应有视角
孔敏
1
,蒋建敏
2
(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2.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91)
摘要:探寻教育叙事的本义,全面理解教育叙事进入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由来,对于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把教育叙事作为一种审视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通过教育叙事重构教师实践的基本结构,重构教育
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关系,将成为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关键词:教育叙事;教师教育研究;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1)03-0018-02
收稿日期:2010-12-30
作者简介:孔敏(1983-),女,山东曲阜人,硕士研究生,从事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蒋建敏(1966-),男,山东东营人,中学高级
教师,硕士,从事学校教育与心理教育研究。
一、从何而来:教育叙事的本义解读
1.叙事与教育叙事
“叙事”最早见于文学领域,是文学作品中一种比较常
见的表达手法。何为叙事?“叙”即叙说、记叙,“事”即故
事、经验事实。叙事,简言之,就是讲故事。美国社会学家
诺曼·K·邓金博士认为,“叙事是一种行为和过程,是一种
讲述性的、表演性的行为事件,是编故事、讲故事的过
程”
[1]
。通过这种编织和讲述,艰涩而枯燥的理论被还原到
生动而真实的生活中来,抽象而复杂的观点开始变得通俗
易懂。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揭示出归隐在经验背后的深
层次哲理。
教育叙事,是叙事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文学叙事理论
与实践渗透于教育领域的结果。目前,教育叙事已经成为
教育研究领域特别是教师专业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切
入点。然而,尽管教育叙事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但研究者至今尚未对其做出相对明确的界说。笔者认为,
所谓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就特定教育情境中发生的教育故事
展开原滋原味的叙述,再现生动而真实的教育故事的现场
感,分享个体的教育体验,通过互动“使那些曾经在教师记
忆中被遮蔽的深层次的东西得以敞亮……使教育事件成为
教育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存在”
[2]
。教育叙事具有以下两个
主要特征:一是真实性,即教育叙事的客体必须是特定教育
情境中有血有肉的教育事实本身。真实是对教育叙事最起
码的要求,是保证教育叙事能够被纳入教育研究视阈的重
要的前提条件。二是特殊性,即教育叙事除了具备“叙事家
族”所具有的共性之外,它还具有自身所属范畴特指的一些
特性。教育叙事意在叙事,旨在探究。通过叙事的方式研
究教育事件,既可以丰富教育理论,又可以提升教育实践的
效果。教育叙事除了叙说教师亲身经历的事件,更注重的
是伴随在叙说过程中的倾听、理解与合作探究,这也就是我
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叙事研究。
2.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所叙说的教育故事为研究载体而展
开的一种研究活动。由于深受后现代教育哲学思想的影
响,它主张“使用生活世界的朴素的说话方式”来表述教育
实践经验,是“理解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是研究者和参与
者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在一个
或者一系列的地方,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探究者进入
这个熔炉之中,在同一种氛围中成长,因而探究也就发生在
不断重复的生活和叙事中间,发生在组成个体和社会的生
活故事中间”
[3]
。有学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不是要简单
地研究教育故事本身,而是要研究教育故事背后的深层次
的东西,即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
育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个别或小群体教育对象发展的
过程和结果”
[4]
。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生活就是由这样的
一个个故事构成的,教育叙事研究则有助于我们发现和挖
掘那些存在于教师的教学生活故事背后的教师个人的实践
智慧,“帮助教师通过真诚分享和倾听微妙复杂曲折的教育
事件,外显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藉由感同身受的聆听和共
情,理解建构其意义,重组个人经验,探究归隐在教师的日
常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把对鲜活的教育细节的
处理与所追求的教育理念融为一体”
[5]
。作为教育经验的
理解方式,它跨越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目前正在被广
泛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特别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中。
二、缘何而来:教育叙事的由来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关于个人困扰与公共
议题的论述,当一个问题反映了社会的普遍趋势时,这个问
题就已经不再是个人困扰,而是一个结构性的公共议题了。
据此,笔者认为,教师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已经成为一个
受社会关注的公共议题。因为发出自己的声音已成为教师
研究其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种诉求,聆听教师的声音也成
为教育研究者融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一种需求。
教师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内在于我们这个时代特殊的
学术生态中,是对当前有失偏颇的教育研究方式和学术专业
化体制的一种觉醒和反抗,更是重新定位研究者角色以及研
究与日常实践的关系的一种内在理论需要。我国传统的教育
研究追求普适性的教育教学规律,津津乐道于宏大叙事,强调
理论的先行性,是一种典型的学院派教育研究范式。在这种
研究范式指导下,教育研究者通过概念来理解和规定教育,规
定教师的从业标准,甚而为理论而理论。这种研究范式指导
下的教学日益器用化、模式化与抽象化,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
—18—被搁置在抽象的岸边,并窒息于术语的海洋中,在这种情况
下,教师成为理论的“打工者”。传统的教育研究者没有意识
到,“实践不是由理论直接派生的,也并非实践主体个人主义
的表演。由于实践逻辑具有隐秘性、情境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使得介入实践成为探究实践逻辑的重要前提”
[6]
。尽管如
此,传统教育研究范式所追求的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合理性
的,但如果仅仅乐此不疲就难免失当了。正像法国社会学家
埃德加·莫兰所说,“研究不是为了验证一种事先就有的思
想,而是为了使思想因实践而丰富起来,实践也因思想而变得
更加丰富多彩”
[7]
。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为教师教育研究
带来了某种改变的曙光。教师开始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并
开始以“局内人”的身份来思考和评判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
“只要实践主体的意识是清晰的,那么,实践就不可能遵循理
论家所设想的那种逻辑,也不可能按照行动者事先的规划去
行事,因为千变万化的制约因素总是迫使行动者不是按照理
论可能性、而是根据现实可能性对行为路径或行为模式做出
选择”
[8]
。因此,教育叙事研究鼓励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
事”,以培养教师对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教育事件”的敏感意
识和反省能力,从而发现蕴藏其中的教育理论,实现教育理论
与教育实践的视阈融合。
三、依何而在:教师教育研究的必然逻辑
从教师教育研究自身的性质来看,教师教育是一种“人
为之事”,教师教育研究是一种事理研究。何谓事理研究?
就教师教育研究而言,教师教育即为研究之“事”,事理研究
就是探究“教师教育”这一“人为之事”的行事依据及其有效
性与合理性的研究。
一方面,它需要研究者对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发展态
势进行判断。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的教师教育研究,其所
关注的焦点正在发生着转变,从关注教师的外部行为研究
转向关注教师内在的专业化自主成长研究,从追求教师外
显行为的标准划一研究转向探寻情境性的教师个人实践智
慧。按照社会学工作者柯塔奇的相关研究结论,当前关于
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大致有以下三种态势:1)日益强调教
师的反思价值。2)日益强调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重要性,
如教师知道什么?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是如何专业化
的?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是怎样做决策的?等等。3)日益
强调教师的声音在教师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赋予工作在
教育实践一线的教师言说其经历的权力
[9]
。由此可以看
出,倾听一线教师的教育故事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共
同呼声。在这三种发展态势的影响下,教师教育研究的叙
事学转向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它需要研究者就教师教育研究发展的上述
态势进行事由探究。教育叙事研究何以成为教师教育研究
的逻辑必然?这主要是由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在魅力决定
的。教育叙事是教育研究者思考教师的教育故事的最佳话
语方式,教育叙事研究能够较真实地、动态地描述教师职业
生活的状态。通过教育叙事,教师真实的经历具有了现场
感,教师独特的体验通过场景的再现得以与他人分享,教师
所叙述的教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和确认。而这
种效果是偏居学术圈隅中的学院化教育研究的生存方式下
不可能达到的。正如波斯特(Bolsetr,1983)所说,“过去的教
学研究之所以是无效的,是因为实践者和研究者建构教学
知识的方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除非教学研究采取更
有效的“研究模式”……否则,对教育实践不会有什么影
响”
[10]
。教育叙事研究通过叙说故事还原抽象而枯燥的教
育理论,“对教师的个人经验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
解或领会,而每一次对故事的理解和解释都是对原有诠释
的再诠释,这是一种螺旋式的诠释,可以永无止境地诠释下
去,并以此促进教师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11]

四、何去何从:一种审视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在对教育
叙事的探究中揭示被遮蔽在教育现象背后的教师个人的实
践知识与智慧,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一种必然走向。那
么,教育叙事研究在实际的教育研究中究竟可以走多远?
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立场和心态非常关键。法国
学者朱利安·弗罗因德(JulienFreund)在解读马克斯·韦伯
的价值学说时指出,“价值与意义一样,都不是内在于事物
本身的。只有靠我们的信念,靠在通过行动征服或维护这
些事物时所投注的热情,才能获得这些事物的价值与意义。
……霸道地证明某一价值高于其他价值,乃是不可能
的”
[12]
。一方面,教师有能力做好教育叙事。教育故事就发
生在教师身边,每一个教育故事都是教师个人的体验和经
验,都充满着其对该故事的理解、分析和批判,而这些常常
要通过叙事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通过教育叙事,教师能
够发现对个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或关键事件,使其对各
种教育理论、教育假设有更加明晰的认识,使内隐于教师个
人自身的实践知识逐渐明晰化。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
过与其所属共同体的碰撞与交流,对自己的实践理论进行
修正与更新,使个体的实践智慧更加灵动,从而充分彰显出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生命活力。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创造
性智慧是教师职业尊严和欢乐的源泉”。教育叙事研究,作
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它创造着教师自己的专业生
活质量,更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
表现形式”
[13]
。教师教育研究需要研究者走进真实发生着
的教育实践中,需要研究者在教育叙事中汲取营养。对于
长期囿居于学院内部的教育研究者而言,在研究中纳入教
育叙事虽然不是唯一的选择,但毫无疑问却是一种可能且
可行性的选择。专业化的教师研究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学院
派教育研究者的专利品,它必须而且只有经过教师实践的
例证,才能够得以确立和完善。把教育叙事作为一种审视
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通过教育叙事重构教师实践的基
本结构,重构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关系,将成为解决诸多
教育问题的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诺曼·K·邓金.解释性交往行动主义[M].周勇,译.重庆:重
庆大学出版社,2004:64.
[2]王枬,王彦.教师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
[3]D.Jean Clandinin,F.Michael Connelly,(2000).Narrative inquir-
y:es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p20.
[4]吴林,伍新德.叙事探究:编织教师日常生活的意义[J].黑河
教育,2005(3).
[5]吴国珍.内化为教师生活方式的叙事探究[J].中国教师,2008(18).
[6]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6.
[7][法]埃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M].阎素伟,译.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1:182.
[8]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191.
[9]Cortazzi,Narrative analysis.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3.
[10]Bolster,A.(1983),Toward a more effective model of research on
teaching.Harvard Edcational Review,53(3):294~308.
[1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0.
[12][德]韦伯.韦伯作品集I:学术与政治[M].钱永祥,等,译.桂
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3.
[13]叶澜.新世纪教育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责任编辑:张华〕
—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写教育教学论文
学前教育叙事研究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校本研修专题之三(上)
教育科学研究之二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
关于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辨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